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看不见的人》中的黑白种族关系象征
《看不见的人》中的黑白种族关系象征加入收藏设为首页网站地图首页|美国图片|美国政治|美国宗教|美国文学|美国英语|美国教育|历史文献|美国种族|黑人总统|研究专著|美国体育|美国民俗|美国音乐|美国综合|美国司法|美国节日|本站站长|美国外交|美国经济|美国社会|美国哲学|美国电影|美国地理|美国历史|美国媒体|中美关系|课程资料|美国艺术|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美国文化网美国文学《看不见的人》中的黑白种族关系象征文章作者:黄卫峰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8-11-23★★★【字体:小大】《看不见的人》中的黑白种族关系象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在世期间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立即在整个美国文学界引起轰动,为作者赢得了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在内的一系列荣誉,奠定了艾里森在美国文学界的崇高地位。凭借一部小说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不仅对美国黑人作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与赖特一样,艾里森是一个以笔为武器争取黑人种族平等的斗士。然而,与赖特的《土生子》不同,小说对黑白种族关系的批判不是赤裸裸的,而是借助象征手法来实现的。象征的运用是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艾里森是一个运用复杂象征手段的大师,在整个作品中通过间接和比喻来指代事物。(Gates,1988:105)他通过象征形式来展示一个众人皆知的社会,这种象征形式不仅涉及读者对生活的感觉,而且表达了作者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从而把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很好地协调起来。(Morel,2004:2)在《视觉象征》一文中,查尔斯·赫里克斯伯格(CharlesHlicksberg)指出:“艾里森在《看不见的人》中大量运用了视觉上的象征意象,诸如色、光、感觉、顿悟等等。”(李建仓,2004:122)《论赖特和艾里森小说的象征》从白色、盲目、无名、地下人、飞几个方面比较了《土生子》和《看不见的人》在对客观事物的感悟、理解和对象征物的选择、发掘、表现方面的相似之处。(王诺、费凡,1993)《论〈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手法》(张秀明,1998)从黑与白、黑暗与光明、看不见与看得见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看不见的人〉的中的象征意蕴探寻》则从结构象征、人物象征、“看不见”这一中心象征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看不见的人》从情节到语言,从背景到人物等各层面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表现手法。”(李建仓,2004:122)这些从不同角度对小说象征所进行的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小说用没有名字、出生时间和地点不详的主人公“看不见的人”来象征美国黑人中的活跃分子,即杜波依斯所称的“有才能的十分之一”。他的冒险经历是许多美国黑人知识分子经历的典型反映,他所面临的各种抉择也是美国黑人种族在二十世纪对黑人解放道路所作的探索。因此,《看不见的人》所描写的不是一个具体黑人的经历,而是对二十世纪初美国黑人种族历史以小说形式所作的最全面的记录。小说主人公通过自己在南方和北方社会的亲身经历揭示了黑白种族关系的实质,即一方面种族歧视无所不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发展又离不开黑人的贡献。本文集中对小说中有关黑白关系的象征进行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黑白种族关系历史的象征、白人至上地位的象征,以及白人对黑人影响的象征。一、黑白种族关系历史的象征在小说开头,艾里森运用超现实的手法,借助梦幻的形式回顾了奴隶制非人性的两个方面。其一是奴隶市场上奴隶主买卖一个赤身裸体的黑人姑娘的情景;其二是黑人老妇人毒死自己的白人主人、以便她和白人主人所生的孩子获得自由的情景。我们知道,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下,白人奴隶主不仅对黑人女奴实施性剥削,而且以法律的形式把这种性关系的后代沦为奴隶,以便为种植园经济服务。