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分型根据超敏反应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分为四型: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基本原理肥大细胞FceRITh2APCIL-4BCRIgE肥大细胞释放介质神经末梢小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粘膜下腺变应原脱颗粒致敏肥大细胞产生IgE临床症状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一)变应原变应原(allergens):是指能够选择性地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临床常见的变应原:1、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合物等。2、吸入性变应原:植物花粉、动物皮毛及皮屑、真菌菌丝和孢子、螨类的排泄物等。3、食物变应原:牛奶、鸡蛋、鱼虾、蟹贝、食物添加剂、防腐剂等。4、有些酶类物质:如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细菌酶类物质等。Th变应原ThIL-4RNKTIL-4Th2IL-4B浆细胞IgE二、IgE及其受体1、IgE:主要由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这些部位也是变应原易于侵入引发过敏反应的部位。2、IgE受体有两种IgEFc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即FcεRⅠ和FcεRⅡ。FcεRⅠ为高亲和性受体,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呈高水平表达,在嗜酸性粒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上也有低水平的表达。FcεRⅡ为低亲和性受体,可表达于B细胞、活化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血小板等。(三)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皮下及皮肤下的结缔组织内靠近血管处;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外周血液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力的IgEFc受体,胞质中含有嗜碱性颗粒,储存有肝素、白三烯、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介质,激活后可释放出。1、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IgE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被某些细胞因子激活后可表达高亲了;力的FcεRI,并使CRI和FcγR表达增加,可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生物活性介质中,一类是具有毒性作用的颗粒蛋白及酶类物质,可杀伤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另一类介质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介质类似二、发生机制三、临床常见疾病全身过敏性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局部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Manyorganarebeaffectedby“allergy”ThenasohprynxRhinorrheaManyorganarebeaffectedby“allergy”ThenasohprynxNasalpolypsManyorganarebeaffectedby“allergy”ThelungsasthmaManyorganarebeaffectedby“allergy”ThenasohprynxTonsillitisManyorganarebeaffectedby“allergy”TheskinUrticaria(hives)Manyorganarebeaffectedby“allergy”TheskinEczema(湿疹)Manyorganarebeaffectedby“allergy”TheeyeConjunctivitis(结膜炎)SensitizationagainstallergensPollen(花粉)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水土不服四、防治原则远离变应原脱敏治疗: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反复多次注射免疫新疗法:IL-12等分子与变应原共同使用用编码变应原的基因与DNA载体重组应用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重组可溶型IL-4受体与IL-4结合等药物防治: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II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机体激活补体ADCC调理作用细胞溶解抗原抗体结合刺激产生抗原抗体IgG、IgM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一、发生机制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靶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胞和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结合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靶细胞表面抗原: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间具有的共同抗原、改变的自身抗原、结合在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药物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二、临床常见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Rh+父亲Rh-母亲+子1Rh+胎盘损伤RBC进入母体抗Rh抗体IgG产生新生儿溶血(Rh血型不符)Rh+父亲Rh-母亲+抗Rh抗体IgG产生新生儿溶血(Rh血型不符)子2Rh+Ⅱ型超敏反应RBC溶解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Rh+Rh–再孕Rh+Rh–初孕胎儿红细胞致敏母亲新生儿溶血健康新生儿新生儿溶血Rh+Rh–初孕Rh+Rh–再孕健康新生儿健康新生儿Rh抗体被动免疫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即被破坏(不能诱导母亲抗Rh免疫反应)新生儿溶血的预防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由针对肾小球及肺泡基底膜的自身抗体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左图显示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肾组织免疫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肾小球基底膜上有大量的抗体沉积。Goodpasture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特点IgG、IgM类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半抗原;激活补体系统、单核吞噬细胞及其它细胞参与造成细胞损伤和溶解。第三节III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血管周围为主的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一)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抗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大分子的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细胞清除小分子的免疫复合物不沉积、易被滤过排出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存在于循环,可能沉积一、发生机制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抗原多于抗体抗原与抗体数量相当抗原少于抗体(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1.