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1011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卷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10年10月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6页,三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题纸共2页,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3.所有试题的答案都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纸的表格内。(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拮据.(jù)鬻.文(yù)绯.红(fēi)食不重.味(zhòng)B.酩酊..(míngdīng)饩.(xì)孺.子(rú)短小精悍(hàn)C.睚眦..(yázì)盗跖.(zhí)爪.牙(zhǎo)倔.强不屈(jué)D.商贾.(gǔ)大圜.(yuán)数缗.(míng)振人不赡.(sh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大抵淡泊雍荣愚不可及B.世故磅礴寒喧再接再励C.翔实契约琐事引经据点D.剽攻一怔狼藉卓尔不群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②但我便主张这一篇的文章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③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谈闲天。A.淡薄悲愤必需工夫B.淡薄悲壮必须工夫C.淡泊悲壮必需功夫D.淡泊悲愤必须功夫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C.小王为人极好,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他总是睚眦必报....。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句话就能奏效的。B.电子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C.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D.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范爱农》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追怀亡友的散文,叙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断,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而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不彻底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往事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等都是其中的名篇。B.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司马迁一改历代统治者对“游侠”的态度,对游侠的社会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于朱家、郭解等游侠豪侠进行了高度赞扬,从而很好地表现了司马迁著史的平民主义的思想。C.《洛阳牡丹记》原文由“花品序”、“花释名”及“风俗记”三部分组成。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幼孤贫好学,后有文名,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独撰《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文忠公集》是以他的尊称命名的。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990年—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交往、争战等情况。《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自左丘明之手。二、文言文阅读(共55分)阅读课文《勾践灭吴》选段,完成7~22题。国之父兄请曰:“①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②请报之。”勾践辞曰:“③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④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⑤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⑥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⑦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⑧今寡人将助天灭之。⑨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⑩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⑪果行,国人皆劝。⑫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⑬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⑭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⑮遂灭吴。7.下列词语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越国亦节.矣(节,克制)勾践辞.曰(辞,推辞)B.越四封..之内(四封,四个封地)果行,国人皆劝.(劝,鼓励)C.欲其旅.进旅退(旅,俱,共同)如此,则有常赏..(常赏,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D.请姑.无庸.战(姑,暂且;庸,用)吾不欲匹夫..之勇也(匹夫,平常人)8.下列各句中“出”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解出入,人皆避之。A.牡丹出丹州B.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C.列第不出三已下D.事可出,出之E.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9.下列各项不全含有通假字的是A.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列第不出三已下B.振人不赡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C.卒发于睚眦如故云魏花今尚直一千D.与人饮,使之嚼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10.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译文:现在夫差穿着水犀皮制成的铠甲的士卒有一亿三千人。B.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译文:不是自己亲自所耕种的(食物)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所织的(布)就不穿。C.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译文:那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D.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译文:前进时不知拼命,后退又没有羞愧之心,像这样,就会经常受到刑罚。11.下列各组“之”字意义用法与“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中“之”字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及元气之.病也B.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国之孺子之.游者C.之.旁郡国久之.,乃得解豪家无不邀之.D.红郁李之.类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12.下列各组“于”字意义用法与“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中“于”字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及元气之.病也B.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国之孺子之.游者C.之.旁郡国久之.,乃得解豪家无不邀之.D.红郁李之.类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13.下列各组“以”字意义用法与“将免者以告”中“以”字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B.土人皆取以.为薪具以.实告解C.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始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斫以.卖魏氏D.然未闻有以.名著者解父以.任侠鲁人皆以.儒教14.下列各组“为”字意义用法与“其身亲为夫差前马”中“为”字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为.解所杀B.辄为.报仇C.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D.人家治地为.畦塍种之15.下列各组“乃”字意义用法与“然后乃求谋臣”中“乃”字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乃.号令于三军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B.乃.九州之中乃.数日不落C.然后乃.敢尝酒食魏花乃.“后”也D.至花落乃.罢至春见花乃.归其直16.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这两个词都是名词作状语现象B.寡人不能..吾儿不直..诸公以故严重..之这三个词都是古今异义现象C.人税.十数钱遂族.郭解翁伯这两个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乃至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这两个词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17.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何后之有又何求焉这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勾践说于国人曰将不可改于是矣出于民姚氏家彼必形于篇咏这四句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句C.人又杀之阙下及徙豪富茂陵也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这三句都是省略句D.孝文时诛死居邑屋至不见敬为解所杀越花以远罕识不见齿这四句不全是被动句E.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诸公送出者千余万此盗跖居民间者耳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接花工尤著者这五句全是定语后置句18.填序号。(7分)①表现“国之父兄”请战的急切心情的两句话是:②“国之父兄”第一次请战的理由是:③“国之父兄”第二次请战的理由是:④勾践“助天灭之”的理由是:⑤叙述越国灭吴战争经过的语句是:19.战争过程如此简略,谈谈你的看法。(4分)20.勾践在“国之父兄”第一次请战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答应,而是说“姑无庸战”?(3分)21.根据选段内容,试分析勾践战胜吴国的原因。(3分)22.用“/”断句。(5分)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阅读课外文章《忆刘半农君》,完成23~26题。忆刘半农君鲁迅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
本文标题: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1011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7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