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创立了这个理论体系。马克思是对的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10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同时,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世界全球化,国家的发展、变化与改革,马克思主义不断受到冲击,这其中不仅有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质疑,还有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质疑。质疑的声音来自政府,也来自人民。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没有深入了解过马克思主义,却因为媒体中一些偏激的言论而对这个理论产生过质疑。《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针对西当代反马克思的十个观点进行了一一反驳,对资本主义全面彻底的揭露,同时声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依然适用。我想,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之前,一定要先认识它,抛开我们心中对它的偏见,去了解马克思所主张的生产方式,社会模式,最终目标等。当我们对这个理论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我们就会理解其中藏深层次的东西,也就能理解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了。书中提到了当代反马克思的一些,归根结底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有没有过时?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作者对这十个观点的反驳:1、马克思主义结束了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仅仅适用于一个临时性的历史阶段,当其所想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它便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变革,曾经的问题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时代也终将过去。然而,作为有史以来对资本主义制度最彻底、最严厉、最全面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已经大大改变了我们的世界。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对立,在不断的冲突中不断发展,二者的存在是相互关联的。2、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还有些道理,但一旦实践起来会造成惨痛的后果一提到马克思主义,许多人会想到饥荒、困苦、折磨、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以及具有可怕压制力的国家机器。然而,第一,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设想过会在穷国实现社会主义。在社会总财富本就不多的时候,根本没办法重新分配社会财富,以使所有人都受益。第二,马克思主义者也从没想过社会主义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马克思主义运动的精髓就在于它的国际性。社会主义的实现要求有掌握高水平技能、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民,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明的自由主义传统,以及民主的习惯。3、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将世间的男男女女都视为历史的工具,并以这种方式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个性,是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冒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两条重要的原理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其中一条就是历史上各种生产方式的不断交替。马克思认为正是阶级斗争不断推动着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他将阶级斗争和生产方式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在马克思看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本身就是解放生产力的一部分。4、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如果没有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我们也许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将希望寄托于一个完美的社会,那里没有艰难,没有痛苦,没有暴力,也没有冲突。在共产主义的世界里,没有对抗、私利、占有、竞争或者不平等。人人平等,毫无贵贱之分。人不再需要工作,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物质财富源源不断。这时候我们就会提出问题,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而且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改变这一点。这样看来马克思对未来的天真想法不切实际。产生这一看法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认为,重要的不是对于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而为人们指引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向,正是马克思和所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如果要使这种希望超越无聊的幻想,就应该采取行动让那个令人心动的美好未来成为可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眼下的现实入手。而这正是唯物主义的体现。5、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不过是经济决定论的又一种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然而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历史经验不能被硬塞进一个刻板的单一框架中。事实上,没有物质生产就没有文明,物质的生产将最终决定文明的性质。有人曾说过:在市场社会中,经济活动决定——有时还支配着——整个社会。”6、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这些人所说的唯物主义者是指认为除了物质,什么都不存在,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认为意识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者。而马克思主义完全无视人性中那些最可贵的东西,将人简化为被动地受客观环境所左右的物质材料。其实则不然,马克思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抽象的概念,对具体事物则满怀热情。在他看来,抽象事物简单且毫无特色;唯有具体的事物,才是丰富、复杂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应该是人类的真实属性,是物质的,并且具有形体的存在。我们的思想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由我们的身体需要所决定的物质必需。7、马克思主义过分注重阶级问题自马克思写作的那个年代以来,社会阶级的图景已变得面目全非。而且,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阶级问题越来越没有意义。可是,马克思所说的阶级问题谈论的是在某一特定生产模式中所处的位置。阶级的构成一直在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身处体制内部,熟悉其运作,被体制组织成有技术和政治意识的集体力量,虽为体制的成功运行不可或缺,却可以通过推翻现有体制获得实在利益的工阶级人,才有可能成功接管它,并本着为每个人谋利益的目的来运营它。而无产阶级才是最终体现。8、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资本主义总说,马克思选择了通过制造血腥和混乱达成目标的革命方式。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信条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算这个过程会带来无数牺牲也在所不惜。然而,历史上,许多资本主义改革在成功的道路上无所不用其极,唯独缺少和平;一些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反而相当平和。社会需要变革,为了变革有时的确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以获得更好的未来。