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8黑龙江普高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十
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十)语文本试题卷共12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绿林与侠为同源所出,这个“源”就是战国时期以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集团.“士”是先秦时期一个极为活跃的社会群体.在春秋以前,知识为贵族垄断,“士”主要指那些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以作战为主、以耕田为辅的社会阶层.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在官府的局面解体,使部分平民有了接受文化知识的可能.于是“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士人从习武转向习文,如孔子,这就是早期的“儒士”.另一些没有分化出去的武士仍然保持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并不断汲取民间文化营养向前发展,这便是“侠士”的萌芽.从此以后,“儒”与“侠”便成为代表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角逐在历史舞台上.双方都不满于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不一样.儒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全力恢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墨家的目标则很模糊,他们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国,于是他们便以行侠的方式去破坏现存秩序.在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的地位是平分秋色的,人们每以儒墨并称.但这两种学说在秦亡以后便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儒被独尊为正统文化的代表,墨则被排挤而成为民间文化精神的根源.儒家的正统地位决定了它不仅为士人言行的准则,而且它的理论学说本身也被后人完善和补充着;墨家在被取缔后,其理论学说便基本湮灭,主要以精神渗透与积淀的形式对后代的绿林侠客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战国时期的武士有人身的自由权,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阶层.他们以“舍生取义”的态度看待个人生命与重名好义的关系,随时准备为能证明其“义”的一切惊天动地的事业而献身,他们所追求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又具有超现实的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种精神是包括绿林好汉在内的后代侠士的重要内驱力之一.秦统一以后,中国成为专制的一统帝国,它已经不允许那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社会阶层的存在.所以,从这时开始,侠士便出现了分化:一是投向贵族,一是转向平民.随着分化的深入,侠的贵族化使它日益成为贵族生活方式的点缀,因而日益萎缩;而侠的平民化,特别是它与绿林的合流,使其找到了一种生存的土壤,因而愈加发展起来.如果说汉唐间武侠贵族化的倾向要稍大于平民化倾向,那么到了宋代,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已经没有市场,而被挤向了民间,挤向了山林.这是因为,以兵变形式夺取最高权力的宋代统治者,鉴于五代十国频繁政变的教训,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再加上北宋中期以后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使不少人铤而走险,亡语文试卷(十) 第1页(共12页)命江湖.同时,城市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日益扩大的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创造了社会基础;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则为义军和土匪提供了栖身和活动的场所.这些大大小小的林立山寨不仅蔓布四方,构成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网络,而且在各个网络中,绿林好汉的组织形态、各种仪式及绿林的观念意识等,也都将绿林文化推向了巅峰状态,并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一个亚文化圈.宋代以后绿林豪杰仍不乏其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李自成.推翻明王朝的事实,已经证明绿林事业的巨大能量.但入清以后,随着社会关系的各种变化,绿林活动又重新被统治者利用,各地设立的镖局和职业刺客的出现说明了这种情况.只是到了清代后期,随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和外族的入侵,绿林活动才大有东山再起之势,出现了白莲教、太平军、义和拳等声势浩大的活动.它与镖师、刺客的活动并存或转化,表明了绿林活动在后期的复杂化.(节选自«绿林文化的渊源与演变»,有删改)1.下列关于绿林文化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成为儒士,另一部分则继续保持了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成为“侠士”的萌芽.B.战国时期武士奉行“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一精神成为后代绿林好汉的重要内驱力.C.秦统一中国后,侠出现分化,侠的贵族化使其日益衰落,而平民化使其日益发展,这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D.清朝镖局与职业刺客的出现意味着绿林活动为统治者利用,它们和白莲教等活动的并存或转化,表明绿林活动的复杂化.2.下列对绿林文化在宋代民间得到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没有市场,绿林活动被迫纷纷转向民间.B.不少平民亡命江湖壮大了绿林队伍,城市经济的繁荣扩大了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发展创造了社会基础.C.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有利于义军和土匪的栖身和活动,客观上为绿林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D.绿林活动蔓布四方构成了社会的特殊网络,绿林文化蓬勃发展,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亚文化圈.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遭到破坏,部分平民有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为“士”的习文与习武的分化创造了条件.B.儒与侠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有所不同,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秦朝的灭亡使儒墨两种学说的地位从大致相当走向截然不同,墨家理论基本湮灭,只能以精神渗透和积淀形式来发挥影响力.D.