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现代企业管理第六章企业生产管理
第六章企业生产管理第一节生产概论第二节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第三节生产能力的核定第四节现场环境管理第五节设备管理第六节新型生产方式简介第一节生产概论一、生产二、生产管理的基本问题和基本任务三、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一、生产这里,输入是由输出决定的,转化是在生产系统中实现的。输出输入生产系统反馈产品/服务原材料、设备、劳动力、资金、信息等(一)生产的概念一般地讲,生产是指一个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社会生产的历程时期人力与土地以自然方法为主,主要依靠人力,按照自然时序获取自然产品。农业、采掘业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制造业服务业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为主,主要依靠物力,通过分工协作获取非自然产品。以沟通和联系的方法为主,依靠交流,通过良性互动获取效率。技术与机器知识与关系关键资源生产特征社会组织主要输入转化的内容主要输出利用的资源工厂原材料加工制造产品工具、设备、工人运输公司产地的物资位移销地的物资运输工具、工人修理站损坏的机器修理修复的机器修理工具、修理员医院病人诊断与治疗恢复健康的人医疗器械、医生、护士大学高中毕业生教学高级专门人才教室、书本、教师咨询站情况、问题咨询建议、方案咨询员、信息饭店饥饿的顾客提供餐饮和服务满意的顾客厨师、服务员、食物典型的社会组织的输入、转化和输出劳务性生产制造性生产按工艺过程特点分为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定货型生产MTO备货型生产MTS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分为生产(二)生产的分类1、从生产管理的角度划分为:(1)制造性生产(ManufacturingOperations):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①按产品的工艺过程特点进一步划分为:流程式生产:工艺过程连续的生产,如食品、造纸。加工装配式生产:工艺过程离散的生产,如家用电器。②按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进一步划分为:备货型生产(MTS):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通过成品库存随时满足用户需求。订货型生产(MTO):按用户订单进行生产。MTOMTS产品按用户需求标准需求预测难可以价格订货时确定事先确定交货期订货时决定由成品库随时供货设备通用设备专用高效设备人员多技能专业化大量生产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2、按产量可将生产划分为:大量生产: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批量生产:品种不单一,每个品种均有批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往往是每个月生产几种或更多种产品)单件生产:品种繁多,产量小,生产重复程度低。二、生产管理的基本问题和基本任务(一)生产管理的基本问题(1)生产能力。(2)标准。(3)库存。(4)进度安排。(5)控制。(二)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通过合理组织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诸因素,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力的整体效能,将社会(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按需求量优质适时地生产出来,并使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三、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数量多(二)质量好(三)成本低(四)速度快(五)安全日本管理学者提出生产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生产的合理化,生产合理化可以概括为5项,即P(生产率)、Q(质量)、C(成本)、D(交货期)和S(安全)。第二节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一、生产过程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四、流水生产五、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一、生产过程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产品的生产技术准备开始,一直到生产出成品为止的全部过程。(一)生产过程的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如产品设计、工艺准备等2、基本生产过程-如毛坯制造等3、辅助生产过程-如设备维修等4、生产服务过程-如产成品和工具保管等5、附属生产过程(二)影响企业生产过程组成的因素1、产品的生产方式2、生产类型3、产品结构及其工艺特点4、生产规模5、专业化与协作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一)按工艺配置:按照生产过程各个工艺阶段的工艺特点来配置生产单位的方法和形式。材料1材料2材料3车床组铣床组镗床组钻床组磨床组刨床组产品1产品2产品3优点:(1)对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2)便于提高设备利用率;(3)便于实施工艺管理缺点:(1)加工路线长;(2)延长了产品生产周期;(3)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4)流动资金占用较多。适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或单件生产(二)按对象配置: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来配置生产单位。优点:(1)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2)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装备;(3)协作关系较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工作.缺点:(1)对产品品种多变的适应能力比较差;(2)设备生产能力往往不能充分利用。适用:大量大批生产工序2工序C工序B工序A工序3工序1材料1产品1材料2产品2(三)混合配置:按照实际情况,以前两种配置原则结合应用来设立生产单位的方法和形式。车床组铣床组镗床组钻床组磨床组刨床组材料1零件1材料2零件2材料3零件3工序2工序A工序B工序C工序1工序3产品1产品2案例:上海拖拉机厂齿轮车间的布置原车间为工艺原则布置:锯床组磨床组车床组包装组滚齿组热处理车间门车间门现在改为产品原则布置:A齿轮生产线C齿轮生产线D齿轮生产线B齿轮生产线车床滚床磨床车床锯床包装车床滚床磨床车床包装锯床热处理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一)顺序移动方式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才整批转移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为: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第零件加工的工序数零件加工批量=顺imnnttTimii1t1t4t2t3例:已知n=4,t1=10分,t2=5分钟,t3=15分钟,t4=10分钟,求T顺:解:T顺=4×(10+5+15+10)=160(分钟)时间工序4060120160(二)平行移动方式每个零件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形成前后交叉作业。