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三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构建思维模型提升解题技能对此,你怎么看?没有过程,哪有结果!非选择题:基于不同类型设问的答题逻辑有人说,踩点给分式的阅卷只看关键词,不讲究答案的逻辑性……没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就答不全要点,写不出关键词。1.基本原则:依据设问确定,即问什么,答什么。切忌不深研设问,只依据对设问的浅表感知罗列知识要点,以教材逻辑代替答题逻辑。(特别提示:要明确答题逻辑与知识调用的关系)2.具体方法:基于材料概括的事实逻辑;基于设问分解的问题逻辑;基于具体知识的理论逻辑,等等。如何确定大逻辑答案的逻辑性大逻辑小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要点自身的逻辑要点如何展开关键词如何排列1.基本方法:演绎法(1)除哲学试题需要表述理论要点外,其他试题均以直接演绎为主。(2)演绎的基本方法:概念转换+保留关键词2.特别提示:呈现小逻辑(表述要点)要有得分意识。即理论要点、关键词要表述准确并且突出,理论要点写在句首,关键词字体稍大,清晰可辨。如何确定小逻辑常见五大类题型建构思维模型1.提取显性信息——直观描述材料本身的信息2.提取隐性信息——关联分析材料之间的信息提取信息:解读信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揭示问题,提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定性分析1.依据学科理论(教材中找)2.依据国家意志(问题与政策,从时政中找)3.依据即时学习的新知(从材料中找)特别提示:对信息的提取、整合与解读,都是基于一定的视角或模型。因此,找准提解信息的认知图式至关重要。(横比、纵比)获取和解读信息类设问一二阐释类设问阐释类设问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要求运用具体知识进行阐释,比较常见;一种是限定知识范围内(宏观或中观)、不指定具体知识进行阐释。建构思维模型1.运用具体知识阐释——依据理论逻辑(知识本身的逻辑)整合材料2.限定知识范围阐释——依据事实逻辑(材料的主要信息)调用知识大逻辑:小逻辑:1.运用哲学知识阐释:理论要点+演绎分析(直接演绎或拓展演绎)2.运用其他知识阐释:直接演绎(概念置换+保留关键词)三论证类设问1.“证实”,即论证某一观点或做法的正确性(要求回答“为什么……”);建构思维模型1.依据问题逻辑(设问本身的逻辑)展开论证2.把握问题逻辑(依据设问要素确定论证层次),必须逻辑周延大逻辑:小逻辑:1.直接演绎(概念置换+保留关键词),主要形式。2.三段论推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不常见。例:(驳论·2016全国I卷)(材料略)设问: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2.要求“证伪”,即对某一观点或做法进行批驳、批判。解题思维过程(运用哲学知识批驳观点)☆明确批驳对象:否认英雄的言论。这一错误言论的实质是不尊重历史,歪曲历史,掩盖真相。☆明确理论依据:价值观的知识,包括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观的前提和标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等。☆厘定批驳思路:首先是“破”,即用价值观的知识指出否认英雄错误言论的原因(错误价值观影响对历史的认识与评价)、实质(歪曲历史,遮蔽真相)及造成的严重危害(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然后进一步说明应如何“立”,即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答案解析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理论依据)②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演绎分析—“破”:错误言论的原因、实质与危害)③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演绎分析—“立”:正确的态度与做法)建构思维模型答题逻辑:理论依据+演绎分析明确批驳对象明确理论依据破:实质、原因、危害立:正确的观点与做法演绎四分析类设问分析类设问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分析事物的必要性或合理性;一种是分析两个(A→B)或三个(A→B→C)事物之间的关系。1.合理性分析2.关系分析:A对B的意义3.传导式关系分析:A通过B对C的意义(A→B→C)(2015全国卷I,38-2,材料略)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例•第一,分析客观必然性(前因)。从三个角度分析:角度1:客观实际决定,联系材料中的事实与国情、世情(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现实必然性);角度2:客观规律决定,联系经济规律、科学理论分析(理论必然性)。角度3:政治原则要求,联系政治主体(党和政府等)的性质与宪法法律要求分析。•第二,分析重要性(后果)。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由近及远展开分析。•第三,分析可行性(只有在要求分析合理性时)。联系相关条件进行分析。思维模型:合理性(可行性)分析的逻辑层次(2013年全国甲卷)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例AA1A2A3BB1B2B3可以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从而大逻辑:事实逻辑+理论逻辑(基于事实,依据理论整合信息)小逻辑:“A可以A1+理论阐释+有利于B1,从而B”A对B关系分析的思维模型A1具体信息理论阐释抽象上升B1传导式关系分析:A通过B对C的意义(A→B→C)(2014年全国乙卷)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A)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B)使消费者受益的(C)。例解答本题,需要将试题设问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放宽市场准入规则(A)是如何影响市场机制作用(B)的发挥的;第二层次,市场机制发挥作用(B)是如何调节消费品的供求,从而使消费者受益的(C)。市场机制主要是供求、竞争、价格等三大机制。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降低门槛,减少成本,会导致进入市场的企业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这是第一层次的分析(A→B);而供给增加、竞争加大会导致消费品种类丰富、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价格下降,这都会使消费者受益,这是第二层次的分析(B→C)。答题思路分析传导式关系分析(A→B→C)的思维模型答题要求:指定A经由B到C,更加注重考查思维深度答题逻辑(两个层次A→B;B→C):A→B:A可以A1+理论阐释+有利于B1;A可以A2+理论阐释+有利于B2;B→C:B1+理论阐释+有利于C1;B2+理论阐释+有利于C2,从而C五探究(措施)类设问2016·全国I卷,39例设问: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解题思维过程本题属于探究措施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提出的措施一定要有学科理论依据,答案要点应采用演绎式表述,即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演绎到具体的材料信息中,形成具体措施。本题材料反映的问题是:①有人制造抹黑英雄形象的谣言→②有人误信并传播谣言→③英雄形象被抹黑,价值信念动摇、迷失。首先,针对①,要做到不信谣(教材理论: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表述时要结合材料信息加以演绎);其次,针对②,要做到抵制谣言,即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事实真相、批驳错误言论;再次,针对③,要宣传正确的东西,即奏响主旋律,利用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宣传和弘扬英雄精神。问题:假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2013·全国甲卷,38例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总起)M省2010年对1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76271元(补偿标准偏低);与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庭收入增加,户均增加7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户均减少10409元,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部分农民收入下降);69%的农民拥有固定职业,31%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民中,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部分农民就业困难,政府支持不够);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17%的农民拥有养老保险,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社保覆盖不全)(总体上,农民权益保护不够)概括材料,找出问题依据问题,结合政府职能行使提出建议(1)每个答案要点应有以下依据:第一,事实依据,来自材料及客观实际(考生要了解时政、了解国情),使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材料中的问题、符合客观实际;第二,理论依据,来自教材,使解决问题的措施符合规律或原理;第三,政策依据,来自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使提出的措施体现或符合国家意志。(2)表述:事实或问题(可省略)+理论或政策与事实的直接演绎(不表述原理或方法论)思维建模:探究类(措施)设问的答题逻辑大逻辑:小逻辑:基于材料概括的事实逻辑(分析+综合)
本文标题:高三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6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