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脾【目的要求】【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脾主运化、主统血等生理功能。2.掌握脾主升举、喜燥恶湿等生理特性。3.熟悉脾的形态部位。4.熟悉脾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能力目标】具备运用相关内容及中医思维方法分析脾的病理变化的能力。概述解剖位置: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外应于腹。形态结构:扁平弯曲,其色紫赤,附有散膏。主要功能:主运化,统血。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喜燥恶湿。联属功能: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与胃相表里。(一)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含义: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意义: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后天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机能。运化食物生理过程运化水液1.主运化(1)运化食物含义: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的功能。二个环节:1.磨谷消食: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化为精微和糟粕。吸收散精于肝2.精微浊气归心通达全身各组织器官运输上归于肺具体过程:食物食糜经胃的受纳腐熟清浊下传小肠,经脾气作用精微部分之经脾气的激发、转输,小肠的吸收输送至其它四脏。精气血津液生理意义:•脾为消化系的主要代表,与胃肠等配合完成复杂的消化功能;•脾吸收的精微物质是气血化生主要来源。表现:消化功能正常,精微物质充足,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病理意义:腹胀、便溏、倦怠、消瘦、气血虚少等病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运化水液含义:指脾气的吸收、转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体现: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即水精大肠吸收的水液肾气的蒸化作用回吸收的水液脾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经脾气的转输作用上输于肺再输布至全身饮食水液口、食道腐熟小肠脾主运化小肠化物轻清脾主升清重浊肺宣发肃降头面五官皮肤毛发汗食物残渣体外大肠传导心心阳奉+津液心化赤血液水谷之气+清气宗气肺肃降肾气化温煦尿推动膀胱开合体外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卫气司开合、肥腠理、充肌肤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营气滋润肠管,软化粪便胃收纳生理意义:•凡水液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脾气散精,输布全身,濡润五脏六腑•脾气健运则水液布散通利,无水湿之患。病理意义:水液代谢障碍,发生湿滞、痰饮、水肿、腹满等病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的关系二者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是脾为“后天之本”理论的依据。注意保护脾胃。即“四季脾旺不受邪”2.主统血含义: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功能。机理: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藏营化血——脾运化正常,保证血液生成的质和量,血液的各种机能才能正常。益气摄血——“气之源头在乎脾”,脾健气旺,气旺则能行固摄之功统摄血行。生理意义——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表现——血行脉内而不外溢。病理意义:血色浅淡,质地稀薄,多下部出血。运化无力肌衄。脾清气不升出血统血无能下部出血——便血,尿血,崩漏。(二)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喜燥恶湿。1.脾气主升(1)升清(2)升举内脏脾气虚衰,无力升举健脾益气脾气下陷。宜脾为湿困,不得上升健脾除湿脾气下陷的病机主要有二含义:指脾气运动特点,以向上升腾为主。具体表现:升清;升举内脏。机理:依据人体清浊升降规律,清者上升,浊者下降。而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有布达上升的功能。脾气主升(1)升清“清”——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表现升水谷精微于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升清气于头面——头目清爽升津液于口为涎——润泽口腔生理意义:脾气的升清作用,实际上是脾气运化功能的表现形式。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相对而言,相互为用,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协调,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病理意义:脾气不升清窍失养,气血乏源——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精微不布清气下走,清浊混杂——腹胀、泄泻(2)升举内脏含义: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生理意义:升托固定脏器脾气主升——内脏不致下垂(与胃协同)胃气主降——内脏不致上移病理意义:脾气不升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泄脱肛等位置相对恒定2.