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为:LmiintT)1(1平t1t3时间工序t4t2T平=(10+5+15+10)+(4-1)×15=85(分钟)307585(三)平顺移动方式当titi+1时,零件按平行移动方式转移;当ti≥ti+1时,以i工序最后一个零件的完工时间为基准,往前推移(n-1)×ti+1,作为零件在(i+1)工序的开工时间。一批零件的加工周期为:),min()1(1111tttTjmjjmiinn=平顺t1t4t3工序时间t2T平顺=4×(10+5+15+10)-(4-1)×(5+5+10)=100(分钟)100160三种移动方式的优缺点比较比较项目平行移动平行顺序移动顺序移动生产周期短中长运输次数多中少设备利用差好好组织管理中复杂简单四、流水生产(一)流水生产: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规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地、有节奏地进行生产。(二)流水生产的特征:①工作地高度专业化。每个工作地只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②工艺过程顺序、完整地集中同一工作中心。③工作地数目与加工时间成比例。④工序有节奏地生产。即在相同时间生产相同的产品。(三)优点:1、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2、缩短生产周期;3、加速流动资金周转;4、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四)缺点:1、工人劳动紧张、单调,易疲惫;2、一经投产,生产线布局不易改变,不能适应产品的品种和结构的变化。五、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产品和它的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不产生或少产生不必要的中断、停顿和等待现象。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所谓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是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和各工序上的生产应平行交叉地进行。3、生产过程的比例性: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之间,基本生产过程中各车间、各工段、各工序之间以及各种设备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适合产品制造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比例关系。4、生产过程的节奏性:生产过程的节奏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各个阶段,从投料到最后完工入库,都能保持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避免前松后紧,月初完不成任务,月末加班加点突击完成任务那种不正常现象的产生。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所谓的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就是指当企业产品改型换代或品种发生变化时,生产过程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也就是生产过程应具备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由一种产品的生产,迅速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生产的能力。第三节生产能力的核定一、生产能力的概念与分类二、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三、生产能力的核定一、生产能力的概念与分类(一)生产能力的概念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手段、生产设施、拥有的劳动力和其他服务条件,在一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的最大数量。(二)生产能力的分类1、设计能力。指新建或改建企业在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正常条件下达到的生产能力。2、查定能力。企业生产了一段时期以后,或由于技术变革,对原设计能力重新调查、分析、核定下来的生产能力。3、现实能力。指企业在计划年度内,依据现有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以及计算年度内能够实现的技术组织措施实际达到的生产能力。二、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一)固定资产的数量(二)固定资产工作时间(三)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三、生产能力的核定(一)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M=F×S/t式中M-设备生产能力(台、件)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s-设备数量;t-单位产品台时定额。2、流水生产线生产能力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M=F/r式中M-流水线生产能力(件或台);F-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r-节拍第四节现场环境管理一、“5S”活动二、目视管理一、“5S”活动(一)“5S”活动的内容1、整理(Seiri)-区分“要”与“不要”,然后将不需要的东西予以处置。2、整顿(Seiton)-“零”时间能找到需要,将要物,依需求量及工作形态需求,正确的放置。3.清扫(Seiso)-标准化的清除工作,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便之恢复正常。4、清洁(Seiketsu)-程序化的巩固措施,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的局面使之制度化、程序化。5、素养(Shitsuke)-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守纪律正常流转的原料、在制品工位器具、周转箱加工工具和检验用具种类看板、工艺文件办公桌椅、办公用品安全消防用品清洁清扫用品1、整理(Seiri):区分“要”与“不要”要没有状态标识的不良品暂时不用的在制品完全闲置或已经报废的设备更换下来的易损件已经不能使用的工具量具破损的工位器具废弃不用的原材料过期的标语口号私人用品不要实施方法范围:自己的工作场所检查:上下、左右、内外、墙角落、窗台下、货架后、设备上面下面、桌子抽屉里。处置:立即处置,不要犹豫2、整顿(Seiton):“零时间”能找到需要现在的做法物品摆放位置不固定-今天放在这里,明天可能放在那里。物品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许多来回的走动,来回的运送。东西用完后随手一放-到用时必须再重新找一遍。整顿的要求:把要摆的物品规定的位置摆放整齐,做好标识进行管理。整顿的对象:已经整理后留下来有用的东西。整顿的目的:让工作时所需要的物品在需要的时候能在“零时间”找到。3、清扫(Seiso):规格化的清除工作要求:保持工作场所无垃圾、活动场所无污垢和积尘。对象:工作场所的“脏、乱、差、污”。目的:减少工业伤害,维护安全生产。减少脏污对产品的影响,提高产品质量。保持亮丽清新工作环境,令人心情舒畅。4、清洁(Seiketsu):程序化的巩固措施要求: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的局面使之制度化、程序化。对象:工作区域的人与物。目的:维持巩固前3S的效果;养成持久有
本文标题:现代企业管理第六章企业生产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