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同步练习题第8单元沙之书训练落实提升
[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6722059】①“新概念作文”常常被质疑为空洞无物....。赵长天昨日奋起辩护:“现在的学生,生活中能有多少内容呢?他们已经被读书逼得没有多少生活了。”②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我们,已经很少静得下心来好好读书了,即便读也是东鳞西爪....的文字信息的汇集,难得有对着美食大快朵颐式的阅读快感。③短短几日,对海南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但我却坚定了一个信念,加入WTO之后,我们的祖国取得了更加丰硕的成果。④在《九命七羊》中,王蒙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对中外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也津津有味....,绘形绘色。⑤梁文道毫不客气地批评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化节目都老态龙钟....,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失去了年轻人这一广大的受众群体。⑥《奇特的年份》是帕斯捷尔纳克用象征手法写成的短篇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完全通过“表现”来传递作家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他另起炉灶....之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⑥【解析】①空洞无物: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或不切实际。②东鳞西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也说一鳞半爪。③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④津津有味:形容兴味浓厚。应改为“娓娓道来”。⑤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使用对象不当。⑥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应改为“独辟蹊径”。【答案】A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博尔赫斯的一生几乎都是以书为伴的。他从小沉浸在父亲巨大的藏书室中,工作后又担任图书管理员、图书馆馆长。B.一个退休的图书馆馆员从陌生的《圣经》推销员手里买下了一本“沙之书”,沉迷于它的神秘和不可知的恐惧,最终把这本书藏在了图书馆的阴暗角落。C.他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D.我本想把那本“沙之书”放在威克利夫版《圣经》留下的空当里,但最终还是把它藏在一套不全的《一千零一夜》后面。【解析】B项,“沉迷”的对象应该是好事,后面跟“不可知的恐惧”语意不通,搭配不当。【答案】B3.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含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实质考查对图案及寓意的理解。选项D中“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不合适。【答案】D4.请根据下面文段的意思,简要概括出博尔赫斯的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导学号:46722060】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解析】应抓住关键语句“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等考虑作答。【答案】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5.欣赏右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②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不超过40字。【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题干明确要求“题诗或配文”,其意在于突出情趣;然后认真观察漫画,准确捕捉漫画信息“一只猫儿和衣服上画的鱼儿图案”;最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揣摩猫儿和鱼儿的心理活动作答,注意不要超出字数限制。【答案】示例一:鱼儿扑扑跳,猫儿哈哈笑。水快没有了,看你哪里跑。莫把假当真,请君仔细瞧。示例二:虽说这鱼儿不在水中,那猫儿也算是饱了眼福,正所谓“望梅止渴”,画“鱼”充饥。6.阅读下面的某地区居民运动方式调查表,完成题目。区域运动项目城镇(%)农村(%)男(%)女(%)武术健身气功6.02.14.75.9健身操舞秧歌12.88.03.820.1健美力量练习7.35.88.55.4自行车23.821.024.721.8登山14.910.414.413.8球类31.616.837.919.9步行63.772.357.972.7游泳17.64.116.413.9跑步23.825.929.219.1其他13.39.511.913.3(1)该地区居民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2)针对以上特点,请你为该地区的全民健身运动提两点建议。【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表文转换的能力。考生在解答第(1)题时,要先对图表进行观察,找出较为突出的特点,然后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并关注其中较大和较小的数据;第(2)题的建议要有针对性,能与第(1)题的特点相吻合。【答案】示例:(1)城镇居民以球类为主,农村居民以步行为主;无论男女均多选择步行。(2)①突破传统项目的选择,在运动项目的多样化上下功夫;②鼓励广大居民多选择技术含量相对高一点的运动项目。[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导学号:46722061】法官[英]赤哥黎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那年他16岁。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说,约翰的父亲也欠他40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钱?”法官问约翰。“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那年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家的地里干活。到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冬季天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塞夫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塞夫告诉他,靠狩猎能挣到很多钱,但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过冬的食物。约翰去见多恩并说明了他的打算,多恩同意借给他那笔钱。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一间小木屋。这年冬天,约翰学到了很多东西,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约翰打算回家,但是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因此,约翰决定一个人回家。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到了下午,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离家不远了。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他砍倒大树,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沉到水里。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的工具也从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然后爬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他一连几个小时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最后,他放弃了。他径直来到法官家。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的办公室里。约翰敲门进去,浑身冰冷。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等他把话讲完,多恩说:“这对你和我来说都很不幸。回家去吧,孩子。”约翰拼命干活。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但是还欠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另外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的75美元。十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约翰,”他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约翰羞愧难当,半天才开口说:“愿意。”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一直待到4月底。这时,他得到的兽皮太多了,决定回家了。到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捕猎工具的钱;然后又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约翰三十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法官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约翰打开信,看了看日期。这封信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向他借钱那天写下的。“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运,约翰!”信封里有40美元。(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并没有对法官多恩的外貌、服饰进行精雕细刻,但从简单的言行描写中,人物形象依然清晰感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B.第二次狩猎后,约翰获得的兽皮卖了300美元,他终于还清了自己购买捕猎工具所借的150美元以及父亲生前借法官的40美元。C.约翰很小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吃苦耐劳,具有担当和责任感,经受住了一次次的考验,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D.约翰经过多年打拼,三十岁的时候,便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抗争,就能成功。E.法官多恩去世以后,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因为他自己没有后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父亲生前借法官的40美元”错,从文章结尾处可知法官从未借给约翰父亲一分钱。D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且约翰的成功还有法官多恩对他的帮助的影响,选项说法不全面。E项,“他自己没有后代”一说于文无据。【答案】AC8.法官多恩明知约翰家境困窘,还是慷慨借钱给约翰,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小说,从法官多恩的角度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先找出答题区间,再由表及里,逐项归纳。如由最后一段法官写的“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我考验了你”,可概括出几点;进而分析法官多恩的品行,如从“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以及两次借钱给约翰等,可知他热心善良、乐于助人等。【答案】①法官多恩第一次见到约翰时,就喜欢上了他;②为了考验约翰,证明他跟他父亲是不一样的人;③想帮助约翰一家摆脱生活困境;④法官多恩具有热心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9.这篇小说构思精巧,请简要分析小说构思的妙处。【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注意理清情节结构特点,通过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分析,探寻构思上的精妙。小说两次写法官多恩借钱给约翰,让人既担心他的动机,又担心约翰将来没有能力偿还债务。这是开端和发展,充分蓄势。高潮和结局是法官多恩把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甚至还归还了那“假借”的40美元,令读者恍然大悟。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出人意料的结尾。【答案】小说开篇写法官多恩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法官多恩一次次借钱给约翰,让读者以为法官多恩是为了给约翰提供本钱,让他早日替父亲还清欠债。直到小说结尾,通过一封信,揭开真相,表现出法官多恩的良苦用心和美好品格。欧·亨利式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10.小说的题目是“法官”,文中却用大量篇幅描写约翰。对此,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有人认为是约翰。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本题要求探究作品的主人公是谁。辨析作品的主人公,首先要看哪个人物能够表现作品的主题;其次,像本文一样,还要从情节、标题等方面加以分析。该题为开放式探究题,认为两个人之中哪一人是主人公都可以,但要结合文本,阐述具体理由。【答案】(示例一)小说对法官多恩虽然着墨不多,但他仍是小说的主人公。理由: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起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从本文标题上看,法官多恩统摄全篇,是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②从情节上看
本文标题: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同步练习题第8单元沙之书训练落实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3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