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会商制度背后预报员的从众心理
调研与论坛-85-会商制度背后预报员的从众心理∗石增云1李迅2郝学军1(1北京市气象台,北京100089;2北京市专业气象台)摘要会商制度是延续了几十年的目前气象台站仍普遍采用的天气预报制作的最后关键环节。得到正确的预报结论是会商的主要目的,也是预报员能力的体现,但现在的会商制度背后预报员的从众行为却直接影响着预报质量。因此,探讨如何避免预报员的从众行为所造成的预报失误是很有必要的。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DanielKahneman)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实验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往往处于复杂、混乱、不易辨别或易受到威胁的情形,没有时间去进行理性计算,也没有时间去考虑概率问题,他们常常会遵循某种可以使之有预见地或系统地考虑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即人们在决策过程的行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理性。一般认为,由于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和预报参考资料的丰富性,应该是参加会商的人数越多,预报意见的差异性就越大,预报制作过程中所考虑的问题应更加细致和丰富,进而使预报结论更准确,这也应该是我们进行会商的最终目的,但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通过对多年的会商记录的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的意见都非常一致。所以预报员在制作天气预报时的行为可能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非理性的因素,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就是从众行为。对从众行为概念的最新的观点认为,从众是“在客观或心理上模糊的情境中,人们自觉不自觉的以他人的确定行为为准确做出的与他人一致的行为或反应倾向”。所谓预报员的从众心理就是预报员不知不觉的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在判断上跟从他人的倾向,当发现自己的意见与他人不一致时,很多人会放弃原来的立场,而与大多数人或某权威者保持一致。由于天气预报的特殊性,即正确与否存在着模糊性,以及会商中他人预报意见的明确性,在会商∗收稿日期:2007-01-15气象软科学2007年第4期-86-中会使预报员的从众心理产生。一、会商制度现状以北京市气象局为例,目前一天进行四次会商,分别是5:00,10:30,15:40,23:30。在这四次会商中,参加的人数也不同,下午16:40的会商参加人数最多且发言也较为正式,会商发言的顺序是:主班,副班,领班,专业台,各区县局。最后的结论由领班确定,但会商前领班要给出一个预报结论供大家讨论。重大服务和节日期间的天气预报会商发言顺序是:各个友好单位,领班,专家,领导。最后的结论综合大多数单位的意见。我们对1999年~2005年的部分预报会商记录进行了统计,出现最多的就是“同意上面分析”,高达90%以上。其中预报结论和多数(一半以上)预报员一致,既认为从众现象发生。从这个数据中不难看出预报员有着很强的从众行为。这里面有三个含义:⑴预报决策人员选取了多数人的意见;⑵某个预报员采纳了其他人的意见,造成了大多数人意见一致的现象;⑶实际情况可能的确和多数人预料的一致。我们以短期降水为例,以领班预报员和主班预报员四年(2003年为部分月份)的预报成绩为依据,对预报员预报意见的一致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预报一致性高达近85%-90%,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错误意见的一致率也很高。会商的目的应该是存在争议并可以使预报得以完善,但看来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换句话说,在这个30%-40%的错误预报中,我们预报意见的一致性仍高于70%以上,为什么在多数人的意见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情况下,仍会有这么强的错误意见的一致性呢?通过分析发现,现有的会商制度使预报员具有从众行为,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面就对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仔细分析。表1短期降水预报结论一致性统计表比率年一致性的次数总比率预报错误一致性比率预报准确率200284.1(365/434)86.2(162/188)54.1(221/409)200385.4(111/130)72.7(32/44)64.8(81/125)200494.6(424/448)88.7(102/115)71.2(295/410)200589.4(354/396)77.1(111/144)63.6(252/396)说明:(1)2002-2004一致性比率:领班和主班预报意见相同次数/(领班+主班)预报总次数(2)2005年的一致性比率:主班和领班的意见的相同的次数/领班预报的总次数(3)预报错误一致性比率:主班同意领班错误意见的次数/领班错误意见的次数(4)预报准确率:领班预报准确的次数/预报的总次数调研与论坛-87-二、预报员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一)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是预报员产生从众行为的外在原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古人对天气预报有了明确的定义。在当今,大致约有60%的天气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是可以正确预报的,约20%的天气通过提高业务水平是可能报对的,但还有20%的天气是较难准确预报的,这是我们必须认清的事实。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至今天气预报还有许多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可能报对的20%天气中,人的因素往往起到关键作用,预报准确率提高的潜力也在这里。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任何行为都是对某种特定行为的反应,从众行为的发生依赖于从众者所面临问题情境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是客观的。正是由于天气预报的这种特殊性,使其具有了客观性和模糊性特点。具备了从众行为的产生的外在条件。(二)现有的会商制度为从众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从某种意义上讲,会商制度的这种形式为预报员从众行为的产生人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人的本能人本身具有明显的从众的本能,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由环境所造成的,集体成功的概率大于个人的力量,和别人做相同的事情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预报员自己虽然得到了大量的信息,但由于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当看到自己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时,会怀疑自己的意见,往往顺从于他人的意见。2.环境因素会商的这种形式使预报员之间有了充分的沟通的机会。但人类学家认为人之间的沟通会产生传染。这种沟通使集体以单元共同行动,共享信息,虽然这种机制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妥之处,最主要的方面是限制了自由思想的交流,思考能力也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天气预报会商上比较突出。3.