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期中历史
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1/9安徽省舒城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统考高三历史(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研究社会现实B.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3.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史实结论A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C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4.《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工具是()5.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2/9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C.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6.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A.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C.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7.明朝后期,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B.“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8.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C.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D.从宋朝开始官僚政治走向衰落9.“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中枢机构设置调整B.官员晋升相对容易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0.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重农抑商的影响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3/911.《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指的是()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B.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C.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D.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2.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白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A.《天演论》的科学性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C.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13.甲午战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A.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B.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14.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15.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政府推进西学的力度C.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D.传统文化势力的减弱16.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4/9A.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B.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17.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D.使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18.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有来自中央苏区、闽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琼崖等苏区的代表,以及红军、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工会等代表,共610人。越南、朝鲜的来宾也应邀出席大会。据此可知()A.中国共产党已形成全国性政权B.农村革命根据地遍布全国各地C.工农武装割据推动根据地发展D.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互动局面19.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B.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D.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20.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A.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5/9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22.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②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3.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A.毛泽东处理台湾问题的灵活性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C.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D.“一国两制”的方针开始提出24.“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一历史事件是()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分封制的瓦解D.万民法的实施25.“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26.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利于政局稳定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6/927.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28.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①都通过税收政策解决余粮问题②中心都是调整工业③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④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29.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30.下图是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图,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状况表明()A.英国的资本输出额度被美国超过B.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大量欧洲资本涌入英国二.非选择题(40分)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7/9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国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摘自《阳光与闪电——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材料二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光荣革命”后,英国再没有发生过政治革命……近代以来
本文标题: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期中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9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