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二00五学年高二年级十一月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五学年高二年级十一月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命题人:彭晓萍考试时间:120分钟(问卷)一.基础知识题。(1-7小题每题2分。第8小题6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划线的字的读音错了三个的一组是()A.洗涤(dí)尸骸(hái)惩创(chěng)菲薄(fěi)B.项脊轩(jí)呱呱而泣(guā)旌旗(jīng)卖官鬻爵(yù)C.奥尔珂德(kē)坍弛(tān)扫帚(zhóu)喋血(xué)D.点穴(xuè)陶潜(qiǎn)眼眶(kuāng)混沌(hú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编缉流言蜚语阴谋诡计寥寥无几B.豆蔻戍角玉簟犒劳C.渲泄瑰怪褒禅山诟厉D.斫直溷藩缇绮缙绅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的感触来。①深沉②幽远③严厉④萧索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茫的悲哀。B.则胜败之理,存亡之数。C.“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存。”D.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B.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C.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6.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大患。相当于“的”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C.由是观之。代词,“这件事”D.既泣之三日。代指“病梅”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民营私企用人需求最多,排名第二到第五位的分别是咨询、专业服务,电子业,金融、投资、保险业,广告、传媒、文化、出版业。B.公司的优点,是你(应聘者)与公司领导快速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的桥梁,公司的漏洞,是你提出建设性意见即让对方认知你的长处的切入点。C.学校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D.他是一个“跳来跳去的人”,走为上策,人挪活,树挪死是他的人生哲学。8.填空。(请任选6题。共6分。)①生人作死别,念与世间辞,!②,鸡鸣桑树颠。③青青园中葵,。④,老大徒伤悲。⑤沧海月明珠有泪,。⑥十年生死两茫茫,,。⑦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我有两鬓霜,。⑧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二.现代文阅读。(15分)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然后做题。(一)……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一震,裂开一条缝,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洞穴。王道士有点奇怪,急忙把洞穴打开,嗬,满满实实一洞的古物!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这天早晨,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现在,他正衔着旱烟管,趴在洞窟里随手捡翻。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趁下次到县城,捡了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顺便说说这桩奇事。县长是个文官,稍稍掂出了事情的分量。不久甘肃学台叶炽昌也知道了,他是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建议藩台把这些文物运到省城保管。但是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又犹豫了。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送来送去。……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他恭敬地称斯坦因为“司大人讳代诺”,称伯希和为“贝大人讳希和”。他的口袋里有了一些沉甸甸的银元,这是平常化缘时很难得到的。他依依惜别,感谢司大人、贝大人的“布施”。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遭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他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我好恨!……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节选自余秋雨《道士塔》(二)自莫高窟回来已经快一个月了,虽然只是浮光掠影般的观瞻,却难以忘怀,胸中有一种写作的冲动。然而,面对莫高,我所能感受的只是自身的渺小与无助。……在莫高,在一片佛国圣境前,在一个多种文明交汇的空间,在一份厚重的历史面前,我始明白,有些东西是不需要文字、知识就可以让自身震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憾的。即使再无知,在莫高,只要你是全身心投入进去,终究是会有感动和领悟的。……在莫高,我觉得自己无法避开王圆箓。一个文盲道士,走到三危山,看到了佛象,犹如象乐樽一样受到了感悟,选择了风沙漫天的洞窟作为自己终生的停留地。正是对宗教的虔信,王圆箓把自己的后半生三十余年永远与莫高与敦煌紧紧联系在一起。道士走进莫高窟的时间大约在1892年左右。当时他已近不惑之年,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一个道士自觉自愿担当起了守护佛教宝窟的重任(加缪一定会认为是荒谬)。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王的墓志上写着1900年6月22日自己清扫沙土打开第17号窟时感受:“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有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余秋雨在《道士塔》中则是这样写王的:“他正衔着旱烟管,趴在洞窟里随手捡翻。他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余又说:“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且先看看愚昧的王道士是怎么做了些什么?……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1907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了步。……大量经卷的散失,曾经使王圆箓感到非常痛心,因为藏经洞是他发现的,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夺,又如此贪心,使他感到极大的愤慨。所以,当1914年斯但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圆箓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是这样记述的:“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敦煌千古事,苦乐谁心知?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我们不能以一个完人的标准去审视王圆箓,他在那个时代其实真的很平凡。或许只有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关于王圆箓我说了许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应该向他致敬,也向我心中最大和最迷人的文化致敬。——节选自风语者《在藏经洞前向王圆箓致敬》1.王道士在余秋雨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在“风语者”的眼中又是怎样一个人?(2分)两篇文章的作者对王道士所寄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2.如何理解文章(一)中这句话“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2分)3.余秋雨的“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4.为什么文章(二)中王圆箓说这样的话“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这句话表达了王圆箓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5.请联系两篇文章,全面谈谈你如何看待敦煌文化的流失?(不少于60字)(5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以下问题。(一)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之悲哉?故予与同社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也。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五人墓碑记》张溥(二)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xī),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zhì)踣(bó)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
本文标题:二00五学年高二年级十一月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6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