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案例北方公司风险收益的计算•北方公司2008年陷入经营困境,原有柠檬饮料因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喜好发生变化等原因开始滞销。为改变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北方公司拟开发以下两种新产品:•1.洁清纯净水•面对全国范围内的节水运动及供应限制,尤其是北方十年九旱的特殊环境,开发部认为纯净水将进入百姓生活,市场前景看好,有关市场预测资料如表1-1所示。市场销路概率%预计年净收益/万元好50180一般2085差30-25根据专家测算该项目的风险系数为0.5.2.消渴啤酒•开发产品原因:北方人向来好爽、好客,亲朋好友聚会总会开怀畅饮一番;北方气候干燥,且近年来气温大幅度升高;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根据此开发部提出开发消渴啤酒方案,有关市场预测资料如表1-2所示。市场销路概率%预计年净收益/万元好50180一般2085差30-25根据专家测算该项目的风险系数为0.6•1.对两种产品开发方案的收益与风险予以计量。•2.对两种产品开发方案进行评价。汇源不同阶段融资•一、企业简介•1992年,朱新礼及其家族成员在山东省成立了一家集体企业---山东省永新实业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永新),开始了浓缩汁果酱的生产和销售业务。1994年,朱新礼在北京成立顺义汇源,并把公司总部迁至北京。1997年2月,山东永新向独立第三方——北京市怀柔庙城镇企业总公司收购集体北京怀南实业集团总公司,并向该新收购的公司转让两条生产线作为注资。1997年3月,背景怀南实业集团总公司改名为北京汇源果汁饮料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汇源果汁)。2003年10月,山东永新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朱新礼、朱新学(朱新礼的兄弟)及朱圣琴(朱新礼的女儿)为股东,分别持有山东永新注册资本的60%、20%及20%。同时,山东永新改名为山东省新业有限公司。•2004年11月,沂源县政府确认朱新礼及家族成员与山东永新的股份权益。2004年3月北京汇源果汁也由集体企业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转制后,朱新礼、朱新学及一位执行董事江旭代替山东永新,成为北京汇源果汁登记股东,分别持有80%、10%及10%的注册资本。2004年4月,北京汇源果汁改名为北京汇源果汁饮料有限公司。•二、起步阶段:补偿贸易融资•企业要发展往往需要第一笔资金——一个流行的说法叫“天使投资”,即企业启动的第一笔资金。•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他曾任山东省沂源县的外经委主任。1992年朱新礼接手了山东一家频临倒闭的县办水果罐头厂,即汇源果汁的前身。曾在外经委工作过的朱新礼比较了解国际贸易中的“补偿贸易”,他决定用这种方式先从国外引进设备,再用生产出来的产品抵偿这种设备投入。朱新礼与德国客商签订了价值800万美元的进口合同以引进德国设备,在国内生产产品,条件是一定期限内将产品返销给德方,一部分或全部收入分期抵还设备贷款,朱新礼当时答应外方分5年返销产品。通过补偿贸易的方式,朱新礼获得了企业起步的第一笔资金,这种“借鸡生蛋”的方式在当时并不罕见。•补偿贸易虽然目前已经不是非常流行的中外合资方式,但补偿贸易方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补偿贸易提供了一个“整合资源”的思路,即完全不需要投入,而把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三、扩张阶段:借手德隆•创业者都是缺乏资金的,除非创业企业不发展了。民营企业家朱新礼也不例外。于是,2001年的时候,朱新礼开始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并看上了当时风头正劲、号称“产业整合”的德隆,朱新礼想利用德隆的资金运作能力把汇源做大。最后谈判的结果是,双方组建了一个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汇源饮料)。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出价5.1亿元现金,德隆的5.1亿元现金,按照1.2:1的比例折股为注册资本4.25亿元,占新公司51%的股权;汇源以1.58亿元现金、7041万元实物资产、•1237万元土地使用权以及下属5个子公司认购了其余的49%股份。