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讲义版)
1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leiqing@etang.com(一)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与要素理论、假设、观察资料与概括性模式四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论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从归纳到演绎、又从演绎到归纳的互动过程。1.研究的过程与分析单元1)研究程序实际研究过程的步骤与研究过程的概念性图解往往有所不同。下列的实际步骤都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1)确定一个具体的,感兴趣的研究问题。2)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3)确定研究方案。4)对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进行定义与度量。5)采集观察资料。6)分析观察资料。7)对分析结果作出解释。8)把研究结果公布于众。2)分析的基本单元环境心理学研究分析的对象是场所与人(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研究既关注地点也关注人(行为)。一般说来,研究人员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工作)在某一场所中的人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行为、思想、态度、变异、趋势等等特征。但是,群体只是一个总体的概念,群体是由许多个人具体地组成的,因此,对群体的研究往往可以由个人着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个人作为社会分析的基本单元来研究群体。问卷调查就是一个从个人着手研究群体的例子。假如我们要了解市民对上海人民广场改造后对其促进城市交通的满意度(态度),我们就可以从调查个人的态度着手,向选入样本的市民一一发放问卷,对收到的问卷加以分析,然后就市民对此问题的看法作出综合结论。在这个例子中,分析的基本单元(unitofanalysis)是单个的市民,结论则是建立在对个人的综合分析之上。有时候,群体本身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基本分析单元。比如,在比较一个城市中各个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时,我们将各小区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加以比较,由此得出的结论则是建立在对小区居民这个群体的综合分析之上的。2.变量研究中极为重要的要素是变量(variable)。年龄、身高、居住状况、空间感受等都是变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多数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群体与场所的关系,而不是个体与场所的关系,因此,变量也是一个关于群体而不是关于个体的概念。1)变量定义2对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进行定义是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很多时候,研究结果会由于定义的不同而不同。2)变量值及其划分变量是由变量的值具体组成的。变量“婚姻状况”可能会有以下的值:“未婚”、“已婚”、“分居”、“同居”、“离婚”与“配偶亡故”。变量“对步行街的感受”可能会有以下的值:“很不好”、“不好”、“一般”、“好”、“很好”。3)变量的衡量等级变量的衡量等级可以分为下述4种情况。名称衡量(nominalmeasures)名称衡量是指一个变量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类。变量的每一个值都构成一个类别,这些类别的差别主要在于名称不同,没有高下之分。顺序衡量(ordinalmeasures)顺序衡量是指一个变量所具有的值可以按高低上下来顺序排列。比如,社会阶层可以具有以下几个值:上层、中上层、中层、中下层与下层。顺序衡量与名称衡量的最大差别在于顺序衡量引入了上下高低的概念,但是变量值之间的距离并不确定。以对步行街景观感受为例,我们无法确定“很漂亮”与“漂亮”之间的差距是否等同于“不漂亮”与“很不漂亮”之间的差距。区间衡量(intervalmeasures)区间衡量的值一般都是数字,因此,变量值之间可以是等距的。比率衡量(ratiomeasures)比率衡量与区间衡量很相似,惟一的不同之处是在比率衡量中,“0”具有真正的意义。比如,收入是一个比率衡量的变量,收入为0表示没有收入;但是,在区间衡量中,“O”不代表“没有”或“不存在”,所以温度就是区间测量,0。不表示不存在着温度。这4种变量的衡量等级本身组成了一个顺序衡量。按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比率衡量、区间衡量、顺序衡量与名称衡量。变量的不同衡量等级与数据统计的不同方法有关。3.变量测量1)利克特量表(LikertScale)利克特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根据人们对每个陈述的态度计分。比如针对每个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答案,分别记为1、2、3、4、5。2)语意差别量表语意差别量表由一系列双极形容词对组成。常常将一个双极形容词对分别定义为5点或是7点的测量。无论是利克特量表还是语意差别量表,重要的是量表中的构成,即一个量表由哪些变量的测量组成。这也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4.变量关系在环境心理学研究中,由于变量关系能比较有效地揭示场所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与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研究的视线往往集中在变量关系上。1)双变量关系如果我们假设面积大小与空间感受存在关系,而且是面积越大,感受越好。我们就有了一个面3积多少与空间感受的双变量关系。在这个关系中,面积大小并不依赖于空间感受,但空间感受却依赖于面积大小。因此,面积大小被称为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而空间感受被称为应变量(dependentvariable)。一般而言,自变量与原因相关,而应变量与结果相关。双变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相当普遍。必须注意的是,变量的值不等同于变量。比如一个陈述句“大房子住得很舒服”。这里“大房子”与“住得很舒服”都是变量的值。而“房子的面积”和“空间感受”才是真正的变量。由此可见,双变量关系在陈述句中表现的时候,常常是以变量的值出现,而不是以变量的本身形式出现。2)变量的正负关系与曲线关系变量关系可以是正关系(positiverelationship),也可以是负关系(negativerelationship);正关系是指当自变量的值上升或下降时,应变量的值也相应地上升或下降。变量关系也可以是曲线关系(curvilinearrelationship)。