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城口县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
1第一章总论一、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我县易地扶贫共搬迁4190户,16759人。完成总投资32169.5万元,中央专项资金补助投资11219.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1826户,7303人。完成投资13881.5万元,以工代赈补助资金4751.5万元;财政扶贫搬迁725户,2900人,完成投资5075万元,财政扶贫补助资金145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742户,2966人,完成投资5728万元,巩固成果专项补助资金2018万元。2010年计划完成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1755户,7020人,计划投资1579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补助资金2200万元。(一)生态效益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我县16759人共有15.5万亩林地得到有效保护,人为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几乎减至为零。2303亩宅基地,50277亩退耕地,得以快速有效地恢复林草植被,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对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抗御自然灾害将发挥极大的作用。为把城口县建成全市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全市向北的重要门户,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基地,重要生态经济区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社会效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改变我县568个自然村41902户16759贫困人口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看电视难、上学难、通讯难和发展经济难等问题。解决4308个学生上学难,子女入学率达到100%。为迁出户寻求合适的支持家庭脱贫致富项目,使搬迁户与安置点共同发展。(三)经济效益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同时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与61个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建设山地鸡养殖业、中蜂养殖业、林果种植业、中药材种植业(含林下种植)等四大产业。其中,城口县青青草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和25家山地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带动贫困户4960户9921人,年养殖山地鸡298万只,年纯收入达2976万元,人平纯收入1152元;城口县大巴山蜂蜜专业合作社和4家中蜂养殖专业合作共同带动贫困户4495户8991人,年养殖中蜂71926箱,年纯收入达2877万元,人平纯收入1114元;重庆市城口县丰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6个公司和11家林果专业专业社共同带动贫困户5748户11497人,年种植林果56472亩,年纯收入达2824万元,人平1093元;重庆大巴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10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同带动贫困户4198户8397人,年种植中药材41563亩,年纯收入达2120万元,人平纯收入820元。四大产业使贫困人口人平纯收入达到4179元。能够达到逐步能致富的目标。3(四)投资效益原规划要解决这568个自然村4190户16759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需要投资3.8881亿元。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解决这些人口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需要投资3.1625亿元,节省投资0.7256亿元,节省率达到18.7%;同时,4190户迁出对象共退出宅基地2303亩,减去搬迁到安置点用地1257亩,节省土地1046亩。按照现有政策,节省土地可用于土地置换,每亩净收益约3万元,1046亩又可收益3138万元。又可以节省投资8%。省两方面相加,共节省投资1.0394亿元,节省率达到26.7%。投资效益十分显著。二、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一)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十一五”以来,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更加明晰,确立了生态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和重点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欠帐过大,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区位劣势、现有发展水平和主要生产要素的制约等几个方面。1、区位劣势的制约我县处于大巴山腹地、重庆市最北端,与四川、陕西省相邻,距本市及相邻省主城区均在500公里以上,区位劣势突出,导致了区域经济中心带动辐射作用弱,产业布局覆盖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缓慢;加之城口建县历史短,自然条件恶劣,自4然灾害频繁,多年以来享受国家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的水平远远低于其它区县,同时城口县划归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但又属非移民县,在投资政策等方面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2、现有发展水平的制约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村贫困面依然很大,贫困程度较深;产业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间不相适应,特别是矿产资源加工业面临挑战,现有矿产资源加工业主要生产低端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资源家底不明,且缺乏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储备,后续发展资金的争取乏力;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不足,商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业态单一,经营方式传统化;旅游产业起步太晚,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难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教育基础薄弱,人口素质偏低;卫生资源短缺,供给严重不足;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农民养老保险机制有待建立。3、主要生产要素的制约人才匮乏,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文化教育相对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劳动者素质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要素生产率较低,现阶段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托资本强力拉动。资本紧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1161万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6918万元。而按照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关系预测来看,未来的需求将显著增加,这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招商引资提出了更5高的要求。(二)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本规划涉及搬迁人口多,工程量大,资金投入显得十分紧缺;二是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多数搬迁者劳动技能较差。三、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一)发展环境1、地理及社会发展情况(1)地理位置城口县位于重庆市东北边陲,大巴山南麓,界于东经108度15分至109度16分与北纬31分之间,东邻陕西平利、镇平、南毗巫溪、开县、西襟四川宣汉、万源,北连陕西紫阳、岚皋。