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课赶走坏习惯主题说明: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系统的学校教育,个人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思维方式开始发生变化,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较弱,主动性仍然欠缺,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及时引导他们进行辨别。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认识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干扰,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认识到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干扰。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的认同和向往。3.行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坚持好习惯,改掉坏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认识到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干扰。难点:学生能够坚持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培养学生对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的认同和向往。【课前准备】1.故事《被抛在海里的点金石》。2.教师自制“垃圾桶”。【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师讲故事《被抛在海里的点金石》,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最后捡到点金石了吗?为什么?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3.教师总结:同学们也有很多习惯,有好的习惯,也有坏的习惯,我们今天一起来“探测”生活中的习惯,看哪些习惯会成为我们成长的障碍,然后改正它。导入本课课题。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认识到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干扰。激发学活动一:日常行为探测仪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活动一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提问:这些小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好吗?2.请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1.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分辨好习惯和坏习惯;活动二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坏习惯对个人的生对好习惯的认同和向往。法。3.教师点评归纳。4.引导学生思考:你和身边的同学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5.学生思考、回答。7.教师总结:同学们都是敢于正视自己缺点的小勇士,可是仅仅将这些坏习惯说出来就能解决问题了吗?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导入活动二。活动二:丢掉坏习惯8.教师出示“垃圾桶”。9.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坏习惯写字纸上,丢进垃圾桶。10.请同学们自愿分享丢进垃圾桶的坏习惯,并说一说这些坏习惯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了哪些干扰?11.学生分享。心理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好习惯和坏习惯,认识到坏习惯对个人成长的干扰。从而坚定改正坏习惯的决心,激发学生对好习惯的认同和向往。不良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好习惯的认同和向往。2.学生发言时教师要给予反馈。3.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分享屋(总结提升)归纳总结好习惯的表现,强化学生对好习惯的向往。1.引导学生总结好习惯的表现。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3.引导学生朗读儿歌,让学生体会到良好习惯的美好。心理引导:巩固讨论主题,强化学生对好习惯的向往。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拓展园(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认识转化为行动。1.鼓励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改掉坏习惯,并能坚持下去。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把感性认识落实到理性的行动中,同时体会改正坏习惯的愉悦!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练习题】我在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有;坏习惯有。第十课发现差异【主题说明】学会观察是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度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比发现事物间的差异,引导学生去关注、去思考、去探究,从而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与对比,学会发现事物间的差异。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差异,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3、行为目标:掌握观察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方式去探究事物间的规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观察的方法。难点:学会观察,主动探究事物间有趣的知识。【课前准备】魔术袋中装上各种不同形状的积木。【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通过小魔术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积木,了解事物间的差异。1.展示魔术袋,让学生猜一猜这个袋子中有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分别请同学轮流上讲台,先用手摸一摸,并说出积木的形状,然后展示出来,看是否准确。3.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摸出积木的形状的。同样是积木,但是它们的形状却各有不同,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给予了正确的判断,真棒!活动营(体验分享)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活动一:大家来找茬儿请同学观察两幅图,找出图中不同之处。首先请同学说一说图中一共有几处不同,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来找的。活动二:我的观察秘籍(这个环节活动是承接上一活动吗?是说一说怎样发现差异的吗)如果是,则建议两个活动合二为一去做。同时,可以将活动进行延伸,同学们我们在平日里观察事物时,还运用了哪些方法去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呢?请举例说一说。本环节用时20分钟。分享屋(总结提升)归纳总结发现差异的方法让学生熟读儿歌,并请同学对于归纳出来的方法举出具体的事例,便于将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本环节用时5分钟拓展园(拓展延伸)观察落叶,发现差异,探究学习。1.请同学收集不同品种的树叶,观察其差异。2.请同学收集同品种的树叶,观察其差异。3.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此环节,除观察落叶外,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欲望。本环节用时5分钟【活动反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差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差异时,一定要讲清楚观察的诀窍。【练习题】我选择的落叶是:,我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是:,使它们不同的原因是:。第十一课面对陌生人【主题说明】小学生是社会中娇嫩的花朵。