这两个场景成为美国白人社会对黑人女性进行性剥削的象征。在美国黑白关系史上,黑人不仅遭受经济剥削,而且蒙受性侮辱。尤其是奴隶制度时期,黑人女奴成为白人奴隶主性欲发泄的对象。有学者指出,“所有外表看起来象黑人的女孩,尤其是混血女孩都受到过白人男性的猥亵。几乎没有几个白人男子是清清白白的,而他们失去童真很少与白人女子有关。”(Myrdal,1962:126)这种独特的黑奴制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制度本身的消灭而完全消失。小说中大量的象征符号,如布莱索博士办公桌上放着的手铐和脚镣,大学博物馆展出的从奴隶时期留下来的铁锅、喝水的葫芦、皮鞭,以及特鲁布拉德所居住的蓄奴时期留下来的木屋等,不仅揭示了美国黑人遭受贫困、压迫、奴役的历史,而且说明了奴隶制的阴魂不散,至今仍在影响着美国的种族关系。美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其矛盾之一表现在对黑人种族的歧视与对黑人劳动的依赖。一方面,美国主流社会把黑人视为低人一等、永远不能同化的种族,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理想的实现却又离不开黑人的贡献。美国黑人是早期移民中唯一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被迫来到美洲大陆的。种植园经济就是靠黑人奴隶血汗发展起来的。在北方资本主义工业中,危险而低贱的工作主要是由黑人来完成的。长期以来,美国黑人尽管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但他们依然对民主、自由的理想充满希望,并积极推动这一理想在美国的实现。艾里森通过自由牌油漆的生产过程揭示了这一历史真相。自由牌油漆的生产过程就是美国黑人为美国民主自由建设所做贡献的象征。美国白色的自由牌油漆是通过加入十滴黑色添加剂制成的。在美国历史上,黑人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因此,这十滴添加剂是美国黑人的象征,生动地说明了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建设离不开黑人的参与和贡献。美国黑人对美国民主建设的重要性来自于其作为一个群体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历史经历和在美国社会的独特地位,美国黑人的困境就是“美国的困境”(AmericanDilemma)。在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中,美国黑人不仅是美国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民俗的主要创造者,而且是美国民主的催化剂。美国黑人是美国民主最坚定的捍卫者,他们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推动了美国民主、自由的发展。这一观点在小说结尾得到了精辟阐述。黑白种族关系还体现在一系列黑人公式化形象中,如“汤姆叔叔”、“奶妈”等,其中最典型的是“公牛”、“强奸犯”、“野兽”形象。小说通过白人对特鲁布拉德乱伦事件的反应和看不见的人在兄弟会工作期间与白人妇女的交往生动地说明了白人对黑人的历史偏见。特鲁布拉德的英文名字是由两个英文单词true(真正的)和blood(血统)构成的。这一名字本身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既可以理解为象征着美国纯黑人,又可以理解为他是美国黑人大众的真正代表。在特鲁布拉德与女儿在梦中发生乱伦事件后,白人布鲁德纳克斯先生说的是:“都是黑鬼,让他们搞吧!”“白人听了都会说黑人全干得出这种事的”。(艾里森,1984:59)这些充分反映了白人对黑人种族的偏见,即认为黑人在性问题上没有道德可言,是非常随便的。由于特鲁布拉德的乱伦进一步证实了白人心目中的黑人性欲旺盛形象,因此白人社会对此大加宣传。白人司法官巴勃在听说特鲁布拉德的乱伦故事后,“他又叫了些人来,叫我从头到尾再讲一遍。他们叫我把姑娘的事谈了好多遍。”“白人护着我了,他们爱上我们这儿来,跟我们谈谈。有的白人还是大人物,是打州里有名的学堂来的。”(艾里森,1984:54)白人不仅在精神上站在特鲁布拉德一边,而且在物质上给予奖励:“他们给我吃,给我喝,还给了我烟草。……最好的是如今我的活儿多了,比过去不知多了多少……”(艾里森,1984:54)堂堂的白人董事诺顿在听完故事后,也送给特鲁布拉德一百美元作为奖赏。(艾里森,1984:69)而在白人妇女眼中,黑人是“野人”、“公牛”(艾里森:537页)。这些言语是白人眼中黑人种族定型化形象的象征。二、白人至上地位的象征美国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维持白人至上、黑人低下地位的种族关系史,独特的黑奴制、种族隔离制和私刑制构成了美国黑白种族关系史上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的黑人作家,艾里森对此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小说一开始就通过一系列事件揭示了白人至上、黑人任人摆布的不平等地位。