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
“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案例背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而较少地“关注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逐步多元化以及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化教育转变,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的“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而定,实行以学情定目标、以学情定设计、以学情定方法的教学策略。【案例1】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田忌赛马》这一内容时,在探究新课后,为了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可以运用策略获胜。我设计了一个取棋子的游戏:“10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1颗或2颗,谁最先拿到第10颗,谁就获胜该怎样拿才能保证自己获胜?”在出示题目并理解题意之后,再出示合作要求,请同桌同学拿出事先发给他的棋子合作玩一玩,取一取。顿时课堂中沸腾起来,同桌之间进行着激烈的讨论,不时发出“我赢了,我赢了……”的欢呼声,看到这热闹的情景,我心中暗喜,学生们一定发现了取棋子的“策略”。于是我让学生充分讨论,并请生汇报讨论结果。我满心期待孩子们的精彩发言,然而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老师,刚才我同桌取2颗,我也取2颗,然后同桌取1颗,我还是取2颗,我同桌取2颗,我取1颗,最后我赢了。”显然,这位学生虽然赢了,但并没有真正发现取棋子获胜的策略。我没有气馁,继续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也能保证获胜?”学生们虽然个个手举得高高的,也自信满满地讲了自己获胜的方案,然而结果都让我失望,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我也只能自己跟学生讲解获胜的策略,并出示了算式“10÷3=3……1”。学生们似乎恍然大悟,可是我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花了如此多的时间进行如此激烈的讨论,学生却收获不多?于是当天晚上,我对本环节的设计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对教案进行了修改,第二天,带着同样的教学内容我踏进了另一个班级。【案例2】同样在《田忌赛马》新课结束后,我设计了“取棋子”的游戏,但是因为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次,我采用了以下几步:(1)3颗棋子:“3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1颗或2颗,谁最先拿到第3颗,谁就获胜。该怎样拿才能获胜?”在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我先让学生安静地思考猜测:如何才能获胜?然后请同桌同学拿一拿,试一试,并说一说获胜的策略,在讨论之后,我请生到黑板前边演示边说:“老师,只要对方先拿就一定能获胜。你看,如果对方拿1颗,我就拿2颗;如果对方拿2颗,我就拿1颗,这样我就一定能胜。”这是多么重要的发现啊!显然学生们已经发现了取3颗棋子获胜的策略,这让我欣喜万分。(2)6颗棋子:在学生充分理解取3颗棋子的策略后,我追问:“想一想你认为除了3颗外,还有几颗,也是对方先拿我就一定能获胜?”给予学生几秒钟的思考后我课件出示6颗棋子,请生说一说取6颗棋子获胜的策略,在生说时我随机课件出示6颗棋子的取胜策略。更让我吃惊的是此时班级里居然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老师,我知道了,只要是3的倍数,就得让对方先取棋,对方如果取1颗,我们就取2颗;对方如果取2颗,我们就取1颗。只要2个人取的棋子数加起来是3颗,我们就一定能获胜。”多会思考的学生啊,他的发现使我们全班同学都不由自主地为他响起了掌声。于是我乘机说道:“同学们也赞成他的说法,但是这一猜测究竟是否成立,请同学们下课帮忙去取一取,验证一下。”(3)4颗棋子:刚才我们研究了3颗、6颗棋子取棋的策略,那如果4颗棋子呢,请先猜一猜要谁先拿,先拿的人要拿几颗?学生猜测之后,我让学生同桌小组进行合作验证。然后我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演示。“我先取获胜,我先取2颗,对方取1颗,然后我再取1颗获胜。”没等这位同学说完,一只只小手就123456112123344556611123456112123344556611123456112123344556611123456112123344556611举了起来。“老师,不对,如果他先取2颗,别人只要取2颗他就输了。”“老师,要想获胜,应该先取1颗,接下去别人取1颗,我们就取2颗,如果别人取2颗,我们就取1颗,这样我们就保证能获胜。”“反正是我先取1颗,然后别人取的棋子数和我们取的加起来是3就行了。”“是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多么聪明的学生啊,我真心为我们班的孩子感到骄傲,然而也让我觉得汗颜,因为我的上一节课……(4)其他棋子:在总结了4颗棋子取胜的策略后,接下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果是5颗、7颗、8颗、10颗……棋子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共同完成表格,并思考,取棋获胜的方法与计算有没有什么联系?”由于课堂上时间不够,因此我让学生课后去合作探究,然后及时上交了孩子们的作业,我惊讶地发现有不少学生掌握了取棋子的策略,并能与算式结合起来,看到孩子们的作业,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案例反思】:通过以上两堂课,我在反思,为什么同样的内容,课堂的效果却截然相反呢,为什么第二堂课学生的思维就能这样清晰,这样活跃?究其原因,我认为第一堂课上我没有做到“以生为本”,备课时没有充分关注学生,当一下子出现10颗棋子让学生去取时,由于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数据太大确实不容易发现取棋的策略,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在那里凑热闹。而第二节课,因为已经了解了学生的“难理解”,所以在备课时有意做到“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层层深入,共现探究取棋的策略:每次取1或2颗时,当棋子的数量是3的整数倍时,对方先取,我方每次取的数量和对方的数量相加是3就能获胜;当棋子的数量不是3的整数倍的时候,我方先取,先取除以3后余下的部分,然后我方取的数量和对方相加是3就能获胜。对方我方(1颗)谁先取先取几颗7颗6颗5颗4颗计算棋子的颗数对方我方(1颗)谁先取先取几颗7颗6颗5颗4颗计算棋子的颗数如果是5颗、7颗、8颗、10颗……棋子呢?