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年名校考前高考化学提分仿真卷答案七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绝密★启用前【最后十套】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化学答案(七)7.【答案】C【解析】A.推广或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故A不选;B.塑料制品导致白色污染,则研发可降解塑料或代用品,可以控制白色污染,故B不选;C.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不能直接灌溉庄稼,故C选;D.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故D不选。答案选C。8.【答案】C【解析】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会化合生成氯化铵,制备氨气,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为反应物,选项A错误;B.应将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否则会将液体排出,选项B错误;C.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选项C正确;D.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分解产生碳酸钠,但应在坩埚中进行,选项D错误。答案选C。9.【答案】D【解析】A.未指明NaN3和Na2O2的物质的量,因此不能确定其中含有的阴离子的数目,A错误;B.阳极材料为粗铜,阳极反应的物质有Cu及多种杂质成分,不活泼的形成阳极泥沉积在容器底部,因此不能根据阳极减少质量计算转移电子数目,B错误;C.4.6g有机物C2H6O的物质的量是0.1mol,但由于C2H6O的结构可能是CH3CH2OH,也可能是CH3-O-CH3,因此不能计算其含有的C-H键数目,C错误;D.Mg是+2价金属,无论反应生成MgO还是Mg3N2,每1molMg反应,转移2molZ电子,转移电子数为2NA,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0.【答案】B【解析】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苯环上有6种不同的氢原子,故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6种,选项A正确;B.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错误;C.苯环能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含C、H、O的有机物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如燃烧),选项C正确;D.酯基可以发生水解,水解产物中含羧基、羟基,选项D正确。答案选B。11.【答案】B【解析】CH3COONa溶液稀释时CH3COO−水解程度增大,因此相同体积和相同pH的NaOH溶液与CH3COONa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CH3COONa溶液的pH降低得慢,故曲线Ⅰ表示NaOH溶液,曲线Ⅱ表示CH3COONa溶液,A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知,a点离子总浓度为2[c(OH−)+c(CH3COO−)],b点离子总浓度为2c(OH−),a点pH比b点pH大,即a点c(OH−)比b点c(OH−)大,故a点离子总浓度大,导电能力强,B项正确;c点溶液为CH3COONa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式:c(Na+)+c(H+)=c(OH−)+c(CH3COO−)和物料守恒式:c(Na+)=c(CH3COO−)+c(CH3COOH),消去c(Na+),可得质子守恒式:c(OH−)=c(H+)+c(CH3COOH),C项错误;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促进,CH3COONa溶液浓度越大,pH越大,由水电离出的c(OH−)越大,故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acb,D项错误。12.【答案】A【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Na元素、D为Mg元素、E为Cl元素。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结构不同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Cl−核外有3个电子层,N3−、Na+、Mg2+核外有2个电子层,所以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EBCD,A正确;B.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受热时发生电子跃迁而产生的现象,可用来检验这种元素的存在,只要含有这种元素的任何物质都会产生同样的现象,所以焰色反应呈黄色的物质不一定是含Na的化合物,也可能是钠的单质,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H2CO3,H2CO3属于弱酸,而E对应的是HClO4,属于强酸,但未指明是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如HClO是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还弱,所以A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比E弱,C错误;D.碳的氢化物即为烃类,随着C原子数的增多,常温下的状态有气体、液体或固体,所以不一定都是气体,D错误;故选A。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答案】D【解析】A.根据装置图,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故A正确;B.充电时Na2S4在a极还原为Na2S,充电时a是阴极,所以放电时,a极为负极,故B正确;C.充电时,b是阳极,根据图示,阳极I―失电子被氧化为1−3,电极反应式为3I−-2e−=1−3,故C正确;D.若M是阴离子交换膜,则阴离子混合后会相互反应,所以M是阳离子交换膜,故D错误。26.【答案】(1)连接好仪器,用止水夹夹住a处橡胶管,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注入足量的水;旋开分液漏斗开关,水滴入烧瓶的速率减慢,最终法无滴入,证明气密性良好;反之不好(2)f-D-g、d-C-ee-C-d(3)m(4)有白色固体析出HCl、Cl2溶于水使c(Cl−)增大,溶解平衡NaCl(s)Na+(aq)+Cl−(aq)逆向移动,析出NaCl固体(5)打开止水夹气球膨胀、锥形瓶内出现白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出现SO2样品中S的质量分数大于SO2Cl2中S的质量分数,必溶有SO2被NO−3氧化生成SO2−4【解析】(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关键是:形成封闭体系。操作方法为:连接好仪器,用止水夹夹住a处橡胶管,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注入足量的水;旋开分液漏斗开关,水滴入烧瓶的速率减慢,最终法无滴入,证明气密性良好;反之不好。(2)根据实验原理SO2+Cl2=SO2Cl2、SO2Cl2遇水剧烈水解,制取SO2Cl2必须使用干燥的SO2和Cl2反应。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A、E装置分别是Cl2和SO2的发生装置。