东西长96公里,南北宽66公里,面积3292.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86米(光头山),最低海拔481.5米(岔溪口),辖23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88个行政村,总人口24.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9万人,农业人口21.19万人。城口县县城所在地葛城街道办事处,是城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45平方公里(城区3平方公里)辖7个居委会和10个行政村,人口3.5万人。以商业街、南大街、东大街、北大街、土城路和商业步行街等几条主要街道形成主城区。我县地处重庆市最北端秦巴山区深处,与四川省、陕西省接界,境内山大、坡陡,是典型的山重地区。县域地质构造复6杂,复式褶皱密集,断层频繁,岩层破碎,分布零乱。山峦叠嶂,岭谷相兼,峰顶尖峭,坡面陡长。土壤类型属山地黄壤。土壤酸碱度在中性和微酸性之间。境内无过境河流,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5条,主要河流有仁河和前河。城口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605.5毫米,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年均温度13.7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2度,冬长夏短,年均无霜期234天,疆域广袤,物产丰富。(2)自然资源a、土地资源全县幅员面积329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2000亩,园地面积74319亩,林地地面积2131388亩,未利用地面积1009408亩,其中石漠化面积70895亩。城口县人均土地面积21.8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人均林地面积9.05亩。b、水能资源全县地表水系发达,北部为汉江流域的仁河水系,南部为嘉陵江流域的前河水系。城口县有大小河流779条,其中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13条,水能蕴藏为53.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8.3万千瓦,开发潜力很大。c、生物资源全县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天然林和各类草场419万亩,是全市重要的草食牲畜基地县。境内有各类植物38007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7种。林木资源:主要以乔木和權木为主,共有131个树种,297个属,642个科。常见的优势树种有:栎类、桦木、华山松等。珍稀树种有:水杉、光叶珙桐、银杏、涯柏等。动物资源:兽类65种,隶属9目23科53属,鸟类共有183种,隶属14目35科106属,爬行动物计18种,隶属2目6科12属,两栖类12种,隶属2目4科10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主要有:云豹、豹、白唇鹿、川金丝猴、梅花鹿等,鸟类有金雕等。d、矿产资源城口矿藏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铁、锰、钡、锌、煤、铅、白云石、石膏、高岭土、大理石、古生物化石、铂钯金矿等二十多种矿产,被誉为“重庆第一资源大县”,素有“西部矿都”之美誉。e、林特产品资源城口以核桃、板栗、茶叶、蕈菌(食用菌及香菇等)“三木”药材等为主的林特产品资源。城口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富硒富锌。“鸡鸣寺院茶”驰名中外。中药材优势明显,各类中药材达500余种,盛产杜仲、天麻、黄连、党参等,是重庆市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县。城口乃“干果之乡”,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栽培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已成为我国六大“核桃之乡”之一。野生蕈菌资源独一无二,现有食用菌、药用菌达60余种,是中国蕈菌种质资源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8一。f、旅游资源城口风光秀丽。自然风景以“奇、险、幽”著称,境内多奇山异水、珍禽异兽,原始生态保持良好。有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有物种繁多的珍稀植物资源;有典型的高山湖泊群;有神秘古朴的巴山文化;有名扬中外的地方特色产品。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级大巴山自然保护区,九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还被命名为市级自然风景名胜区,黄安坝被列为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工程”之一。城口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过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的老区县,是重庆市第一个打出地方红军旗帜的县,是第一个被地方红军解放县城的县,是第一个迎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老区。李先念、徐向前、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当年有3000多城口儿女参加了红军和赤卫队,500多人参加了长征,为苏区建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县内有多处红军生活遗址和革命文物留存,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3、社会经济(1)行政区划城口县辖23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188个行政村,1517个自然村。(2)经济状况9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境内的矿产,土特产品等行业初具规模,但因公路交通的滞后,投资环境的改善及资源的开发始终未能走上正轨,与外界及周边市场的物质流通不畅。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城口县已形成四大支柱产业:以核桃、生漆、“三木”药材为主的林果业,利用天然富硒富锌资源,建成干果、中药材、竹笋三个特色林产品基地;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畜牧业,依托仁河上游的林畜产品资源,建成草食牲畜、家禽、生猪三个畜牧基地;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为主的旅游业。以绿色资源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2009年,全县人民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止滑促增的措施,逐步扭转了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地区生产总值208889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45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97889万元,比上年增长3.8%(在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68744万元、比上年下降5.5%,建筑业增加值29145万元、比上年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74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在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010万元,比上年增长5.3%,批发和零售业8182万元,比上年增长19.0%,住宿和餐饮业5139万元,比上年增长15.3%,金融业5479万元,比上年增长19.0%,房地产业6846万元,比上年增长7.3%,10其他服务业397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5%、46.9%和35.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1082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8608元)。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5%、26.4%和60.1%。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63.4%。(二)有利条件一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目标和总体要求,着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促进生态
本文标题:城口县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6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