在裸体女郎跳舞事件中,一群黑人“被推到了舞厅的前头”,“正中央,面对我们站着一个十分俏丽的金发女郎——身上一丝不挂。”(艾里森,1984:19)然而,面对裸体女郎,“要是我们瞧了姑娘有人就露出凶相;要是我们没有去瞅她又会有人怒形于色。”“我右边有一个小伙子晕倒了。有人从桌上抓起一只银质大水罐,走近了几步就往他身上浇冰水,随即一把把他拉了起来,硬要我们中的两个人扶住他。”(艾里森,1984:20)通过一系列动作的描述,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被动地位跃然纸上。看到这种场面,熟悉美国历史的读者情不自禁地会想起美国历史上的私刑情景。这无异于一种视觉私刑。众所周知,私刑是奴隶制废除后美国白人为了继续维持其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建立的一种恐怖制度,旨在警告黑人他们永远处于白人的掌控之中,不可能与白人平等。在接下来的格斗事件中,美国黑人只能按照白人的指示行事、别无选择的处境更加暴露无遗。白人对所有参与格斗的黑人发出了同样的命令:“看见那边那个小伙子了吗?锣一响,你就给我跑过去,狠捅他的肚子。你不揍他,我就揍你。我讨厌他那幅长相。”(艾里森,1984:21)“狠狠揍那黑小子,把他五脏六腑都给打出来。”“挥臂往上打!揍死他!揍死那个大小子!”(艾里森,1984:24)当看不见的人被打得趴下后,“一只手抓住了我,一把将我拽了起来。‘再上,黑小子!去混战一场!”(艾里森,1984:23)不仅如此,白人还使用一系列侮辱性的用语来称呼黑人:“黑杂种”,“黑鬼”,“黑小子”等。通过这些言语,我们看到的是白人发号施令、黑人被迫服从的情形。黑人格斗事件及其带电的地毯、金色的硬币、美元钞票可以视为美国社会的象征,这个社会用钱来捉弄黑人,唤起他们对财富的欲望,却又让他们得不到满足。而看起来金灿灿的硬币最后发现是假的,象征了美国社会向黑人许诺的只不过是黄粱美梦。美国黑人的不平等地位在看不见的人演讲事件上更是表露无遗。看不见的人在台上演讲得口焦舌燥,而台下的白人头面人物却一直在谈话说笑,根本不想听黑人在说什么。但当黑人出现口误,把“社会职责”说成“社会平等”时,这群白人“对着我叫喊,一个个凶相毕露,言辞激烈。”(艾里森,1984:31)这暗示我们,黑人不仅不能指望在现实中获得平等,而且在这个言论自由的国家,谈论平等都是白人社会所忌讳的。白人至上的地位在诺顿先生的一番表白中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诺顿被认为“一直是伟大传统的象征”(艾里森,1984:37)。他出钱资助黑人办学,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做慈善事业,但实际上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亲手安排人们的生活”(艾里森,1984:42),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她[所死去的女儿——笔者注]的怀念,都是为她树立无形的纪念碑。”黑人学院里的学生所做的不是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去完成诺顿先生的理想,因为“你是我的命运所在”,“与一个伟大的理想,一座壮丽的纪念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艾里森,1984:44)诺顿所住的小楼,有一根根白色的柱子,“看来就像旧时庄园的住宅。”(艾里森,1984:100)这暗示着,尽管奴隶制早已废除,但奴隶主的思想并没有从白人身上消除,在他们眼中黑人依然是奴隶。白人的主宰地位还通过许多物体象征体现出来,如白人诺顿先生穿的是一双白鞋,沿了黑边(艾里森,1984:68);在金日酒家耀武扬威、趾高气扬的黑人守护员休珀卡戈平时总是一身白色装束,要么是白制服,要么是白色短裤(艾里森,1984:81)等。三、白人对黑人影响的象征在一个白人至上、黑人低下的种族主义社会里,以白人盎格鲁—萨克逊清教徒(即所谓的WASP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主宰了美国黑人的意识,在美国黑人社会“内化”为黑人的潜意识。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可能是对这种影响进行探讨最为出色的小说。但事实上,艾里森在其小说中早已注意到了这种问题。在美国,白色的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白色是美国白人文化的象征,白色这种居于主导和至高无上的象征地位随处可见。小说通过大量白色物体象征了白人对黑人无所不在的巨大影
本文标题:《看不见的人》中的黑白种族关系象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3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