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仪表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自动化技术简介1.1中控DCS控制系统1.2主要仪表第二章DCS投运操作方案2.1投运前应具备的条件2.2DCS系统上电2.3DCS系统断电第三章DCS开工规程3.1开工准备3.2DCS控制系统受电前检查3.3DCS控制系统受电步骤3.4控制系统的静态试验与动态调试3.5开关量控制系统组态软件检查和功能测试3.6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试运和动态调试3.7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第四章事故处理预案4.1事故处理原则4.2紧急停工4.3事故处理预案第五章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5.1安全知识5.2安全规定第六章设备维护保养6.1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6.2维护工具6.3系统上电前检查6.4系统上电后检查6.5中控室维护管理6.6控制站维护管理6.7操作站维护管理6.8操作站软件管理6.9通信网络管理6.10控制站检查6.11操作站检查6.12系统供电检查6.13系统网络检查6.14范围6.14固定式有毒有害气体报警系统的维护6.15工机具管理6.16检维修计划管理6.17记录第七章四修仪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7.1目的7.2范围7.3管理及职责7.4仪表设备维护保养细则:7.5仪表的检修7.6仪表巡回检查7.7控制室、仪表机房的管理7.8现场仪表的管理7.9仪表防雨、防水、防小动物7.10仪表电缆的管理7.11仪表执行器的管理7.12仪表交接班管理7.13巡回检查管理制度7.14仪表车间冬季操作法7.15控制室、机柜间无线通讯设备的管理7.16仪表完好标准7.17岗位练兵制度7.18劳动纪律管理制度7.19仪表维护人员考核标准第一章自动化技术简介1.1中控DCS控制系统WebFieldJX-300XPDCS控制系统简介DCS是英文DstvibutedControlSystem的缩写,意为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也称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系统。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测量控制技术,通信网络和人机接口技术等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散控制、集中监视操作和管理。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LED)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DCS具有以下特点:(1)高可靠性由于DCS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因此某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其它功能的丧失。此外,由于系统中各台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比较单一,可以针对需要实现的功能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软件的专用计算机,从而使系统中每台计算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2)开放性DCS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局域网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的工作。(3)灵活性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即确定测量与控制信号及相互间连接关系、从控制算法库选择适用的控制规律以及从图形库调用基本图形组成所需的各种监控和报警画面,从而方便地构成所需的控制系统。(4)易于维护功能单一的小型或微型专用计算机,具有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当某一局部或某个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换,迅速排除故障。(5)协调性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6)控制功能齐全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和批处理控制于一体,可实现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和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并可方便地加入所需的特殊控制算法。DCS的构成方式十分灵活,可由专用的管理计算机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记录站、现场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等组成,也可由通用的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构成。处于底层的过程控制级一般由分散的现场控制站、数据采集站等就地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传送到生产监控级计算机。生产监控级对来自过程控制级的数据进行集中操作管理,如各种优化计算、统计报表、故障诊断、显示报警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CS可以按照需要与更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更高级的集中管理功能,如计划调度、仓储管理、能源管理等。DCS由集中显示管理部分,分散控制监测部分,通信部分组成:1)集中显示管理部分:工程师站、操作站、管理计算机。2)分散控制监部分:控制站、监测站或现场控制站用于实时的控制和监测。3)通信部分由连DCS的各个分布部分、完成数据、指令及其它信息传递。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通常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直接过程控制级,它直接面向生产过程;第二级为集中操作监视级,进行监视过程管理;第三级为综合信息管理级,用来综合处理、优化组合。各级之间通信网络相连,级内各站或单元由本级的通信网络进行联系。由于安全方面和传输等方面的限制,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建到第二级,上位机尚未建成。控制管理层的作用于是实现集中操作和统一管理,通过监控系统和生产过程实现控制方案,生成系统数据库,用户画面和报表等。从而在用户和系统功能之间提供了一个接口,使操作员能够观察过程回路参数状态,实时趋势和报警情况,实现设备起停过程回路操作和参数调整。DCS的现场控制单元直接与现场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继电器等到相连接,完成过程输入输出的控制。