虽然历朝历代绿林活动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但绿林活动一直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绿林事业有时甚至可能使江山改朝换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甘惜分的探路人生1916年,甘惜分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的一个穷苦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他就不得已辍学,成为一名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年轻的甘惜分求知若渴.为了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他倾尽微薄的工资,多方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与甘惜分邂逅,并在这个历经苦难的年轻人心底触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还在山沟里时,我就已经从上海的进步书报里面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那时候上海都是些进步知识分子,比如说李公朴等人.”语文试卷(十) 第2页(共12页)如果说进步书报为甘惜分提供了影响深远的价值观启蒙,那么两位重要人物的引导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形成.其一便是甘的表哥、知名共产党人熊寿祺,彼时已投身革命多年的他,经常以通信的方式教甘惜分学习马克思主义;而另一位便是甘中学时代的老朋友熊复,这位初中毕业后便去上海读书的伙伴,不仅与甘惜分志趣相投,而且也通过书信拓宽了好友的革命视野.进步书报与良师益友,潜移默化地促成了甘惜分的思想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甘惜分从事的新闻工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血气方刚的甘惜分开始以实际行动“闹革命”.1946年,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和谈期间,甘惜分跟随军代表前往大同采访,初入新华社不久的他为了获得新闻线索,冒着被特务发现的危险行走街市,观察各方动向.“在大同,我看见日本鬼子穿着军装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我一看就生气了,日本鬼子不是投降了吗,还这么神气?”在一篇回忆文章中,甘惜分回忆起这个令他义愤填膺的片段,“这件事让我觉得,新闻不一定要采访什么人物,有时候,就是用眼睛看一看,到处走一走,就会发现新闻.”回到后方以后,甘惜分很快写出了«大同———日本投降者的乐园»«尴尬的嘴脸»等通讯,引起广泛重视.就这样,通过在一线工作中培养起的专业嗅觉,他慢慢形成了一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新闻方法论.短短两年间,甘惜分从一个新闻“门外汉”成长为采编一线的“顶梁柱”.回顾这段生涯,他认为,成长的关键在于“每天研究新事物,研究新华社,也研究地方实际”.对于那个年代的前线新闻工作,甘惜分有自己独到的感触———“老实说,在晋绥边区的时候,无论是«晋绥日报»还是新华社晋绥分社,有些同志由于没读过马列著作,对工人生活的了解、对农村社会的了解,到底还是不一样的.我那时候就想,幸好我读过«资本论»,这些书不容易读的咧!因为当时我们的环境是农村环境,不是资产阶级环境,我们接触的也不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对于了解这些关系很不利.”1954年,38岁的甘惜分离开了一线新闻岗位,奉调先后到北大和人大任教,为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奉献才华,主要讲授新闻理论.“五十五年我都在大学教书,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只会钻书本,但我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我是一个读书严谨、务求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书呆子’.”甘惜分这犀利的黑色幽默,分明也是对自己率真性格最真实的写照.从教几十年,甘惜分如今俨然已经成为新闻学界的“老祖师爷”,其亲自指导的博士生虽然不多,但每一位都是当今新闻传播学界的精英翘楚:全国第一个新闻学博士童兵,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燕南,广电部门的王锋、王甫怪不得有诗赞云:“大禹惜寸君惜分,满园桃李苦耕耘.舆坛多少擎旗手,都是程门立雪人.”(摘编自2016年1月14日«光明日报»)相关链接①从战火中走来的甘惜分经历了旧时的苦难,也经历了新中国的风云,从家乡四川到延安,从记者到教师,他把探寻真理当作毕生的追求.“昊天罔极持泰斗,千古流芳传精神.”这是后学们致意这位新闻战线老前辈的挽联.“我反对那些把我称为‘泰斗’的人,我只是一个执着的新闻规律探索者.”甘惜分曾在回忆录里说.(2016年1月15日«北京青年报»)②今天用“民间报纸”这个词,觉得很别扭.我们共产党党报本来就是民间报纸,第一,1949年以前,我们共产党在全国来说就是在野党,我们的报纸属于民间报纸,不是官报.第二,我们的报纸始终如一代表人民利益,是人民代言人.但是1949年以后,我们党在全国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的党是全国的执政党,我们的党报是执政党的报纸.尽管我们天天说我们的党报同时也是人民的报纸,但逐渐有了不少“官”气,同广大人民之间逐渐加大了距离,群众不大喜欢看它了.(选自«人民网‹甘惜分访谈›»)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甘惜分积极上进,求知若渴,倾其所有,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以求让自己的思想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语文试卷(十) 第3页(共12页)B.作为新闻记者,甘惜分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照现实,而没有熊寿祺、熊复等早期革命者对他的引领,他就不可能拥有这一视角.C.“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与其说是表现甘惜分对不务学术专事权术者的不满,不如说是表现他潜心学术与教学的自觉.D.甘惜分能辩证对待“民间报纸”这种说法,既认为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报的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认可这种说法接地气的特点.5.甘惜分具有怎样的新闻价值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 6.甘惜分在新闻学界享有崇高地位,其中的原因很多,请从甘惜分个人素质方面谈谈你的理解.(5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阿 太蔡崇达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外婆五十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众人皆喑
本文标题:2018黑龙江普高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题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3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