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伊春市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伊春国有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研究一、选题依据:该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后附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资源。自1992年联合国坏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世界各国对森林的认识空前的提高,赋予了森林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长期无节制的利用森林造成森林资源锐减,而由此所带来的种种自然灾害,也开始促使人们的反思,进而推动政府对森林资源的态度调整。林权即为林业物权,是有关森林资源以及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和根本。林权决定了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效率以及收益的分配。国外对森林资源实行多种所有制,以保证林权的长期稳定。国外森林所有制的形成非常复杂,各式各样。但是,现在森林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有国有林、公有林和私有林三类,例如美国的国有林占34%,公有林占6%,私有林占60%;德国的国有林占30%,公有林占24%,私有林占46%;日本国有林占32%,公有林占10%,私有林占58%。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国家的森林多以国有林为主,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多以私有林为主。不管哪种类型的国家,国有林均处于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国有林的经营水平是整个国家林业经营水平的标志。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林业普遍出现“两危”的问题,即森林资源危机和国有林区经济危困。国外的国有林区,除瑞典、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外,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财政赤字困境,即使在林业发达的德国、日本等国家也面临国有林区经济危困,严重制约各国国有林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各国国有林区经济危困产生的背景不同,但产生的主要原因具有共性的: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管理费用大、木材价格和增长指数低、森林向多效益经营方向转移等。近年来,国外的许多国家正在努力的扭转这种困境,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有体制改革、精简机构、调整政策、开辟财源和经济扶持等,以降低消耗、增加收入、提高效益,最终促进国有林区的发展。同时,为了扶持林业的发展摆脱困境,许多国家也制定了各种相应的林业经济政策,如财政补贴政策,林业的支出由国家进行补贴。此外,还实行造林补助制度、低息和无息贷款、以及减免税制度。总之,国有林区的发展危机在国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理体制的改革、经营模式的调整和国家干预的加强是各国寻求缓解国有林区发展危机的主要对策。国有林区在我国特指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等9省的归国家所有的成片天然林林区,是以国有森林及国有森林企业为主体的森林社区。东北国有林区是我国国有林的典型代表,是适应国家建设的要求,以向国家基本建设提供木材,以森林采伐为主的森林工业体系。长期以来,国有林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有林区陷入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局面,木材资源出现严重危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林区经济日益危困,持续发展能力日趋弱化,积淀了大量的历史包袱和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社会性矛盾。虽然在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伊春的生态坏境和森林资源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经济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其“两危”的困境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从我国近年来的林业体制改革具体实践看,中国林业以加快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林业体制、机制转轨步伐。在集体林区,许多地方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如福建省从2003年4月开始,在过去“三定”、放权让利等历次改革的基础上,又对集体林权制度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将林权落实到户、到人,还山、还林、还利于民,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山、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林区要有所发展,关键是要解决体制的制约问题,而在林业体制制约的问题中,林权制度是一个关键点。由于林权制度的不同,导致在林业政策的实施、森林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林业利益分配关系及政企关系等方面产生偏差,成为制约林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国有林区的体制创新中,林权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华景伟.伊春市国有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探讨.林业经济.2007(6)[2]许兆君.从现代产权制度着眼深入推进国有林权改革.林业经济.2007(5)[3]贾治邦.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人民日报.2006-12-19.[4]许兆君.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前瞻.中国林业.2006(8)[5]刘国成.东北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初探.中国林业经济.2007(1)[6]李然.我国林权改革制度窥见.当代经济.2005(2)[7]王海波.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的思考.绿色财会.2006(7)[8]雷加富.关于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几点思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9)[9]雷加富,关于推进重点国有林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思考.林业经济.2007(2)[10]金日瓦、赵显波.加快林业融资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绿色财会:2007(5)[11]许兆君.林权改革模式构想.中国改革.2007(2)[12]王兆君.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运营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13]王志山.中国林区绿色经济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4]将敏元.基于林业新定位的国有经济重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5]周生贤.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调研报告(上).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0[16]周生贤.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调研报告(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0[17]张志达等.德国生态林业的经营思想、主要措施及其启示.林业经济.1999(2)[18]侯元兆.林业分工论的经济学基础.世界林业研究.1998(4)[19]万志芳.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重构论.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7[20]林业部.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1]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22]郑天汉.论林业经营体制改革问题.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3]周生贤.深化认识分类指导全力打好相持阶段林业发展攻坚战.在国家林业局党组扩大会暨全国林业厅局长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2005[24]突出重点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新彊林业.2005年第3期[25]国外林业产业政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26]孙建.