喜燥恶湿含义:与胃的喜润恶燥相对而言。机理:脾主运化水湿生理意义:“脾燥主升”。病理意义:“脾生湿”、“湿困脾”。治疗:健脾、利湿同治。脾气健旺——运化水湿正常——水津四布无水湿停聚脾气虚衰——运化障碍——痰饮水湿内生困遏脾气、脾气不升(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体合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1.在体合肉,主四肢含义: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理意义:则肌肉得以营养,使肌肉发达。脾气健运四肢禀水谷精气,则轻劲有力。病理意义:精微物质化生无源脾失健运四肢肌肉失去营养肌肉瘦削软弱无力四肢倦怠痿废不用2.在窍为口含义: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生理意义:脾胃经脉上行于口,脾气上升,口味正常,纳谷香甜。病理意义:脾病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如出现口淡乏味、口粘、口甜等。其华在唇含义:口唇的形色及功能与脾有密切关系。生理意义:脾运化水谷精微至口唇,使口唇肌肉强健,色泽红润,感觉灵敏。病理意义:脾虚,气血亏少——口唇萎黄,枯而不荣。脾胃积热——口唇糜烂。3.在志为思含义:脾的生理功能和思志有关。生理意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正常的思考对机体生理活动无不良的影响。病理意义:①思虑过度,所愿不遂——脾气郁滞、不思饮食、脘腹胀闷。②脾失健运气,气血不足——思维功能减退。4.在液为涎含义: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精、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故脾在液为涎。生理意义:涎有润泽口腔,助食物咀嚼和消化作用,正常情况下,涎上注于口而不溢于口外。病理意义:脾胃不和或脾气不摄,则口涎自出;脾阴虚则涎液减少而口干。5.与长夏(夏至~处暑)之气相通应长夏:炎热多雨——天阳下迫湿为热蒸地湿上腾蕴酿生化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土爰稼穑)生理意义:长夏之季,蕴酿生化,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人体的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病理意义:长夏:脾弱者易为湿伤——身热不扬、肢体困重、脘闷不舒、纳呆泄泻。治疗:除湿则热自退(湿去热孤),藿香、佩兰之类。脾与长夏同气相求故相通应脾主四时(脾旺四时)土不专主于时,而气透于四时之中。脾主四季之末各18日,脾气贯通四时心肺肝肾皆赖脾气及化生的精微物质的支撑。四脏之中皆有脾胃之气。脾气运化正常,则四脏得养。“四季脾旺不受邪。”(《难经》《金匮要略》)强调脾气的重要性,也从主时角度证明了“脾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脾“旺四时”与“旺长夏”并存《中藏经》“脾者土也,……王于四季,正王长夏。”脾虽旺于四时,而以长夏为最旺。土居中央而兼四旁。小结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有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称。脾的生理特性是脾气主升、脾喜燥恶湿。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与长夏之气相通应,与胃相表里。【歌括】脾主运化统血行,喜燥恶湿能升清;开窍于口主四肢后天之本是别称。自测题最早提出“脾为后天之本”的医家是——。“——为孤脏”。“——主为胃行其津液。”“清气在下,则生—,浊气在上,则生—。”“脾宜——则健,胃宜——则和。”脾统血,实际上是气的——作用的体现。“诸湿肿满,皆属于——。”四季——旺不受邪。脾喜——恶——。“治痿独取——。”脾外应为——。“治——不理脾,非其治也。”作业1.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生理特性是什么?2.为什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3.试述脾主运化。4.试述脾统血在临床上的意义。5.何谓脾气主升?其临床意义如何?6.“脾喜燥恶湿”有何临床指导意义?7.脾与精气血津液在生理方面有何联系?案例(一)徐某,男,40岁,干部。1979年5月7日初诊主诉:纳差,腹胀,便溏,消瘦1年6个月。病史:去年1月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日益虚弱,大便溏薄,1日3~4次,体重日减,头昏目花,清晨牙龈出血。检查:周身轻度浮肿,下肢为甚。面色萎黄,唇淡,舌淡胖,脉缓无力。讨论:病位,症状发生机制。案例(二)张某,女,32岁,工人。3年前月经经常提前而至,每次行经10余日方止,量多,皮肤有紫斑。自诉有胃病史多年,少食,食后腹胀,肠鸣。遇食油腻则腹泻,近半年明显消瘦,月经有时一月两次,此次已行经14日不止,色淡,质稀,伴全身倦怠,面色萎黄,舌淡白,舌体胖大而嫩,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请用脾主运化、主统血分析病人临床症状。
本文标题: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51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