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的作用免疫复合物结合血小板FcR组胺类炎性介质激活补体C3a/C5a,C3b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有助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和嵌入2.局部解剖和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作用免疫复合物易沉积于血压较高的毛细血管迂回处肾小球基底膜和关节滑膜等处的毛细血管迂回曲折,血流缓慢且易产生涡流;同时该处毛细血管内血压较高,因此可促进免疫复合物沉积并嵌入到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中。(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组织损伤1.补体的作用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3.血小板和嗜碱性粒细胞的作用产生过敏毒素,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局部水肿,吸引中性粒细胞引起组织损伤局部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蛋白水解酶等物质,使血管基底膜及周围组织细胞发生损伤血小板活化,产生5-羟色胺等物质导致局部充血和水肿等改变C3aC5a肥大细胞血小板补体抗体抗原内皮细胞复合物血管活性胺C5a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凝聚免疫复合物沉淀趋化微血栓形成基底膜血管壁12复合物形成通透性增高III型超敏反应的基本原理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可溶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IgG,IgM,IgA)经吞噬细胞吞噬或肾小球滤过清除C3a、C5a、C3b中性粒细胞浸润血小板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循环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凝血系统释放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吞噬免疫复合物血小板集聚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吞噬免疫复合物血小板集聚血管通透性增强释放溶酶体酶微血栓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强局部或全身免疫复合物病水肿组织损伤局部缺血出血水肿二、临床常见疾病(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s反应类Arthus反应(二)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Arthus’sreaction---局部免疫复合物病经抗原反复免疫之后,注射抗原的皮下出现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类Arthus反应:可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2.常见疾病(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s反应Serumsickness(血清病)大量注射抗毒素马血清后1-2周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和蛋白尿等症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也能出现类似症状。ClemensPirquet1874-1929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2)全身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常见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3周。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形成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处。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特异性抗原结合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此型超敏反应发生较慢,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通常需经24~72小时方可出现炎症反应,因此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1、抗原与相关致敏细胞抗原主要有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效应性T细胞主要为CD4+Th1细胞,但也有CD8+CTL细胞的参与。2、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时间病理表现组织学特征致敏原接触性皮炎8-72小时红肿,水泡上皮层淋巴与单核浸润,皮内水肿橡胶、植物毒素、金属、化妆品等结核菌素反应24-72小时红肿硬结内皮层淋巴细胞、单核与巨噬细胞浸润结核菌素肉芽肿21-28天硬化(皮肤,肺)巨噬细胞聚集和上皮样变;中心结节形成免疫复合物或其它异物的长期刺激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2.常见疾病(1)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麻风接触性皮炎机体经皮肤接受抗原刺激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以皮肤损伤为主要特征的IV型超敏反应,是抗原或半抗原与皮肤蛋白结合后通过朗格汉斯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的结果。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2)接触性皮炎油漆结核菌素反应给患过结核或者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皮下注射结核菌素,24小时以后注射局部开始出现炎性硬结,48-72小时达到高峰,是典型的对微生物可溶性蛋白的回忆反应。Th1细胞多核巨大细胞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细菌纤维母细胞慢性肉芽肿主要原因是组织中的异物长期得不到彻底清除,引起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的聚集,主要诱生物有硅、矿物质、真菌、分枝杆菌和寄生虫等。结节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3)急性移植排斥正常皮肤接触性皮炎结核菌素型超敏反应内皮层微血管角质层上皮层皮下硬结炎性疹块细胞浸润细胞浸润接触性和结核菌素型超敏反应P-K反应(I型)风团及红晕Arthus反应(III型)红肿,出血,坏死结核菌素反应(IV型)红肿,硬结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特点•致敏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而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发生较慢,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通常需经24-72小时方可出现炎症反应,因此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抗体和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不同类型超敏反应的比较Type-IVType-IIIType-IIType-Icharacteristic抗体IgEIg
本文标题: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4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