生态与产业互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林业企业.2004(1)[27]周生贤.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林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生态文化.2004.1[28]张建国、吴静和.现代林业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29][日]铃木尚夫.陈陆圻等译.现代林业经济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30]黄鹤羽、王志学.中国林情.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31]借鉴国外经验实现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国家林业局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代表团.考察报告[32]张智、张少莉,李裕国.国外林业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研究.林业勘查设计(总127期).2003(3)[33]王兆君、蒋敏元.国外森林资源经营思想的演变与新时期我国林业的发展.中国软科学.2002(11)[34]侯元兆.中国林业发展背景的千年剧变和设计新型林定制度的历史使命.世界林业研究2002(1)[35]曹玉昆.国有林经营保护与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发展.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1.10.[36]F.C.Hummel,Forestpolicy,2002,P22-26.[37]Worldwood,2001,October,p26-28.[38]AnanalysisofthetimbersituationintheUnited[39]States1952-2030,USDAForestService,2001.[40]FAOForestproductsyearbook2002.[41]Journalofforestry,2001(3).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理论与技术经济价值(说明开题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1、国有林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森林分布地带和最大的林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影响着中国林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1)国有林区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2)国有林区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山川秀美的主导力量;(3)国有林区是国家林产品的重要产地。2、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它将有力的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提高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水平和造林质量,解决森林培育乏力问题;(2)它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缓解森工企业危困局面,提高职工现实收入,促进林区经济发展;(3)它可以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有效的减轻森工企业包袱,增加职工就业岗位,促进林区社会稳定;(4)从长远看,它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恢复和改善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维持区域的生态平衡;(5)它将带来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大大加快林业和林区改革调整进程,加快林区经济的转型。(二)迫切性伊春是一个“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因林而衰”的典型资源型城市,是开发最早、贡献最大,同时也是资源消耗最快、牺牲最多、历史包袱最重、贫困程度最深的重点国有林区。自1948年大规模开发建设50多年来,共生产木材2.3亿立方米,上缴利税、育林基金59.2亿元,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由于长期过量采伐,超负荷承担国家下达的木材生产任务和各项上缴任务,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森林蓄积量减少一半以上,可采成过熟林木资源近于枯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林业和林区经济日益危困,可持续发展能力日趋弱化,积淀了大量的历史包袱和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社会性矛盾。尽管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给伊春林区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相应地调减了木材产量,与此同时伊春自身也不断适应林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着力进行结构调整。这些使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使林业和林区经济的困境得到了初步缓解。但由于天保工程支持资金的投入量与恢复本地区森林生态和维持林业职工、林区人口生存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靠自身微弱之力所形成的接续产业还很难形成足够的支撑能力,所以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伊春的出路问题,恢复森林生态与发展林区经济、养人与养林的矛盾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平衡,而且呈现出日益加剧之势。(三)、可行性1、具备实际工作基础。从改革开放初期伊春就一直不停地在进行着林业改革的实践和探索。面对“两危”困扰,相继总结推出了铁力林业局“一改两管三分”、双丰林业局“两调一转”、南岔林业局山区综合开发等经验,并进行了森林资源经营、管护、培育方式三大改革,特别是在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上也进行了一些较深层次的探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改革思路,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工作基础。2006年1月4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伊春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4月29日,国有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敲响林地承包经营第一锤。随后,翠峦、双丰、铁力、桃山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林业局相继启动林地承包经营工作。国有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一年多以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完善林改政策,为林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具备广泛的领导和群众基础。伊春市委、市政府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一直给予高度关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成立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专项工作机构,强化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全面强化了宣传引导,形成强有力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氛围;及时完成了试点实施方案及其细则和配套管理办法的修订完善工作,并据此分别拟定了收益管理办法、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制定了试点期间森林资源管理办法;全面开展试点单位的基础调查和林地区划工作,并在总体规划范围内,对拟承包地块进行了现地区划调查。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林区职工积极的参与和配合,对获得的林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为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理论与技术经济价值通过运用相关的理论如可持续发展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SWOT理论分析国有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介绍了伊春林区林权制度情况。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总结试点一年多
本文标题:伊春市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