比如,面积大小与空间感受的关系,如果空间面积太大,则可能感受也未必好。如此,空间感受与面积大小形成了一条由低到高,又由高趋低的曲线。5.研究方案选择确定了研究问题以后,下一步就是选择研究方案。虽然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案类别不少,常见的还是只有4种:实验(experiment)、问卷调查(survey)、实地研究(fieldstudy)与内容分析(contentanalysis)。1)实验实验最大的优点是能够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其它变量对应变量造成的影响,但是,实验的规模一般较小,应用范围也有限制。2)问卷调查如果要揭示人们的空间感受与态度看法作一总体的把握,问卷调查就比较切合实际。问卷调查常被用来探测、描述或解释社会行为、社会态度或社会现象。如探索行为目的、调查态度、观点和信念、了解期望、探测知识程度、掌握特点等。问卷调查的成功取决于如何有效地从选入样本的被调查者中获得需要的信息。一般说来,主持问卷调查的的研究人员在问卷调查的形式方面有3种选择,它们分别是邮递问卷调查、面谈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表13种问卷调查的优缺点(唐盛明,2003)邮递面谈电话费用低高中等速度慢慢至中等快问卷长度中等长短回答率低高中等至高总体数据质量低高中等至高面谈访问者偏差不存在存在可能存在社会欲望偏差不存在存在可能存在43)实地研究实地研究的资料则以语言、文字、图片居多,比较适合于作定性分析。实地研究主要是指观察或参与。但是,由于实地观察研究的随意性较大,相对于上述的研究过程,研究步骤与顺序常常有较大的改动。表2现场观察环境行为的要素现场观察环境行为的要素是谁行动者做什么活动和什么人其它重要人物以什么关系关系:听觉的、视觉的、触觉的、味觉的、象征性的在什么脉络中社会文化的脉络:情境、文化在哪里实质环境:设施、空间关系4)内容分析内容分析与实验、问卷调查、实地研究都不同。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书上的单字、话语的含意、图画、象征符号、想法、主题,任何有交流价值的信息都能成为内容分析的对象。但是,比较起实验、问卷调查与实地研究,内容分析还是属于一种使用频率较低的研究方案。比如有人研究“电影中的空间”。6.抽样如果一项问卷调查需要我们自己去采集原始数据,那么,抽样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1)抽样方法抽样主要分为概率性抽样(即随机抽样)与非概率性抽样(非随机抽样)两大类。我们从概率性抽样得出的结果可以推广到一个较大的总体范围,而从非概率性抽样得出的结果只能限于样本本身,因此,从概率性抽样得到的数据质量要优于从非概率性抽样得到的数据质量。但是,概率性抽样的过程比较复杂,花费的时间与经费都明显高于非概率性抽样,因此,一些小规模的问卷调查还是常常使用非概率性抽样。2)样本的规模样本的规模取决于3个因素:①所希望达到的精确度;②总体的情况;③需要同时分析的各种变量的数目。样本的规模究竟应该达到什幺程度呢?这方面的一个普遍误解是认为样本占总体的比例越高,样本的精确度越高。研究证明,在总体小于1000的情况下,如果样本占总体的比例低于30%,那幺,我们最终得到的样本误差会很大。在总体规模很小的时候,提高样本的比例的确能够较大地改善抽样的精确度。但是,当总体的规模增加的时候,样本比例的作用趋向于越来越小,当总体为150000的时候,1%的样本比例就已经足够;当总体为1000万或1000万以上的时候,样本比例的增加实际上不产生作用。换言之,样本规模绝对数值的重要性大大超过样本占总体比例的重要性。5一个可以用作数理统计的小样本调查的被调查者数量至少在30个以上。7.统计分析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的方法要视资料的性质而定。对于数据资料而言,这一步骤中进行的往往是各种统计分析,如果样本是采取概率性抽样的方式采集,那幺,推断性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把结论从样本推广到产生样本的总体。不然的话,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就比较合适。对于语言文字资料而言,这一阶段往往牵涉到对语言文字进行编码,或将之分门别类,寻找各种明显的或潜在的模式。目前数据统计常常采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程序进行。8.解释结果并公布对分析结果作诠释的阶段是收获的阶段,这时候,我们已经为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找到了答案。但是,这种答案有时候只考虑了复杂的空间-社会现象中的一个横断面,有时候只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新的课题就会不断地产生,新的研究也会不断地进行。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力求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以求对空间-社会现象这个总体的理解能够前进一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一步。(二)研究设计Maxwell(1996)指出研究设计是一个互动模式,在研究目的、概念脉络、研究设问、方法和效度之间的互动。它们之间呈现两个三角形的关系。上三角形意涵研究设问之形成和研究目的与概念脉络有紧密的关系。而下三角形则表示要回答这个研究设问,研究方法和研究品质的问题。研究目的概念脉络研究设问研究方法研究品质1.研究设问研究设问就是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研究设问是研究的核心,它连结了这两个三角形。这五个研究设计部份并非呈线性或循环的关系,而是彼此相互互动。研究假设是往往是研究的各个方面互动的结果,而不是在研究一开始就明确,它会在研究过程中聚焦或修正。有了好的发问,才会有好的答案。2.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指的是,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三种:1)个人目的;2)实践目的或者社会和政治目的;3)研究或学术目的。这三种研究目的同时并存,只是有的时候比重有所不同。3.概念脉络6Maxwell(1996)特意用概念脉络而不是用文献回顾的字眼,因为:1)只注意文献,而忽略其它相同重要的资料来源。例如未出版的论文、正在进行的学位论文、计划书、以及在此领域中的研究者脑中所想的。它也可能因此忽略了研究者自己的经验、推理思考、或先前研究。2)它经常导致此领域的读书报告而不是针对与妳的研究特别相关的研究或理论的回顾。最好能够进行前人所没有做过的整合性看法。3)它可能误导你以为只要描述就好:妳所发现的先前研究或理论。妳必须了解先前研究和理论的研究问题何在、是否有漏洞或矛盾、而妳的研究如何能够提出原始的贡献。不要将既有文献视为权威,而是一些有用而且可能错误的想法,而妳应该试着提出不同的看法。所以你的研究的概念脉络是你所建立的。4.研究的概念脉络之来源1)经验知识研究者其
本文标题: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讲义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4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