马克思主义并不以暴力程度为标准来定义革命,也并不认为只有举国动荡才是革命应有的状态。9、马克思主义会消除个人自由,导致独裁集权在社会主义的世界里不存在私有制,社会主义革命以专政集权的方式领导,这种方式将彻底消除个人自由。而马克思所希望的,是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能够消亡,同时他也认为国家可以变为有益的强大力量。10、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激进运动的贡献已经微乎其微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激进主义政治倾向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如女权,反殖民运动,环保主义。无论文化、性别、语言、身份以及种族问题,都离不开国家权力、物质不平等、劳动剥削、帝国主义掠夺、群体政治反抗以及革命改造。书中有几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主要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马克思主义是否太过理想?马克思主义是怎样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会带来暴力吗?1、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马克思主义者更像一名医生。在一般人眼里,医生都是跟自己过不去的人,虽然他们深知病人痊愈后自己就将失去价值,但他们还是尽心竭力地救治每一个病人。”那些说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了的人会说,如果二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还有暴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话,那将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这就如同一个人说,如果二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还有救死扶伤的医生,那将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一样可笑。他们说马克思主义应该仅仅适用于一个临时性的历史阶段,所以那些将全部身心都奉献给马克思主义事业的人恰恰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医生难道只适用于瘟疫流行的时代吗?像医生一样的马克思主义者难道只适用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吗?首先,我们要明确以下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短暂的变革?还是为了持久的稳定?很显然,医生的出现是为了拯救痛苦中的病人,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也是为了拯救黑暗中的社会。然而,马克思主义出现的最终目的决不仅仅是发动一次变革,而是为人们指引一条通向光明的美好的未来的路。变革之后的社会会有崭新的面貌,但是如果像一直维持美好的社会,还需要先进的思想指引方向。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才不会犯曾经犯过的错,才不会让惨痛的历史重演。社会大变革时代终将过去,之后的生活会更加美好,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要义之所在。其次,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过去了,那么接下来是什么样的时代?资本主义的时代吗?纵观历史,作为对资本主义制度最彻底、最严厉、最全面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理论本身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缺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很大的弊端。如果任凭一种理论体系支配社会的发展,会造成不可估计的惨重后果。这时候就需要各种理论相互作用,在不断的冲击中得到完善,在不断的改变中寻求真理。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可以这么说,只有在资本主义结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在短时间内,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第三,我们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早已不是马克思当年描绘的那个样子了,如果不与时俱进,马克思的思想就会失去价值。所以,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的改变、完善,以达到一种平衡。资本主义者所看到的那个旧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却已经过去,但一个崭新的更加美好的新马克思主义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2、马克思主义是否太过理想?“未来的种子是埋在现在的土壤里的。”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印象就是“一个完美的社会,那里没有艰难,没有痛苦,没有暴力,也没有冲突。在共产主义的世界里,没有对抗、私利、占有、竞争或者不平等。人人平等,毫无贵贱之分。人不再需要工作,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物质财富源源不断。“于是他们拿起人性的险恶进行攻击,他们说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而且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改变这一点。马克思对未来的天真想法反映了他整体政治思想的荒谬与不切实际。其实这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这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重要的不是对于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拿未来说事,如果不能做出改变,人类将根本没有未来。对于更美好未来的希望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声充满渴望的“如果……就好了”上面。如果要使这种希望超越幻想,就应该采取行动让美好未来成为可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眼下的现实入手。总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是理想主义,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离美好的幻想差得太远。历史上,一提到马克思主义,人们总会首先想到饥寒交迫的人民,日夜劳作的工人,对于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百姓来说,与马克思有关必然意味着饥荒、困苦、折磨、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以及具有可怕压制力的国家机器。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美好的未来并不由社会的现状所决定。的确,社会的现状会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并不决定最终的发展方向。未来有无数的可能性,我们所期待的美好未来不一定出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它出现的可能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发展之路必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从可能发生的变化的角度看待现实,就是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一步一步走向未来。我们还应该正视两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从来没有设想过会在穷国实现社会主义,这是不现实的。在社会总财富的不多的情况下,根本没办法合理重新分配社会财富,达到人人受益的情形。在社会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也不能根本消除阶级划分,对财富的争夺终将造成社会阶级分化的复苏。二是马克思主义者从没想过社会主义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这是冷静的唯物主义认识,而不是虔诚的理想主义。在这样一个国家间生产专业分工明确的世界里,如果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就无法利用它想要消除物质匮乏而必须依赖的全球性资源。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在此之前,我们要实事求是,竭力改善社会的现状,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正如一九六八年巴黎学生打出的那句惹眼的口号:“现实一点吧:我们要实现不可能之事!”修复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
本文标题:《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2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