由于小学生涉世不深,天真无邪,在生活交往中往往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被陌生人所左右,甚至受到伤害。通过本次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认知中领会、体验、质疑,教育学生怎样分辨好人和坏人,看清善恶,并初步树立起自我防备的意识和手段。不能否认的是,在这阳光灿烂的社会中仍有阴暗的一面,而二年级的小学生很难辨别是非。作为老师,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面对陌生人,防范不法侵害,减少危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有初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懂得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3、行为目标:懂得防范坏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小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提高分辨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难点:知道从陌生人的话语中辨析好人坏人的方法。懂得如何防范坏人,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课前准备】1、教师用书2、教学PPT【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不能相信陌生的坏人。1、教师分享阅读《小红帽》的故事;2、提问:如果你是遇到大灰狼的小红帽,你会怎么做?3、教师总结:陌生人也许是坏人,不能轻易相信。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了解从陌生人的话语中辨析好人坏人的方法,做一个“机灵的小红帽”;并懂得防范陌生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活动一:遇到陌生人1、教师列举各种遇到陌生人的情境;2、提问:在生活中,当你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做呢?活动二:机灵的小红帽1、想一想你学到的好办法;2、演一演,做个机灵的小红帽;3、教师总结,对表演的小朋友进行鼓励与表扬。心理引导: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从陌生人的话语辨别好人坏人的方法,懂得如何防范坏人。1.活动一重让学生认识到陌生人有好有坏,兵要学会区分辨别。2.活动二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坏人的各种方法,在遇到坏人时更好地保护自己。3.学生发言时教师要给予反馈。4.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分享屋(总结提升)学会面对陌生人利于自身的安全,1、老师分享顺口溜一则,并教会学生,让其谨记于心。2、请小朋友在课堂上背诵顺口溜。(鼓励1.对于大胆举手背诵的学生,给予奖励。保护个人信息;并学会机智地面对的陌生人小朋友们踊跃举手)心理引导:陌生人有好有坏,只有学会分辨陌生人,才能在遇到坏人时不慌张,机智应对。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拓展园(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如何防范陌生人教师布置课后实践: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讲一讲今天学习的内容,听听他们还有哪些建议吧!并在下次上课时向大家分享。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练习题】向父母分享课堂内容,并听听他们的其他建议,作好记录。【教学参考素材】从前有个可爱的小姑娘,她总是带着奶奶送的红帽子,所以大家都叫她“小红帽”。一天,妈妈对小红帽说:“来,小红帽,这里有一块蛋糕和一瓶酒,奶奶生病了,快给奶奶送去。路上要小心哟!”小红帽对妈妈说:“好,我会小心的。我去看奶奶啦!”说完小红帽就高兴地走了。她刚走进森林就碰到了一条狼。狼说:“你好,小红帽!要到哪里去呀?”小红帽说:“我要到奶奶家去。奶奶病了,我给她带了好吃的蛋糕和酒。”“你奶奶住在哪里呀,小红帽?”小红帽说:“奶奶的房子就在三棵大树下。”狼想:“我要把她们两个都吃掉。”于是它对小红帽说:“小红帽,你看周围这些花多么美丽啊!采点给你奶奶吧,她一定会很开心的。”小红帽想:“是啊,这些花这么漂亮,奶奶一定会很高兴地。”于是她开始采花了。这时候,狼跑到奶奶家,把奶奶吞进了肚子。然后穿上奶奶的衣服,戴上奶奶的帽子,躺在床上。过了一会儿,小红帽到了奶奶家,走到奶奶的床边,狼从被子里一下子扑起来,一口就把小红帽吞进了肚子,狼吃饱了,就躺到床上睡着了。一位猎人走过,看奶奶的门是打开的,于是,他走进去看看,看见狼躺在床上,肚子还在动,于是,猎人拿起一把剪刀,把狼的肚子剪开了。小红帽和奶奶都被救了出来,这时候猎人搬来几块大石头,塞进狼的肚子。狼醒来之后想逃走,可是那些石头太重了,它刚站起来就跌到在地,摔死了。他们高兴极了,奶奶吃了小红帽带来的蛋糕和酒,感觉好多了。第十二课说到做到【主题说明】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撒谎还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有时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欺骗,是不对的,许多家长也会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帮助掩盖,并没有加以纠正,逐渐便形成了习惯性撒谎的不良行为。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让学生体验被骗的感受,懂得诚实的可贵,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学习中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说谎。【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教育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学习中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说谎。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被骗的感受,懂得诚实的可贵。3.行为目标:体验说到做到的感受,懂得诺言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育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学习中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说谎。难点:让学生体验被骗的感受,懂得诚实的可贵。【课前准备】3、教学PPT。【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师讲解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讲述《范式守信》的故事,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述自己听到这个故事的感受。3.教师总结: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做事说话应该学会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说谎。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教育学生认识到,生活与学习中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说谎。让学生体验被骗的感受,懂得诚实的可贵。活动一:借出的橡皮擦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活动一的图片(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教室里,小红找明明借橡皮擦用,本来是答应了明明下午还给他的,可发现这块橡皮擦很漂亮,自己很喜欢,这时……2.请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办呢?。3.教师总结:现在我们坐在小学的教室里了,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当我们向同1.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不诚实守信对同伴间的友谊会造成不良影响。活动二重在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常见事件,做到不撒谎不骗人。2.学生发言时教伴做出承诺时,我们就应该去遵守,不能够去撒谎欺骗同伴的友谊。活动二:你怎么做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观察、描述,说说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怎么做。5.组织学生分小组
本文标题: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1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