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设计师一、名词解释1、(职业)设计师2、设计思维3、设计师的社会意识4、设计师的人本意识5、设计风格6、造物7、人性化设计二、简答题1.设计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2、如何构建设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简述设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3、设计思维的概念及基本特征4、为什么说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5、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是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三、论述题1.设计师应该如何履行社会职责。设计师一、名词解释1、职业设计师职业设计师,又称独立设计师或自由设计师,是指以群体或个体的形式创立职业性的设计公司、事务所或工作室,以及受雇于此类机构的专业设计师,属于自由职业者。职业设计师体制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行于欧美各国。西奈尔、蒂格、罗伊、德雷夫斯等是第一批开设私人设计事务所的著名设计师。职业设计师的出现,标志着设计发展进入了一个职业化、专门化的新阶段。设计师的职业化使产品生产与产品设计过程分离,也使得设计师的重要性得到了确认和尊重。设计师的职业化促进了自由设计师的出现和发展,他们能够自由地为社会提供各种设计服务,满足社会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2、设计思维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统一的产物。在思维层次上,设计思维必然包含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的特点,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整合的结果,也就是说,设计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是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活动中,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最优解决方案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设计思维具有如下的特点:以艺术思维为基础,与科学思维相结合;艺术思维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具有非连续的、跳跃性的特征。3、设计师的社会意识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性工作,设计师是为社会为大众所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从事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艺术表现,而是为了使用这种产品或服务的大众,这实质上是社会赋予的规定性,是设计本质所决定了的规定性。设计师的设计职业,其本质内涵就决定了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意识和责任,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协作意识。作为设计师的职责,大众是其根本的出发点,应创造出优良的符合社会和大众的需求的产品,创造出真善美相统一的优秀设计作品。4、设计师的人本意识这是一种设计理念,以人为本、设计人性化是指在设计产品时力求从人体工程学和美学等角度达到完美,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的目的。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的要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需求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千头万绪,需要设计者清醒地把握住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这个设计的核心。5、设计风格风格是艺术设计中追求的一种格调和作风,设计者把观念和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包括对材料和技术的认识和利用而产生的某些特点。设计的风格主要指产品的艺术特点和反映的内在风貌。艺术设计既是物质生产,又是精神文化创造。产品的风格的形成和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工艺技巧以及对生活的理解是分不开的。此外,材料和技术是形成产品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者要通过具体的设计,充分发挥材料和技术的特点,而不应该违背材料和技术的特点。6、造物造物是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达到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它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7、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就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要、能力、感受、心理、文化、职业、个性等因素,建立在对人的认识基础上的,并以此作为出发点的设计。人性化设计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人性化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人性化设计的前身是人体工程学的出现和发展,是厂家在设计产品是力求从人体工程学、生态学和美学等角度达到完美,从而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的目的。二、简答题1、设计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⑴敏感性:即关心周围世界,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对美学形态及周围文化环境的意义怀有浓厚的兴趣。⑵智慧:一种理解、吸收和应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天生才能。⑶好奇心:驱使他们想搞清楚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而且为什么必须这样的心态。⑷创造力:在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时,有一种坚韧的独创精神和热情的想象力。设计师在拥有了以上几种专业基本素养之后,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这包括艺术与设计的知识技能和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两种。艺术与设计的知识技能,是所有设计师必备的首要条件,包括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及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中造型基础技能包括手工造型、摄影、摄像造型和电脑造型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技能;艺术与设计理论包括美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等。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是设计师的“另一只手”。这包括自然学科的物理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人类行为学、生态学、仿生学等,以及社会学科的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经济法、思维学等。此外,综合、指导和协调素质对设计师来说也有特殊的意义。(社会实践技能??)以上设计师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并不是完全孤立,而是普遍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变化,从而指引设计师为人类不断创造新的设计成果,不断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如何构建设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简述设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设计生产是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相结合的特殊的社会生产,它不同于科学研究,也不同于纯艺术创造,设计创造是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的高级、复杂的脑力活动。作为设计创造主体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⑴艺术与设计知识技能。这是所有设计师必备的首要条件。