2001年6月,北京汇源饮料公司成立。•德隆的5.1亿元现金对于当时快速发展的汇源来说,当然十分解渴。而且,有了这么多的注册资本,贷款也变得容易起来,就连设备供应商都开始对汇源大开方便之门,有的设备供应商同意将还款期延期一两年。汇源充分利用了财务杠杆,承担了惊人的资产负债率,因此面临着较大的资本结构上的风险。在与德隆合资的两年期间汇源已经完成的一期、二期投资在20亿人民币左右,并在国内建立、收购了26个大型果汁生产、加工基地,基本完成“大汇源”的全国产业布局,很多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借助德隆的资金支持,汇源迅速完成了对业界必争基地的抢点布局,形成了对果汁加工领域上游的相对垄断性控制。近20亿的投资使汇源获得了全球最先进的设备,这一切如果单纯依赖实业累计是无法实现的。•后来,德隆资金链紧张,朱新礼与德隆的合作也越来越不顺畅,只能分手。此后,在朱新礼的多方周旋下,湖北威凌(朱新礼的合作伙伴)出面帮助汇源集团收回新疆屯河持有的北京汇源饮料股权,收购价格为5.304亿元。•2004年10月8日,湖北威凌以收购价出让北京汇源饮料51%股权,其中50%的股份以5.2亿元转让给汇源集团,1%的股份以1040万元转让给朱新礼。通过过桥收购,朱新礼将汇源集团的核心企业北京汇源饮料再次掌握在自己手中。•聚散皆因资金。分手之后,由于扩张期的大量贷款及回购德隆时向银行贷款两个亿,汇源一时之间背上了沉重的财务包袱,汇源在2003年下半年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饥渴。朱新礼不得不再次为汇源的资金后续补给问题二奔波。•四、成熟阶段:联姻统一•这一轮,朱新礼的目标是国际巨头。朱新礼频繁地与中国台湾统一集团(以下简称统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法国达能集团等国际饮品巨头进行接触,最终朱新礼选中了统一。选中统一至少有四点理由:第一,统一能带来汇源所需的资金;第二,合资能销售所得税税收优惠;第三,统一在果汁饮品领域有开发经验,双方在产业链上和渠道上有整合的可能与需求;第四,统一是中国台湾企业,与汇源有相近的文化背景。•就这样,汇源集团和台湾统一集团的合资公司——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控股)成立了,注册资金6.06亿美元。统一通过其在开曼的附属公司投资3.03万美元,占汇源控股5%的股份;汇源集体以其50多条生产线等资产入股占95%股份。同时按照合作协议,统一或其策略性联盟可以增持汇源股份至35%。后来,统一也确实陆续支付了1.2亿美元以增持。五、腾飞阶段:引人夹层融资•这四家新的投资者是法国达能集团、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荷兰发展银行(DPF)及中国香港慧理基金(VPL)。四家投资者共同向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了2.22亿美元,合计共占股份35%,其中达能持有22.18%。•具体的投资过程是很专业、很复杂的,简单地说,就是先发行可转换债券,在上市前再转换成股份。其过程如下•2006年4月21日、28日,中国汇源控股先后向DPF和VPL投资者发行了于2010年4月15日到期共计2000万美元的1.5厘可赎回换股债券。DPF认购了600万美元,VPL投资者认购了余下的1400万美元。•2006年6月28日,中国汇源控制分两批发行了共计8500万美元于2011年6月28日到期的可换股债券。该可换股债券第一批为2000万美元,第二批为6500万美元,发行给华平基金投资者。2006年12月31日,中国汇源控股向华平基金投资者额外发行价值67.5万美元可换股债券作为实物利息付款。•根据债券与股份互换协议,汇源于上市日期在紧接交易开始前向债券持有人发行共计8567.5万美元于2011年6月28日到期的可换股债券(包括上述用以换回由中国汇源控股发行的67.5万美元可换股债券以换取债券持有人放弃全部2006年6月可换股债券),可换股债券与2006年6月可换股债券的条款和条件相同。•2006年6月30日,中国汇源控股按代价合计1.3725亿美元,向达能亚洲发行2250万股每股面值0.01美元的系列甲可换股股份(简称系列甲股份)。达能亚洲持有的系列甲股份应按相当于发售价的换股价强制性兑换为中国汇源控股的普通股。在汇源全球发售前,倘若任何2006年6月可换股债券(或上市前重组后,则为可换股债券)持有人将其全部或部分债券兑换成中国汇源控股的普通股,达能亚洲将有权按当时使用的系列甲股价在中国汇源控股拥有最低持股量22.18%。紧接上市日期前,达能亚洲有权按发售认购有关数量的普通股,以维持其持股量于22.18%。