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答案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语文参考答案】1.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项,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项,强加因果。花剌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故选C。2.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宫女们美好的青春年华已逝,表明了宫女们对玄宗的不满。”说法错误,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故选A。3.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推断错误,原文“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故选C。4.B“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表述不正确。5.①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②因海浪风雪大,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③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④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动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6.①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使这个故事紧凑,结构浑然一体。②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张力。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④引发读者不尽的思考,能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作用。7.D【解析】“位居全球第一”,不正确,桥梁总数不及美国,“全球第一”无中生有。8.C【解析】A.“中国成为桥梁建设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不合文意。原文为“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后两分句的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选项调换了递进关系中的前后分句顺序。D.强加因果,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第一”、“最高”的原因是桥梁“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9.【参考示例】: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科技。重视桥梁科技内涵及技术创新。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研究。加紧造桥机具的研究。注重桥梁设计理念。完善桥梁的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10.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11.A男孩和女孩都可叫总角。12.C原文中顾和的话,只是托词。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要服丧满期。13.(1)(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他被优厚地对待)达到这样的程度。)(“固”、“敕谕”、“听”、“见”各1分,句意1分)(2)谢尚是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至于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治罪。(“乃”“宥”、“典”、“刑辟”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顾和,宇君孝,是侍中顾众的同族兄弟之子。顾和两岁时父亲去世,童年就很有德操,同族之叔顾荣向来器重他。王导主政扬州时,征用顾和为从事。顾和曾经去拜见王导,王导正困倦,说话间就睡着了。顾和想把他弄醒,于是对同座的人说:“从前常听同族里的叔父元公说过王公协同辅位中宗,保全江南的事。王公身体有小不适,令人焦虑。”王导醒了,对顾和说:“你资质优异出众,不仅是东南之美,实在是海内俊杰。”于是顾和就出名了。诸从事都议论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传言,把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表扬了顾和。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皇冠上用翡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顾和奏道:“过去皇冠上有十二旒,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制。”顾和迁任尚书仆射,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受到优厚的待遇(他被优厚地对待)达到这样的程度。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以孝闻名。练祭过后,卫将军褚裒上疏推荐顾和,起任为尚书令。顾和对亲近之人说:“古代有人脱去丧服去服从君命,大概是因为才干足以处理时务。我在平常日子里尚且不如别人,何况现在心中混乱,我用什么来对事情有万分之一的补益呢?”皇帝又下诏书,顾和十余次上表疏,于是不出任职务,服丧期满,然后才去处理职事。这时谢尚兼任宣城内史。拘捕泾县县令陈干并杀了他,主管官员认为谢尚违反制度要处罚黜免他,诏令却宽恕他。顾和再次上奏说:“谢尚先是被判了不法受贿罪,被准许自首免死。而谢尚心中有一点不满意,就肆意逞威施虐。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谢尚身为外戚,按规定可以宽恕,手下的官员,应当依法处置。”谢尚,是皇太后的舅舅,所以奏疏被搁置下来了。当时江夏公卫崇为庶母服丧三年,顾和就上奏道:“礼是用来规范事体促成教化的,所有当君王的无不崇尚正礼昭明根本。江夏公卫崇最近丧母,又在守孝时行重礼,违反礼度,放纵私情。如不纠正,就无法治理事物。可令太常让他们都除去丧服。”诏书同意。永和七年,因病重辞职,当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14.D【解析】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故选D。15.尾联运用了想象(虚写)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16.(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17.【解析】B(元凶巨恶:指为人所憎恶的恶势力头子。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元凶巨恶”强调程度,而“罪魁祸首”强调最先,更符合语境。“无所不至”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此词强调范围。“无孔不入”比喻有空子就钻。符合语境。“孤芳自赏”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符合语境。“顾影自怜”:意为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多用于形容女子孤独失意的样子。“水到渠成”指条件成熟,更强调自然而然的状态和听凭事物发展的趋势。“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符合语境。18.【解析】D此题关键点在前半句,由原文“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说明前半句中心词为“网络符号浪潮”,故选“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排除A、B,C项后半句语序错。19.A20.【解析】(1)“莘莘学子”改为“学子”,(2)“高足”改为“弟子”(3)“垂念”改为“感念”(4)“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5)“希望”改为“祝愿”(该题对一个1分)21.①历史悠久②自然条件优越③色香味俱佳④采摘时机讲究⑤制作精细⑥功效较多⑦工艺复杂(6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22.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本文标题:2019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语文一模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4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