责任预报的不确定性,使预报员具有害怕承担预报错误责任的心理。如果报错了,这一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其能力不足的表现,并因此而受到责备,但如果他的行为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他也会看到自己的意见和大多数人的意见相同而不那么的难过,上级也不会过分的责怪自己。这样,领班具有了与别人趋同的愿望,以逃避自己承担决策的责任。4.心理压力人多本来就是一种力量,但很少有人能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观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尤其是在大会商时,在众多专家领导在场的情况下,一个预气象软科学2007年第4期-88-报员如果与专家的意见不一致,往往被认为是预报思路不清晰,能力低,所以,预报员自身也有依赖思想,看到自己比较信赖的专家,基本上也会同意其意见,对其思路认同,而不做更深的思考。5.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庸之道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占统治地位,不愿意自己的行为和大家有所不同。而这和天气会商的初衷是矛盾的,应该更多的是“商”,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6.羞涩心理大部分中国人生性内敛,不习惯在人数众多的场合下表现自己,特别是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则更是对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极大挑战,除非受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一般人很难克服这种心理。通常而言,在场人数越多,这种心理表现越明显。三、预报员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发现预报员的从众行为有三种表现形式:1.缺乏主见,主动放弃自己正确的判断,而把大多数人的判断看成是正确的,由此产生从众行为。2.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但因自己职位低,或是因为是新预报员,或是因为怕另眼相看,虽然内心保留自己的意见,还是相信专家的意见,表面上采取从众行为。3.由于预报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对自己的判断持不明确态度,处在好像对又好像错的摇摆不定中,缺乏自信,因而跟从群体,以求心安。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预报员的从众行为也是如此。一方面,从众行为增加了群体的凝聚力和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预报员的焦虑情绪;有助于会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有助于组织规范、秩序的形成等等。另一方面,从众行为更有其消极作用。1.从众行为使预报员容易产生惰性,特别是对年轻的预报员,依赖思想严重,抑制其创造性。2.从众行为是有方向的。预报的结果一般都跟随于领班或是领导,很容易出现预报偏差。3.遇有重大服务或天气复杂时,参加会商人数增多,如果多数人具有从众心理,很可能适得其反。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四、避免和消除预报员从众行为的几点建议(一)淡化和改变会商形式由于羞涩心理和等级观念等因素,预报员往往不敢在领导和技术权威面前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造成从众行为的发生。那么,如何鼓励别人发表不同的意见?如何在会商室里让大家感觉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能发挥作用?单位如何通过建立有效机制,营造轻松的氛围达到会商的真正目的呢?调研与论坛-89-首先我们需要淡化会商的形式。因为在气氛相对紧张的气氛中,特别是对级别比自己高的人员的畏惧,预报员很难坚持自己的观点,有的人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所以,要使大家感到无拘无束,在做决定时才能够集思广义,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做错误的决定。其次基于会商制度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如果要从根本上避免从众行为,就要减少相互影响的机会,或从机制上进行改革。如:1.强化会商前业务流程的管理,将重点转移到培养预报员独立思考方面上,减少过度依赖会商的心理。另外,在会商前每个人应详细填写自己的预报意见和会商重点,会商时的发言只能围绕着自己的意见进行发言,而不能跟随别人的意见。2.引进民主会商制度,决策前可采用投票机制保证每个预报员的地位平等,增强低阶预报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3.强化会商纪律,当某个人的发言意见和前面的人相同时,该人则不应再重复发表。当有不同意见时,后面的发言应重点围绕不同之处。真正做到有会有商。4.鼓励预报员建立自有的预报方法,包括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对自我观点的技术支撑。(二)提高预报员的个人能力,增强自信心有研究表明,个人的自信心和从众行为成反比,所以要提高预报员整体队伍的预报水平,有针对性地挑选那些能独立思考问题的人员,或者意志比较强的,或个性比较突出的人员,营造这种独立的气氛。我们在选择和培养预报员时,除了考虑其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提高预报员的能力才更全面,提高预报水平才不是一句空话。参考文献[1]不确定条件下判断与决策的新框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P26~P31[2]对从众行为的再认识,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2期[3]从众行为的心理分析和应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4卷第1期气象软科学2007年第4期-90-平罗县玉米生产资源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王洪福(宁夏平罗县气象局,宁夏平罗753400)摘要玉米是平罗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平罗县玉米播种面积已突破30万亩,总产已占全县粮食总产的50%以上。进一步稳定和增加玉米产量,促进流通和转化增值,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生产现状近年来由于畜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玉米市场流通加快,价格上涨,加上玉米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大力推广,平罗县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增加。据统计2006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27.3万亩,其中套种玉米23.0万亩,单种玉米4.31万亩,平均亩产444.0kg,玉米总产12100万公斤,农民人均从中获得纯收入510元左右,玉米生产的丰欠,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二、存在的问题1.主栽品种不明显据统计,现在全县用于生产的玉米品种有30个之多,各品种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不能突出优势品种。2.重经营轻技术近年来,由于种子部门机制转变,外省区及本区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为占领种子市场,主要精力在推销种子,而在其栽培技术培训方
本文标题:会商制度背后预报员的从众心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