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元代文学参考书目吴梅:《辽金元文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日]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隋树森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日]吉川幸次郎:《元杂剧研究》,郑清茂译,台北:艺文印书馆,1960。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严敦易:《元剧斟疑》,北京:中华书局,1960。李春祥:《元杂剧史稿》,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李修生等编:《元杂剧论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许金榜:《元杂剧概论》,济南:齐鲁书社,1986。黄卉:《元代戏曲史稿》,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李修生《元杂剧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郭英德:《元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么书仪:《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唐圭璋编:《全金元词》,北京:中华书局,1979。王季思主编:《中国戏曲选》(上、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郭汉城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喜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按,以上三种,仅读其中的元代戏曲作品。)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北京:中华书局,1980。臧懋循编、隋树森校:《元曲选》,北京:中华书局,1979。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顾肇仓选注:《元人杂剧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王季思等选注:《元杂剧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王学奇等:《关汉卿全集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李汉秋、袁有芬:《关汉卿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周国雄:《关汉卿艺术范式阐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王实甫:《西厢记》,王季思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张人和:《〈西厢记〉论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钱南扬校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北京:中华书局,1979。高明:《元本琵琶记校注》,钱南扬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侯百朋:《琵琶记资料汇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俞为民校注:《宋元四大戏文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81。王季思等:《元散曲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钟嗣成:《录鬼簿(外四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明清文学参考书目郭英德:《痴情与幻梦──明清文学随想录》,北京:三联书店,1992。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三、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袁震宇、刘明今:《明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日]青木正儿:《清代文学评论史》,杨铁婴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钱仲联《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邓绍基、史铁良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汪龙麟:《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清代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裴效维:《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近代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张仲谋:《明词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朱则杰:《清诗史(修订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严迪昌:《清诗史(修订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王星琦:《元明散曲史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0。[美]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胡益民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沈亨寿译,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张俊:《清代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方正耀:《中国小说批评史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广州:花城出版社1988。[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余秋雨:《中国戏剧文化史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001。郭英德:《明清传奇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朱一玄、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天津:百花出版社,1983。马蹄疾编:《水浒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天津:百花出版社,1984。苏兴:《吴承恩年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朱一玄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谭正璧编:《三言两拍资料》(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肖荣:《李渔评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路大荒:《蒲松龄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0。朱一玄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一粟编:《红楼梦书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一粟编:《红楼梦卷》,北京:中华书局,1963。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王季思主编:《中国戏曲选》(中、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王季思主编:《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郭汉城主编:《中国古典十大悲喜剧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按,以上三种,仅读其中的明清戏曲作品。)徐朔方:《汤显祖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章培恒:《洪昇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袁世硕:《孔尚任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7。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三卷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李洵:《明清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汤纲、南炳文:《明史》(上、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991。傅衣凌等:《明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中华书局,1982。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孟森:《明清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1981。萧一山:《清代通史》,北京:中华书局1986。郑天挺:《清史简述》,北京:中华书局1980。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侯外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陈鼓应主编:《明清实学思潮史》,济南:齐鲁书社,1989。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美)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赵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本文标题:元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0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