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09年高一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卷7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卷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约从.(zòng)戮.力(lù)万乘.(chèng)修禊.事(qì)B.逡.巡(qūn)氓.隶(máng)东皋.(gāo)度长絜.大(xié)C.鞭笞.(chī)藩.篱(fān)玉玦.(jué)或棹.孤舟(zhào)D.癸.丑(kuí)殇.子(shāng)嗟.叹(jiē)感情系.之(xì)2.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A.蹙.缩(cù)歆.享(xīn)怂恿.(yǒng)凫.水(fú)B.吮.吸(yǔn)绿.林(lù)新正.(zhèng)孤僻.(pì)C.炮.烙(páo)俨.然(yǎn)形骸.(hái)朱拓.(tà)D.吁.气(xū)黑黝.黝(yǒu)喁.喁私语(yóng)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烟竿兵马俑荧火虫捅娄子B.通宵车蓬原籍凭心而论C.怂恿忠告滑稽没精打采D.竹杆鬼秘鸣咽沸反盈天4.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他的最新力作只是在形式上独树一帜....,哗众取宠而已,内容上还是他以前小说的翻版,没有丝毫突破。B.商场打折几乎天天有,消费者早就心灰意懒....了,在特价商品前,人们多了些冷静。C.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成绩优异的小刘在求职中频频遭遇冷漠,这是有着相同经历的大学毕业生感同身受....又无可奈何的事情。D.想当初,公司内忧外患面临倒闭,兄弟俩相濡以沫....携手共进,才有了公司今天的辉煌。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扣发广大需要领导关心、爱护的民办教师的工资,简直是一种犯罪。B.这种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进一步巩固、发展。C.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D.雅安城市规模扩大了,外来人口增加了,但是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却落在了后面。6.下列加点字与“项伯杀人,臣活之”中“活”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C.外连衡而斗.诸候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为《太史公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是体例有本记、世家、表、书、列传。B.贾谊是西汉初期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证积贮疏》《吊屈原赋》等。C.陶潜是我国东晋大诗人,他开了我国古代诗坛的田园诗风,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散文佳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D.王曦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胸襟旷达,少年时就有美誉,官至右军将军,也称“王右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9题。(6分)生命建筑概念是十年前来自十五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实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如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的变形和振动情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则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记忆合金(SMA)纤维,由电热控制的SMA纤维像人的肌肉纤维一样产生形状和张力变化,从而根据建筑物受到的振动,改变梁的钢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大大延长。此外,生命建筑还应具有“大脑”,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让建筑物内的无数光纤维传感器、驱动执行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此,科学家为它们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模仿一个真实的神经细胞,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并由神经网络作相应的处理,同时,生命建筑还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由于地震和风灾会造成建筑物大幅度震动,导致崩塌摧毁,因此,生命建筑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日本科技界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就有显著作用。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就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振动。美国则有人研究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让生命建筑之间能自动伸出驱动阻尼器,并连在一起,就像人在摇晃的航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样不易跌倒。至于生命建筑的自我康复,美国科学家已找到了好办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中酯黏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当生命建筑有裂缝时水管自动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不治自愈的混凝土结构。让建筑拥有生命,不久的将来,生命建筑将有可能在公路、桥梁上首先实现,从而造福人类社会。8.根据文意,对“生命建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能感知自身的变形和振动,从而作出判断反应,改变其框架结构,使之寿命延长的建筑。B.具有“大脑”及自动调节和升级功能,在突发事故中能作出判断和相应处理的建筑。C.能感知自身状态及变化,一旦灾害发生,便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的建筑。D.具有“大脑”,能感知和判断自身的状况,灾害发生前,能进行预报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建筑。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美国彼得·弗尔教授的研究,主要是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和“反映”功能,使之能及时“感知”并“反映”建筑物的状况及变化。B.在建筑材料中埋植光纤维,目的是让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具有记忆功能并延长寿命。C.“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是一种让建筑物本身具有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功能的技术。D.在建筑物中埋植充有异丁烯酸中酯黏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是为了让建筑物能自我保护,自我修复。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0~12题。(9分)雷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而群诡为仆人,莫能察也。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及监司使,咸诵重之。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乃.能严介若此也。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诘朝,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子悟曰:“噫!是盗矣。”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监司使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旦日,太守入谒。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监司使饮之酒,出其子质,不辨也。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捽之。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贼数十人卒起格斗,胥逸去,仅获其七。狱具如律,械送金陵杀之。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也。东陵生闻而叹曰:“异哉!盗乃能守若此乎?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非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其贼守,盗也,其守而贤,即犹愈他守也。”(节选自《虞初新志》)10.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狡猾)B.亡何..,守之子至(不久)C.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报告)D.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向来)11.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雷于.粤为最远郡乃.能严介若此也新竹高于.旧竹枝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A.①两项相同,②两项不同B.①②两项均相同C.①两项不同,②两项相同D.①②两项均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贼能混入官府并不露痕迹,主要是他们杀了雷州太守及其随从,让最狡猾的一个持公文率群贼前往赴任,为此,他们很是得志了一阵。B.假太守的禁游客令主要是怕来自金陵的人识破真相,没想到这一出格的举动赢得了金陵百姓的广泛认同。C.被杀的雷州太守的儿子发现事有蹊跷,但他没有打草惊蛇。经过调查,终于发现太守是盗贼假冒的,并及时报告了监司使。在监司使的周密安排和指挥下,假太守和另外七贼被抓获。D.作者十分痛恨雷州盗贼的杀人和欺骗行径,但更加痛恨当时的官员普遍存在的盗贼行径。他深切地感叹,与其如此,还不如让能贤良治守的盗贼做太守,这样老百姓还能活得安心!第II卷四、(23分)13.翻译(10分)(1)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戒吏:以醉环大守舍,而伏甲酒所。(5分)①②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了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名词填写(5分)(1)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振四海。(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4)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3分)秋颂罗兰①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②有的人眸子像秋,有的人风神像秋。③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④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⑤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询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⑥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世,对世俗的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⑦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⑧秋水和风一样地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地一尘不染。⑨“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⑩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心,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识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⑩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淡淡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16.开头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从秋天众多
本文标题:09年高一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卷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56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