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韩愈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一、作者简介: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像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韩愈祠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韩愈唐宋八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华而不实的文风。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2、古文运动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成语“韩潮苏海”也作“韩海苏潮”。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李耆卿《文章精义》云:“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艺术特点.柳宗元风格像清泉水,清澈精致欧阳修风格像海上涛,雄浑有力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3、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时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本文标题“师说”即“说师”,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句读()或不焉()近谀()欤()郯子()老聃()冉()苌弘()师襄()蟠()经传()作师说以贻()之dòufǒuzhuàndānpánchángyúyírǎnyútánxiāng读准下列字的读音:二、课文朗读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二、课文朗读思考问题【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文中有没有信息?【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朗读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文中有没有信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三、阅读分析第四段好:喜爱。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通:普遍。之:衬音助词,无意义。于:前一个是介词,表被动,被;后一个也是介词,从,向。嘉:赞赏。贻:赠送。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说明写作原因分论点:不拘于时行古道【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他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四、阅读分析第一、三段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词句(一)研析第一段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者,辅助性代词,这里指“人”。学者:即求学的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者:辅助性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的语气。1、表示“‥‥‥的原因”。2、表示“用来‥‥‥的东西”。这里是:“用来‥‥‥的”重点词句(一)研析第一段所以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道:道理,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业:学业。惑:疑难问题。受:同“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动词,懂得,明白。之:代词,代道理,知识。孰:谁,疑问代词。惑:名词,疑难问题。从:动词,跟随,追随。为:动词,作为,成为。解:理解。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介词,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闻:知道,懂得。从:追随,跟随,动词,省略了宾语。师:意动,“以……为老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动词,学习。庸:副词,表疑问,岂,哪。年:年龄。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所以,因此。无:不论,不分,动词。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代词,代方位,是动词的前置宾语,这里可译成“地方”。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问题四】人为什么要从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一)研析第一段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总论从师的原因和择师的标准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重点词句:(二)研析第三段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以……为师,名词作意动。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徒:类,辈。之:这。。贤:道德、学问、才能。重点词句:(二)研析第三段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术业:学问和技艺。攻:研究。如:动词,象。是:代词,这样子。而已:句末语气词,罢了。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问题五】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圣人无常师。【问题六】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二)研析第三段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五、阅读分析第二段【问题七】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第二段重点词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授之书习其句读者,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齿相师。位卑则足羞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师,动词,从师学习;道:名词,风尚。欲:动词,想要。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出:动词,超出。犹且:还,副词。问:请教,动词。焉:语气助词,不译。第二段重点词句: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耻:形容词意动,“以……为耻”。圣:前一个“圣”,圣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后一个“圣”,动词,圣明。愚:与圣的用法一样。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其皆出于此乎?其: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于:介词,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代词,他的;而:连词,表顺承关系。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之:代词,代童子。习:学习。句读:句中停顿的语气所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其:代词,自己。耻:形容词意动,“以……为耻”。惑:糊涂,形容词。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所谓:所说的。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读,惑:都是前置宾语。或:不定代词,有的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大遗:遗漏,丢掉。明:明智。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齿相师。师(前)名词,表示“……的人”。(后)动词,学习。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族:类。曰:称,说。云:说,与者合在一起,表示“诸如此类的说法”。则:连词,就。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彼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彼:代词,当老师的(或当学生的)。道:学问道德水平。羞:感到羞愧。形容词做意动,以---为羞盛:地位高。谀:阿谀,奉承。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矣!齿:并列,排列,不以为伍。乃:竟然。及:赶得上。其:副词表反问,难道?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问题七】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①社会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②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对象从师的态度结果观点1“今众人”“耻学于师”“愚益愚”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古圣人”“从师而问”“圣益圣”2于其子择师而教之小学于其身耻师大遗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或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1、纵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2、自比:对其子,择师而教;对其身,耻学于师。3、横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六、思绪拓展【问题八】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认为他只是写给李蟠一个人看的吗?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明确】可以说,韩愈的文章还送给以下的两种人:①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②1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袒护孩子,辱骂老师;学生课堂和老师顶嘴甚至围攻老师;学生在路上碰见老师却形同陌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湖南宁远一中高一语文组2012年上期•(1)下定义、作结论•概念明晰、论证严密。如文章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2)对比论证•第二段三组对比造成强烈反差,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
本文标题:《师说》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6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