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学说课
杠杆的平衡条件刘集中学李兵实验内容设计学生学情分析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反思评价教学过程设计一、学情分析知识与技能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二、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杠杆平衡条件难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三、实验内容设计教法选用“实验归纳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科学探究实验找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四、实验方法设计四、实验方法设计学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学生的活动空间。学生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五、实验教学过程设计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动手实验探究新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7.评估交流设计实验3.2.猜想与假设1.提出问题得出结论6.5.分析论证4.进行实验一“点”——支点O(一定在杠杆上)动力F1二“力”——相对的阻力F2动力臂L1二“臂”——阻力臂L2杠杆五要素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力臂的作法1.找出支点O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并标出符号。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巧妙设疑提出问题:小熊和小男孩怎样才能一起玩跷跷板呢?杠杆的平衡条件猜想: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动手实验探究新知我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F1、F2、L1、L2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2、猜想与假设假设1F1+L1=F2+L2假设2F1-L1=F2-L2假设3F1/L1=F2/L2假设4F1×L1=F2×L2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器材:测量的物理量:力力臂讨论:A、B两图中的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实验时采用哪幅图?为什么?AB3、实验设计思考与讨论★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作用是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23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呢?3、实验设计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将钩码挂在杠杆的支上点两边,先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然后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C.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D.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重复实验E.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4、进行实验实验教学片断5、分析论证为★★什么要用一条支点O在中间的杠杆,且要调节平衡螺母?为了消除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为什么要在不同位置多次挂钩码,多次实验呢?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其带有普遍性5、分析论证6、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7、评估交流每组派一名学生交流实验探究的体会?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以下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请你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把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0.2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实验前出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调(或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调)。实验过程中出现如图乙所示情况,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钩码向移动格或将杠杆右端的钩码向移动格。右右右1右2甲乙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实验前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答:为了实验时方便测力臂说一说:你是怎样让小熊和小男孩一起玩跷跷板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杠杆的平衡条件刘集中学李兵
本文标题: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学说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7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