B装置是制取SO2Cl2的装置,故A、B之间是Cl2的净化和干燥装置,B、E之间是SO2的干燥装置,由此可选相应的装置和连接接口的方向为f-D-g、d-C-e;、e-C-d;答案:f-D-g、d-C-e;、e-C-d。(3)冷凝水的基本方向是从下口进冷水,上口出水,保证使冷凝管中注满冷凝水。答案:m。(4)HCl、Cl2溶于水使c(Cl−)增大,溶解平衡NaCl(s)Na+(aq)+Cl−(aq)逆向移动,析出NaCl固体。答案:有白色固体析出;HCl、Cl溶于水使c(Cl−)增大,溶解平衡NaCl(s)Na+(aq)+Cl−(aq)逆向移动,析出NaCl固体。(5)③需打开止水夹,样品才能注入锥形瓶;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HCl挥发形成白雾、使气球膨胀,而溶液中会产生BaSO4沉淀。答案:打开止水夹;气球膨胀、锥形瓶内出现白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出现。充分反应后的固体硫酸钡,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为23.3g,表明液体产品中S的质量分数=[(23.3g÷233g/mol)32g/mol]/(81.67g/mL)=32/133.632/135(SO2Cl2中S的质量分数);SO2中S的质量分数为50%[(23.3g÷233g/mol)32g/mol]/(81.67g/mL),故必溶有SO2被NO−3氧化生成SO2−4。答案:SO2;样品中S的质量分数大于SO2Cl2中S的质量分数,必溶有SO2被NO−3氧化生成SO2−4。27.【答案】(1)Al2O3+6H+=2Al3++3H2O温度太高,盐酸大量挥发会引起容器内压强过大,导致反应釜损坏(2)Fe3++3HCO−3=Fe(OH)3↓+3CO2↑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3)盐酸浓度增大,溶液中Cl−浓度增大,促进Al3+形成AlCl3·6H2O晶体析出(4)HCl(或盐酸)【解析】制备Al2O3的流程: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Al2O3和SiO2,(含少量杂质Fe2O3),加浓盐酸,Al2O3、Fe2O3转化为离子,SiO2不溶于盐酸,过滤,滤渣为SiO2,滤液中含有Al3+、Fe3+,加入适量碳酸氢铵,Fe3+转化为沉淀从而达到除铁的目的,滤液中氯化铝在氯化氢的氛围中加热结晶得AlCl3·6H2O晶体,AlCl3·6H2O晶体煅烧得到Al2O3以及副产品氯化氢。(1)“酸浸”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为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2O3+6H+=2Al3++3H2O;“酸浸”在恒容密闭反应釜中进行,温度太高,盐酸大量挥发会引起容器内压强过大,导致反应釜损坏,故温度不宜过高;(2)“除铁”生成Fe(OH)3是氯化铁与碳酸氢铵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化铵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CO−3=Fe(OH)3↓+3CO2↑,检验溶液中铁元素已经除尽的方法是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3)盐酸浓度增大,溶液中Cl−浓度增大,促进Al3+形成AlCl3·6H2O晶体析出,Al3+浓度减小;(4)上述流程中,结晶时必须用到氯化氢,而副产品为氯化氢,故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或盐酸)。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答案】(1)B(2)2CaCO3(s)+2SO2(g)+O2(g)=2CaSO4(s)+2CO2(g)ΔH=-681.8kJ/mol(3)0.042ol/(·in)减小BC(4)1050kPa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随着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NO2转化率提高50%(5)(0.4.2)20.2.2(0..2)2.0或(3)24.0【解析】(1)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引发酸雨、光化学烟雾等;A.全球变暖是二氧化碳,A错误;B.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引发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B正确;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是磷元素过量排放,C错误;D.白色污染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制品造成,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1)已知:①CaCO3(s)=CO2(g)+CaO(s)ΔH=+178.2kJ/mol;②SO2(g)+CaO(s)=CaSO3(s)ΔH=-402kJ/mol;③2CaSO3(s)+O2(g)=2CaSO4(s)ΔH=-234.2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2+③,整理可得:得到石灰石脱硫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CaCO3(s)+2SO2(g)+O2(g)=2CaSO4(s)+2CO2(g)ΔH=-681.8kJ/mol;(3)①C(s)+2NO(g)N2(g)+CO2(g)ΔH=-34.0kJ/mol,图表数据得到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00ol/-0.ol/0in=0.042mol/(L·min),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化学平衡常数减小;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C(s)+2NO(g)N2(g)+CO2(g),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平衡状态物质浓度增大,依据平衡常数计算K=(2)(CO2)2(O)0.30.30.42=,平衡常数会随温度变化,而平衡常数不变说明改变的条件一定不是温度;依据数据分析,氮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浓度增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可能是减小容器体积后加入一定量一氧化氮;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炭是固体物质,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平衡不移动,A错误;B.通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新平衡状态下物质平衡浓度增大,B正确;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平衡状态物质浓度增大,C正确;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C;(4)1050KPa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增大压强,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提高,在1100kPa时二氧化氮转化率40%,结合三行计算列式得到;设通入二
本文标题:2019年名校考前高考化学提分仿真卷答案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4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