•2007年2月5日,达能亚洲发出兑换通知,于上市日期按发售价将其2250万股系列甲股份兑换为中国汇源控股的普通股。随着新四个股东的加入,汇源也加快了上市步伐。•六、一波三折终上市•其实,早在1999年,汇源就开始为上市做准备。2001年,汇源再度传出谋求上市的消息,并聘请了专门的财务公司做前期标准版。与德隆合作后,汇源上市计划一再受阻。传闻中的上市地点也从内地股市变动到香港,甚至一度传出汇源意欲在香港买壳上市的消息。直到与统一合作后,汇源的上市计划彩重新提速。朱新礼曾公开表示,2001年时汇源果汁已被北京市列为重点上市的公司。把汇源果汁控股设立在开曼群岛,这实际上是为汇源果汁控股在香港上市做了铺垫。•与四家新股东的合作终于使汇源实现了上市的愿望。2007年2月23日,汇源果汁在香港成功上市。当日以9港元开盘,此后不断攀升最高曾见10.06港元,全日成交3.19亿故,成交金额30.48亿港元,最终收于9.98港元,较其首次公开募股价格6港元大幅上涨66%。汇源果汁此次在港上市,共发行4亿股,筹资规模达24亿港元。同时,汇源果汁也成为香港股市历年来新股申购冻结资金第五大新股,其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达937倍,冻结资金2251亿港元。朱新礼在出席上市仪式后表示,对股价的表现感到满意,并承诺将以更好的业绩,为股东争取回报。七、卖掉汇源惹争议•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及其旗下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Industries联合宣布,将以总价196.5亿港元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本及汇源全部未发行可转换债券,注销汇源全部未行使购股权,提出自愿有条件现金收购建议。消息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原因在于可口可乐提出的每股12.2港元现金的出价比2008年8月29日汇源果汁停牌前的股价4.14港元溢价了195%,比汇源果汁在停牌前6个月的最高价6.52港元高出了5.68港元。与此同时在可口可乐收购消息的刺激下,汇源果汁9月3日开盘即飙升,下午收盘价为10.81港元,涨161%,成交量达到了24.8亿港元。持有汇源果汁41.53%股权(即6.1亿股)的汇源控股朱新礼全资持有,一旦全部为可口可乐收购,朱新礼个人将套现74亿港元。•朱新礼何以在上市一年半后,在最不缺钱的时候,在牢牢占据中国浓度果汁56.1%的份额并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要将汇源全部出售给可可可乐呢?媒体大体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竞争压力和高价诱惑。尽管汇源对营销持续增加投入,但2007年以来市场份额却出现萎缩的迹象。二是来自达能、华平等股东的压力。达能是汇源果汁的第二大股东,如达能单独退出,按照市场价大概只有4港元/股,但如果转让给可口可乐,达能将因此收益5.51亿美元,两年时间,投资收益翻番。所以,达能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推动者。三是接班人的问题。很长时间朱新礼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而可口可乐有收购意向,出价又高,在面临接班人窘境的情况下,卖掉汇源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四是转向上游发展。最近十几年下游果汁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汇源的市场份额和利润面临着巨大挑战,面临这种现状,朱新礼思索着何不转向做上游。•这场引发巨大争议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于2009年3月18日尘埃落定。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裁定,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1.对汇源果汁不同阶段的融资方式进行评价。•2.列举金融市场上现存的融资方式及特点。•3.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民营企业应如何利用金融市场融资。
本文标题:财务管理案例讨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1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