包括造型技术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及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造型基础技能是通向专业设计技能的必经桥梁。它以训练设计师的形态即空间的认识能力与表现能力为核心,为培养设计师的设计一时、设计思维乃至设计表能与设计创造能力奠定基础,它包括手工造型、摄影摄像造型和电脑造型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诸多门类。各专业设计师较大的区别在于专业设计技能上的“各有所长”,这也是他们专业划分的依据所在。各专业设计技能的获得都必须经过从对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熟悉、基本技术和技巧的掌握,再到设计实例中去实践、提高、完善的过程。各专业设计技能虽有差异,但是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设计师应掌握的艺术与设计理论知识,主要有艺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等。属于通史通论的如中外艺术史、中外设计史、艺术概论、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设计方法学等;属于专业史论的如工艺史、建筑史、服装史、广告史、建筑学、广告学、服装学等等。设计师不仅要熟悉中外艺术设计史论,同时还要关注当代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而开阔视野,加深文化艺术修养。设计概论以精炼的语言阐述了设计的概念、性质、源流、作用、要素、设计的相关技术和设计师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等,从各个角度剖析设计,是设计师的入门指南。设计方法论主要论述了设计方法的历史沿革、现实需求、理论基础与未来发展,同时评价几种主要设计方法及其在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设计中的应用。是挖掘创造智慧、展示设计无限可能性的主要方法。⑵自然与社会学科知识技能是设计师的“另一只手”。这包括自然学科的物理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人类行为学、生态学、仿生学等,以及社会学科的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经济法、思维学等。⑶此外,设计是设计师的实践行为,不能停留在空间的理论上,不能一个人闭门造车。设计师除了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技能,包括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处理各种公共关系的能力以及组织协作能力等。3、设计思维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⑴思维是人的头脑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而设计则是通过改变自然物的形态,形成为人所用的物品。人借助于思维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因此“设计”与“思维”在设计的过程中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设计”是前提,限定了思维的范畴,“思维”是手段,借助于各种表现形式,最终形成设计产品。⑵设计思维包含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或者说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整合的结果,设计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设计往往根据设计对象和任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即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不排斥任何思维方式。因此设计思维不仅要求设计师有较高的审美敏感度和扎实的形象表达技能,而且要求设计师能对技术与艺术的集合做出思考和研究,通晓与设计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不断激发直觉和创造力,提高设计的文化品位。⑶设计思维所具有的特点:①以艺术思维为基础,与科学思维相结合;②艺术思维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③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的跳跃性的特征。4.为什么说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⑴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原创性思维,无论设计什么,如果是与过去不同的东西,这就意味着创造。⑵设计思维所解决的问题是创造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或形式,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过的新问题。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探索过程,探索的本身就充满了思考与创造因素。因此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包括既有量变又有质变、既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多阶段的创造性地思维活动。⑶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其创造性也体现在这种综合之中。⑷设计思维具有“陌生化”的特点,所谓“陌生化”就是人们对此生疏不熟悉,既是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新—创造新的形势,创造一个人们没有见过的新的东西。⑸总之,设计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创造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或形势,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过的新问题。因此,设计的过程充满了思考与创造因素,具有独创性。5.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是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设计创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设计师从事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艺术表现,设计必须用来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服务。也就是说设计师的社会职责就是为人类的利益设计。这里说的“人类”是指全体的人。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不是为小部分人服务。设计师以“为人类的利益设计”为根本目的,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就是要创造出优良的、符合社会和大众需要的产品。优秀的产品同时也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也要秉承“真善美”的原则来实现其社会责任。⑴真,在设计上首先表现为设计功能、结构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它真实、朴实地体现着设计的根本目的,它可以体现为对材料的合理使用,经济节约,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和发挥材料本身的性能;在当代,还要考虑自然与生态的关系,不仅从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和服务出发,还要从自然与生态的关系出发,从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共同愿望出发;自觉地将具体设计的每一环节与此相联系,寻找最佳设计方案,达到真、善、美意义上“真”的境界。⑵善,既是一种合目的性、合理性,又是一种复核人类长远发展目标,完美的服务于人类思想的体现。善,即优良,优良的设计,不仅基于功能的合理性,更基于人伦道德之“善”,即从更多地从细微之处体现对人的关心和呵护。⑶美,对于设计而言,真与善就是一种美,是美的一种存在形态。设计的形式创造是美的创造,是被一个时代的人所欢迎,所接受的形式。形式美的创造不仅仅是外观形式的美观,从真善美的关系而言,更是一个伦理、道德境界和哲学境界的问题。由此,在创作过程中,将“真善美”作为其根本原则及目的,是实现设计师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创造活动进行前,设计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总而言之,,设计师不只要面向市场,为市场设计,还要面向社会,关注社会、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关注人们的真是需要,尽自己的智慧与能力,真心实意地满足这些需要设计,为社会设计,为人类利益设计。三、论述1、设计师如何履行社会职责?设计师工作职责中的一部分是设计适销对路的产
本文标题:设计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6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