通过这样分类,学生更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而且通过类推,学生还能自己发现每次取1-3颗棋子的取棋策略,这是多么了不起啊!难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转变观念,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多考虑学生,多研究学生,多关注学生,多点拨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地实施“以学定教”的策略,打造高效率的课堂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深入了解学情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制定也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做到心中有学生。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对学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才有引的方向,有导的重点;分析了学情,研究了学情,教学才有相应对策,有具体方法。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前都有做到“前测”,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明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2.仔细研读教材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紧紧围绕教材展开。但是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做到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仔细研读课后习题,了解编题意图。此外,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教师对教材还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不仅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知道本节课在整个单元的作用,了解单元目标,更要了解本节课在整个小学数学体系中的所处的位置,这样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将课定好“位”。如我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由于当时没有准确把握好教材,没有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在第一课时本来只要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并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就可以了,可是我在具体操作时,却拔高了要求,让学生在读数的时候总结并概括出有关“0”的读法,显然,这是教材后几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如何能做到高效,当然以失败告终。3.精心设计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书面体现,是教师综合主客观情况进行教学艺术处理的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一份好的教案,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我在参加团队赛课,教学三年级上册《搭配问题》这一内容时,当出示“2件上装和3件下装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请学生动手摆一摆,并用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时,由于班级的差异,在试教了几次后,发现有的班级出现记录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只想到用文字记录不同的穿法;有的班级能用符号进行记录,但是以数字记录居多;有的班级能想到连线、运用不同的符号记录,出现的方法多样。不同的班级,出现的结果不同,如何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充分预设,并进行反馈交流成了这节课的关键,于是上课之前,我精心设计了2份教案,当学生出现的记录方法较多样,我就采用A教案,请生将方法板书黑板,进行集体交流;当学生记录方法较单一时,我就采用B教案,用投影展示学生文字记录方法,通过启发优化记录方法。于是那节课我第一次带着2份教案进入课堂。由于课前对学生有了充分的预设,也精心设计了教案,课堂上自然得心应手,打造了一节比较高效的课,也获得了比较不错的评价。4.全面把握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大舞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优质化是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的必修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仅有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的跟进。比如,教师能具备调控课堂速度、密度及效度的能力。教师能组织起有效的对话环节和活动环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气氛活跃又不流于虚浮;教学速度能张弛有度,做到节奏紧凑却不紧张,速度舒缓又不拖沓;课堂容量能疏密相间,既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能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问、自学、自练,当堂巩固。因此教师要想全面把握课堂,就得全面提升自己调控课堂的能力,如创设情境能力、激发兴趣能力、相机点拨能力、应对突发能力、有效评价能力等。只有做到“万事俱备”,课堂才能灵动,才能高效。总之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施“以学定教”的课堂策略,给学生时间去体悟,给他们空间去创造,给他们舞台去表演,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打造高效的课堂,一定能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成为师生共同绽放智慧火花的乐园。
本文标题: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8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