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薪火相传历史弥新——贵阳市达德学校简史——它是贵州第一个研究自然科学的团体—算学馆所在地它是贵州第一批创建新式私立小学的地方它是贵州第一个门类齐全的学校它是贵州第一创办女子中学的地方它是贵州第一所聘请女教师的学校它是贵州第一个公开提倡“天足”的学校它是贵州近现代教育的发源地,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达德学校旧址位于贵阳市中华南路百花影剧院旁。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霁云庙,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为忠烈宫。穿过忠烈宫后的操场,就是达德学校旧址的主体部分,一所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四合院。设在礼堂内的达德校史展览,向游人展示这个开始只有二十几个小学生的私立小学,是如何发展成拥有1600多名学生的门类齐全的学校的。该校开创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初名算学馆,达德书社,民立小学堂,民国二年(1912年)更名为达德学校,后增办中学。1925年又增设女中部,为我省著名的私立学校。由于达德学校在我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1982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所反映贵阳、也是贵州近代教育发展变化情况的博物馆。达德学校旧址在贵阳市中华南路18号,达德学校是在清末欧风东渐、西学日兴的时代新风中诞生的,在黄干夫、凌秋鹗、黄齐生等著名民主人士和教育家的带领下,达德师生追求进步,较早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共产党的主张,勇于破旧立新,走在时代的前列,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王若飞也曾就读工作于此,这使得达德学校成为旧社会贵阳民主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由于达德学校在我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1982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经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教育基地。2009年达德学校旧址列入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德学校旧址以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在传播先进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我市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学校这一名词在三十年前的贵州环境中,它代表一种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是一种革命的组织”。王若飞在他1933年6月《对于过去所受母校教育的印象》的文章中,写下这样的文字,一所革命的学校,一处求新的殿堂,一方呐喊的舞台,艰难行于磨难重重的荆棘之路,从未有半点的退缩,因为心中有大无畏的勇气,要凭借这大无畏的脚步,寻找“大德”之所在,抵达“大德”之理想。清末明初,为了使贫弱的中国走向富强,中国革新派知识分子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就是在这一时代潮流中,1901年在贵阳市诞生了达德学校。达德学校因中国共产党著名共产主义者王若飞烈士1905年入贵阳达德学校读书,1912年在贵阳群旺社书店做店员。1917年在贵阳达德学校任小学教员,并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同年12月,他考取贵州省黔中道留学日本官费生,在日期间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1919年5月回国。求学和寻找革命真理,10月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底,王若飞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他的二舅父、著名民主人士和教育家黄齐生先生时任贵州政府出外联络代表曾担任校长而享有盛名。这里不仅是历史名胜,也是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圣地。达德学校以“智、仁、勇”、“好学、知耻、力行”的精神点燃了一支贵阳革命与进步的火炬。作为全省最早的学校之一,达德学校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始终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率先在贵州创办幼儿教育和女子教育;贵州第一个“反清组织”以该校为基础;“五四”时期,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红军长征时,达德学校建立地下党组织……从这儿起步,共有20位英烈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更有不少革命工作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革命先烈王若飞、黄齐生、现代著名书画家谢孝思都曾人教和就读在达德学校,原中宣部部长、贵州省委书记朱厚泽、原贵阳市领导李长兴、唐光族、卢守祥都是达德老校友,达德百年,桃李满天下,成千上万名校友中不乏以教育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书法家身份名扬内外,承传并发扬达德精神。1935年谢孝思任达德学校校长,逐步实现了他提出的:学校教育应推广到社会教育,普通教育应推广到职业教育,城市教育应推广到乡村教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国共合作全面抗战,贵阳各校在达德学校成立“贵阳教职员抗日救国会”,谢孝思任总干事发展各项抗日宣传及救亡工作,12月达德学校毕业生严金操奉周恩来指示,任贵阳八路军交通站主任,交通站即设在达德学校。1946年4月8日,在重庆的中共谈判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刚出狱的新四军军长叶挺,赴巴黎参加世界职工代表大会日到重庆的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主任邓发,受中共的委派和代表延安各界人士赴重庆慰问较场回事件受伤的郭沫若、李公朴等,同机返回延安的黄齐生的侄孙黄晓庄等一行间人,乘美军用飞机返延安,中途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而全部遇难。殉难的烈士中王若飞、黄齐生、黄晓庄三人都是达德的老师或学生。由周恩来题写书名的《间延遇难诸先生事略》专文介绍了王若飞、黄齐生。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达德、正谊、南明三所私立中学合并为省立贵阳第二中学。所有学校男女小学改为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现师大附中)。1977年,科学路小学重新恢复为“达德学校”。达德戏馆是融文化内涵与人文情调于一体的,由市文化局投资20余万元重建而成。按照戏剧传统制成的戏台上装饰有古色古香的木雕和布帷,观众席一律是藤椅和木桌,楼上的包厢让人回想起久远的年代。戏馆规模并不大,可容纳120名观众。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创造光明未来,永远是达德学校的主旋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达德学校励精图治,在弘扬传统的同时,不断发展,再铸辉煌。今日的达德地处贵阳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约二千二百平方米,校内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一至六年级29个教学班,学生共计1460余人,教师70余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构建了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拥有大批本科学历和若干市、区、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师队伍。