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国家开放大学毕业作业题目:论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教学点名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学生姓名:李力锋学生学号:1443001453703指导教师:朱鹏艳2016年5月1日22【摘要】毛泽东同志的行政管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社会主义行政改革的新时期,深入分析和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行政管理思想,对搞好我国的行政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词】毛泽东;行政管理;行政思想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诗人,更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大量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特别是其中的行政管理思想,对我国现行的行政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一、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渊源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主要来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巴黎公社中总结的经验以及列宁长期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的经验。众所周知,政权是行政管理思想实行的条件,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巴黎公社总结出的经验主要就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管理政权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1.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手段夺取国家政权;2.民主集中制;3.劳动群众也有管理国家的能力;4.人民公仆原则。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彻底消除了国家等级制,以随时可以罢免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负责制来代替虚伪的的负责制,因为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工作的”;【1】5.议行合一原则。马克思指出:“公社不应当是会议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2】另外,列宁作为世界第一公社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在长期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实践中也提出了许多关于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原则。主要有:1.行政机构设置民主原则;2.行政机构精简原则;3.行政效能原则;4.克服官僚主义原则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行政管理本质的论述到现在来看仍是非常正确和精辟的,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经历过国际形势和环境等这些变化,因此他们的经验中就没有对取得政权后的无产阶级如何执行及加强行政管理的方面,对于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本质也就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下去。33毛泽东同志就是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的将中国的管理实践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行政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思想,深入的发展和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管理思想。二、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1.行政组织思想组织是管理的物质存在形式,任何行政管理的问题都与行政组织相联系。毛泽东十分重视行政组织及行政组织的建设,他对行政原则的概括是其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毛泽东行政组织思想中的行政组织原则有:第一,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内容包括民主和集中两方面,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两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民主集中制起初是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后来也发展成为了行政组织的根本原则。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就指出要把民主集中制晋遍的应用于群众组织。在《论联合政府》中又指出“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对民主集中制思想进一步发展,指出“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与集中的同意,自由与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所说的民主集中制。”;第二,精兵简政原则。抗战时期的精兵简政其实是党外人士李鼎铭于1941年11月6日至21日陕甘宁边区召开的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的,但是当时有很多人反对,是毛泽东的肯定才使精兵简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得到有力的保证,在11月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肯定精兵简政政策,他说:“1942渡边区的财政经济方针须实行的两大原则中的第一就是精兵简政。在对有些地方并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一政策的情况下,毛泽东还于1942年9月7日在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一个及其重要的政策》中特别提出机构精简、队伍整编后,精小能胜庞大的道理,第三党政分开原则,虽然近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政权结构都是执政党处于核心地位,但合理而正确的政党关系应该是既“联系”又“分开”的,既不能以党代政也不能以政代党,两者要合理而科学的分工,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就出现了如何领导政权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注意到在根据地的政治生44活中存在以党代政的现象,他指出“由于很多事情为图省便,党在哪里直接做了,把政权机关搁置一边”,【3】为了克服这种不正常现象,毛泽东初步探索了党领导政权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党政职能分开的要求,他提出“以后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执行的时候必须通过政府的组织”。【3】2.行政领导思想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奋斗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了一个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全国政党的执政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摸索、总结出了一条领导的成功经验,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这里的为人民服务和前面提到的作为伦理思想核心为人民服务的涵义不同,它指的是共产党员和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为主体,人民群众为客体的领导理念。这一理念是在1942年9月8日,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为题作的演讲中首次提出的,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4】可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是领导行为的根本准则。关于领导的方法问题,毛泽东也有非常精辟的见解,他把党的任务比喻为“过河”,把“桥”或“船”比喻为完成任务的方法,说“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5】也就是说,行政人员如何完成党的任务,实行政府的目标,工作方法至关重要。毛泽东领导方法体系中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5】另外他在《关于健全党委制》中提到的“集中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中提出的“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不懂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心中有数等等”,都是毛泽东行政领导的方法的内容。3.行政权利思想毛泽东关于行政权力的思想也是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不可缺的内容之一,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树立科学的行政权力观都极为重视,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总结55我党自身行政工作的经验教训,为我党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行政权力观,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正确认识、运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在权力来源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权利民授论”,肯定党和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的“君权神授论”和“天赋人权论”。他说,如果真有什么救世主或上帝的话,那么这个上帝就是人民大众。关于这一点,毛泽东要求党和政府牢记在心,因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党和政府行政过程中对人民民主原则的贯彻和执行。在如何行使权利的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理所当然的要为民掌握好权利。对于党和政府如何为民掌权、执政为民的问题,毛泽东指出:第一,党和政府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必须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都必须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第二,要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时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第三,要加强政权建设,防止权力腐化。毛泽东同志反复告诫:“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腐化是极大的犯罪”,【3】“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是最可鄙的”。【6】三、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特点从以上毛泽东行政管理思想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具有以下的显著特点。1.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的整个思维活动,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并贯穿于他整个思想的全过程,当然也就体现在他的行政管理思想中,日本学者野村浩一就说过“毛泽东思想的结构和构成这种思想的带有本质性的契机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实践浸润的。”(《日本学者视野中毛泽东思想》第67页)既然理论的基础在于实践,理论就必须与现实相符、必须随着现实的发展而发展,毛泽东在《实践论》等著作中就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5】“斯大林说得好:‘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5】2.重人民群众,理论的基础源于实践,但不是单个人的实践,而是社会实践。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也是认识世界的主体。因此,任何66一个人,在其思维观念中,都必须自觉地包涵群众的观点,然而,中国古代虽然也有重民的思想,但民的作用仅仅限于恩赐、怜悯的对象,他们只承认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如“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等,从没有关注公民的自由、权利和平等等;到了近代,由于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中国传统的重民思想较之前有了本质的区别(如孙中山的三民思想),表现了明显的、进步的民主主义因素、但也仅停留在理论上,现实中又将人分了等级,称最下层人为“群氓”“阿斗”。只有毛泽东的重民思想才是真正给了人民群众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群众当作了历史的创造者,在他的论著里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躁、戒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句子随处可见。注释【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7卷,1972,414【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7卷,1963,479【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2;73;134【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1027【5】毛泽东选集: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125;261;269-270;855【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932参考文献1毛泽东思想原理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155;306-313;449-4572张瑞才,毛泽东细想特征论略【J】.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第2期3李才俊,毛泽东行政组织思想初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3期4聂家华,周新辉,试论毛泽东的行政权力观【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2期775蔡灿津.构建毛泽东思维的三要素【J】.实事求是,1994,第4期
本文标题:毛泽东思想理论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2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