各现场控制单元通过网络接口连接起来,独立自主的完成系统分配的任务,控制功能分散,危险也分散,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1.2主要仪表(1)温度检测仪表: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等;(2)压力检测仪表:压力变送器、压力开关等;(3)液位检测仪表:浮筒液位计、双法兰液位计、单法兰液位计、雷达液位计等;(4)物位检测仪表:雷达物位计、物位开关、差压物位计等;(5)流量检测仪表:电磁流量计、涡街流量计、弯管流量计、转子流量计、差压流量变送器等。(6)质量计量仪表:质量流量计等。(7)氧含量检测仪表:氧分析仪等。(8)有毒、可燃气体监测仪表: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9)调节阀: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第二章DCS投运操作方案所谓控制系统的投运,是指当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就绪,或者经过停车检修之后,使控制系统投入使用的过程。要使控制系统顺利地投入运行,首先必须保证整个系统的每一个组成环节都处于完好的待命状态。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包括仪表人员)在系统投运之前,对控制系统的各种装置、连接管线、供气、供电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要求操作人员掌握工艺流程,熟悉控制方案,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控制目的与指标,懂得主要设备的功能,以及所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等。2.1投运前应具备的条件(1)系统联调完成,测点显示正常,各阀门、电机等动作正常;(2)最终控制方案经过模拟运行,确保正常运行;(3)厂方确认工艺条件成熟,可以进行投运;(4)工程人员确认系统正常,可以进行投运;(5)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经过现场操作及维护培训。注:对于控制回路的投运,应遵循“先手动,后自动”的原则,在手动调节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自动运行。2.2DCS系统上电系统上电前必须确认接地良好,包括接地端子接触是否良好、接地端对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完成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系统上电。(1)合上配电箱的总断路器,分别检查输出电压是否符合220V±10%,符合要求时,进行下一步;(2)合上配电箱各支路的断路器,分别检查输出电压是否符合220V±10%,符合要求时,进行下一步;(3)若配有UPS或稳压电源,检查UPS或稳压电源输出电压是否符合220V±10%,符合要求时,进行下一步;(4)操作站上电:操作的显示器、工控机等设备上电;(5)控制站上电:电源箱一次上电,检查输出电压,检查机笼配电;2.3DCS系统断电顺序与上电时的顺序相反,也即系统断电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逐个关控制站电源箱电源;(2)每个操作站依次退出实时监控及操作系统后,关操作站工控机及显示器电源;(3)关闭各个支路电源开关;(4)关闭不间断电源(UPS)电源开关;(5)关闭总电源开关。注意事项:系统有冗余供电时,须先分别单路上电测试,再两路供电测试,最后进行单路电源掉电测试;上电中发现损坏设备时,应及时处理;计算机上电后,必须注意防病毒的工作。第三章DCS开工规程3.1开工准备开工前的准备主要是指调试资料的收集,开工前对图纸的检查,以及编写开工方案。调试人员在开工前,应充分熟悉DCS控制系统,掌握DCS控制系统的硬件维护和软件软件组态的基本技能,最好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具有该DCS系统的调试经验。3.2DCS控制系统受电前检查(1)DCS机柜正确安装就位(2)DCS系统设备及模件安装结束,设备外观检查无破损。(3)网络通讯电缆、模件间预制电缆安装结束。(4)各设备的电源接线正确,DCS供电系统准备好。(5)各I/O柜端子未与就地设备连接。(6)DCS机柜接地良好。(7)主控制室、工程师站的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工作正常,符合DCS系统运行环境要求,室内环境整洁,照明充足。3.3DCS控制系统受电步骤(1)电源开关检查:确认所有电源开关在OFF位置;(2)从DCS机柜插槽中拔出所有模件,并将所有终端单元与模件连接电缆脱开;(3)DCS系统交流供电回路绝缘检查;(4)网络通讯电缆检查:通讯电缆完整无破损,端口连接正确;(5)模件间预制电缆检查:预制电缆完整无破损,连接正确;(6)模件的地址、功能设置检查:核对模件地址及功能设置开关,确认与组态一致;(7)检查电源模块,确认其已正确插入;(8)检查供电电源的品质和UBS至配电柜的进线,应符合品质要求,合上配电柜电源开关;(9)DCS过程控制机柜受电:检查电源模块工作情况;合上机柜电源,检查风扇工作情况;检查电源模块工作情况;依次插入过程控制模件,检查模件工作情况;将终端单元与模件进行连接;检查I/O电源电压;(10)DCS操作站及工程师站受电;(11)利用工程师工作站对过程模件进行软件恢复;(12)操作站软件恢复。3.4控制系统的静态试验与动态调试控制系统投运前的检查和模拟试验称为静态试验;(1)控制系统组态软件检查和功能测试;(2)操作控制界面的检查及模拟试验;(3)控制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口检查和联动试验;(4)连锁保护动作试验;控制系统投运后的整定试验称为动态调试;(1)模拟量输入检测参数的投运和检查;(2)模拟量控制系统的投运及参数整定;(3)顺序控制系统启停试验;3.5开关量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检查和功能测试一般是在单体试运期间分别按系统分阶段进行,调试依据主要是逻辑图。如见检查的主要内容:(1)核对检查I/O清单;(2)核对检查控制接线图;(3)核对检查组态图;(4)对各系统操作控制界面进行相应的核对检查和完善;3.6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试运和动态调试(1)调节机构特性试验,必要时还有进行控制对象动态特性试验;(2)控制系统定植阶跃扰动试验及动态参数整定试验;(3)控制系统对内、外扰动的动态响应调节品质测试试验;3.7操作安全注意事项(1)要注意加强日常巡检,注意内部控制器、各个卡件运行正常。(2)在进行操作过程当中,注意仪表是否确认完、是否因此造成联锁条件的触发等等。(3)在仪表调校过程当中注意带控制的一定要打手动,带联锁的,在能够处理的情况下,解除联锁处理等。(4)注意对联锁停车仪表点的监控,对其参数进行定时记录。(5)在日常问题处理过程当中一定要开具相关作业票据,明确责任与义务(6)作业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详细记录。第四章事故处理预案4.1事故处理原则事故处理原则是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警告的顺序进行控制的。当发生危险、危害事故时,要坚持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控制后消灭的总原则灵活果断处置,防止事故扩大。4.2紧急停工1.停工原则(1)设备装置发生重大事故,经努力处理而不能解除事故,也不能维持运行,外装置发生重大事故,严重威胁本装置安全生产,应进行紧急停工。(2)发生重大爆炸火灾
本文标题:仪表管理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2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