在这样一支以“学为人师,世为风范”的师资队伍的辛勤努力下,达德学校的教学质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南明区的前列,荣获省、市、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市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市环保先进集体,省、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市、区文明单位,市红旗文明单位、市五好学校、省模范职工小家、全国巾帼文明岗、区党建设示范点、省抗灾先进集体、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等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以及师生在教学、科技、文艺、体卫竞赛中所获得的百多项奖励,99年以来达德学校尝试进行小班化教学的改革,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的小班化教学路线,并展开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德学校还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培养,学校成立少年交警队、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的少年交警队在全国、省、市的各项比赛中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4年达德学校创办了第一届学校艺术节,在这台自编、自导、自演的晚会上,我们不仅仅看到的孩子们精彩的演出,更看到的是达德学校这个集体所焕发出来的大智慧和凝聚力,艺术节开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不仅仅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和肯定,在社会上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更为达德这所百年老校增添了光彩,注入了新的活力。●达德学校校旨智、仁、勇。(“达德”一词出于《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达德学校校训好学、力行、知耻。(“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即达德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有勇气的人。)●达德学校校歌(歌词)校舍宏开,正傍着男儿南八,好凭藉,中央位置,覃敷教译,书社规模须记取,边疆风气先入行,惟民国纪元前十年初建设。德智体三事育,智仁勇三字诀,愿顾名思义,勿忘达德。改造国民原己任,颉颃欧美惟吾力,放光明,富水贵山间,无终极。通行不变的道德。《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儒家提倡的三种德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贵阳达德学校是贵州近代教育的先驱,在贵州教育史上有突出的地位。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年)由贵阳研究自然科学的团体达德书社社员创办,初名民立小学堂,第二年改名达德学堂,民国后改学堂为学校。首任堂长黄干夫,继任堂长凌秋鹗,黄齐生、凌秋鹗、谢孝思等相继任校长。一九二〇年增办初中。一九二七年八月四日,省主席周西成以“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勾通共党,捣乱贵州”的罪名解散该校,一九二九年毛光翔主黔时恢复,一九四一年添办高中。创办人黄干夫、凌秋鹗等人及其后的校长黄齐生,都是贵州得风气之先的知识分子,达德学校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事件中都走在前列,成为贵州新思想的窝巢,革命家王若飞曾在该校学习和工作七年,该校许多师生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王若飞(1896—1946),贵州安顺县人,8岁入达德学校读书,1917年任达德小学教员。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早期高级领导人之一。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统战部长、宣传部长,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等职。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黄齐生(1879—1946),贵州安顺县人,1904年到达德任教,1913年任达德学校校长。曾两次到延安,是我党最早的爱护者之一。1934年,曾短暂回贵阳襄助达德校务。1946年4月8日,与王若飞同机遇难。黄晓庄(1926—1946),贵州安顺县人,少年就读于达德学校,1945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并教授大提琴。1946年4月8日,乘机返延安途中,与王若飞等不幸遇难。袁咨桐(1914—1930),贵州习水县人,1923年入达德学校读书,1928年随黄齐生到南京晓庄师范附小读书。1929年参加中国共青团,任团支部书记。1930年8月被捕,9月17日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李策(1915—1941),贵阳市人,幼年在达德学校读书,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工委委员。1938年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坚持学习,留下《青科报告》等遗文。1941年1月19日,被特务秘密杀害。严金生(1921—1941),贵州贵阳市人,达德学校初中毕业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党组织调严金生负责刻印文和传单,并担任秘密联络工作。1938年被捕,1941年1月19日被杀害。郭谨诚(1927—1949),原名郭华光,贵州贵阳市人,幼年就读上海新蒙小学,后到贵阳达德学校,省立高中读书。曾利用经商机会,多次往返上海、香港之间,传递进步书刊。1949年3月,为省工委做联络工作,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1日被捕,10月5日被特务暗杀与贵阳关刀岩下。贺正辉(1925—1950),贵阳人,1931年入达德小学,1940年毕业于达德初中,1947年毕业于贵州大学法商学院。解放后,参加军管会财政接管部组织的工作队,任第二队副队长,先后到黔陶、惠水等地农村工作,1950年3月18日,从其工作的白日乡返惠水县城途中,遇土匪袭击,光荣牺牲。戴绍民(1925—1949),贵州麻江县人,曾就读贵阳正谊小学,达德中学。1945年考入贵州大学,积极参加贵大学生的民主运动,1946年转入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投身上海地下党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1948年底回贵阳,利用其家庭富有的条件,掩护革命活动,1949年8月被捕,11月11日被杀害于贵阳马家坡。刘端模(1922—1949),山东济南历城人,少年时代就读于达德学校。1944年和1945年,参加过进步团体群社和民社的活动。曾先后三次被捕,但矢志不移。1948年3月,在昆明第三次被捕,并押回贵阳。1949年11月11日,牺牲于贵阳马家坡。聂汝达(1911—1949),贵阳人,1939年在达德中学任教。1929年去上海,就读于大夏附中直至大夏大学毕业。参加大夏“九●一八”读书会和上海学联,投身抗日爱国活动。1937年返筑,先后在黔西中学、兴文中学、达德中学、大夏附中任教,关心爱护学生,宣传爱国民主思想。1945年被捕,1949年11月11日牺牲于贵阳马家坡。刘载铭(
本文标题:贵阳达德学校校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4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