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宿州市十三校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考试试题
宿州市十三校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纵邦安校对:胡巧真第Ⅰ卷共64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焦虑症有的人经常焦虑不安,怀疑自己身体这儿有病,那儿有病,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状态发展严重的,在医学上称为“焦虑症”。焦虑症属于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环境的反应。这种病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了种种内脏症状。患这种病的人性格常常不稳定,似有大祸临头,死亡降临。因此,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出冷汗,手脚颤抖。其特点是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病人自己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有“心脏撞击胸壁”,“透不过来气”的感觉,并由此担心是“心脏出了毛病”而四处求医,可是什么大毛病也查不出来。慢性焦虑症,患者常诉说心烦意乱,不易入睡。也有的人出现一种“睡眠缺失感”——客观上呼呼大睡,但醒来时却说“一分种也没有睡着”。因长期失眠,病人十分苦恼,平时表现焦虑、孤独、羞怯、慌乱、紧张、易怒,也有的情绪郁闷,不愿与别人接触,郁闷在心,久思成疾,患者常出现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如头晕、多汗、恶心、呕吐、持续腹胀、便秘、心慌、尿频、思想不集中、视力模糊等。病人常怀疑自己的内脏有严重的病变,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但经医生仔细检查,却无异常发现。焦虑症是由于中枢神经机能失调引起的,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所以患者应当相信医生的话,解除“身患重病”的顾虑,建立一个必胜的信念,靠自己的毅力把自己从“病”的陷坑中拉上来。作为患者的亲人、家属不要认为他们是“装病”,生活上要热情关怀、体贴,多做家务工作。生活环境上,要让病人到外面散散心,多做些户外活动,这可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作为医者,对病人的主诉症状要作出解释,以消除病人的疑虑。除进行心理暗示疗法外,再适当配以抗焦虑药,疾病的魔影就会很快自然消失。1下列对“焦虑症”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焦虑症”是一种怀疑自己有病,经常焦虑不安的病症。B.“焦虑症”是一种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的症。C.“焦虑症”是一种很不适应正常环境并怀疑自己的有病的病症。D.“焦虑症”是一种不能很好适应正常环境并怀疑自己有病而产生的神经性病症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患“焦虑症”的病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了种种内脏症状。B.慢性“焦虑症”患者都会出现“睡眠缺失感”。C.焦虑症患者常出现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体征,思想不集中,视力模糊。D.腹胀、便秘、心慌、尿频等都属于内脏病症。3.对本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焦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比慢性的内脏症状为严重B.“焦虑症”的产生与人的性格和环境有关C.“焦虑症”虽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但还是需要治疗D.必胜的信念、亲人的关怀、医生的分析和解释,调节生活环境、心理暗示、服用抗“焦虑药”,“焦虑症”是可以解除的。二(3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杵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太祖徇①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②。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于.官渡。时常从事③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侯。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棹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三国志魏书许褚传》注:①徇:巡视②宿卫:宫禁中值宿警卫③时常从事:时常随从在左右的人2下列各句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容貌雄毅,勇力绝.人绝:超过B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将:将要C微.褚几危微:没有D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阴:暗地里4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超不敢动,乃.各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B从讨袁于.官渡以其无礼于.晋C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不敢兴兵以.拒大王D船工为.流矢所中死为.击破沛公军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许褚军中没有粮食了,他便与盗匪讲和,用牛与他们交换粮食。盗匪前来取牛,牛却纷纷奔跑回来。B太祖巡视淮水、汝南郡一带,许褚带领部队投奔太祖。太祖当天就任命他为都尉,那些跟从许褚的侠客,都被任命为虎士。C太祖与马超、韩遂单马对话,左右的人都不敢跟从,只带了许褚。D军中因许褚力大如虎而又憨痴,所以称他为“虎痴”,马超也因此用虎侯这个称呼来询问跟从太祖的人是否是许褚。7翻译下列句子(10分)①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褚白太祖,贼来多,今兵渡已尽,宜去,乃扶太祖上船。(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8这首词中介绍了词人哪些活动?抒发了此人怎样的情感?请做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春光图。词人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例并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共6分)①怅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②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③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④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三(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副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脊梁”。像季羡林这样六岁以前还在地里拾麦穗,割草喂牛,与文字无缘的人,日后能成为学术大师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寥若星辰。例如,比季羡林大三十岁的鲁迅先生,虽然幼年时家道中落,“从小康而坠入困顿”,却仍然能够在“三味书屋”中得到寿镜吾老先生的开蒙教育;再比如比季羡林大一岁的钱钟书先生,出身于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四岁识字,五岁入私塾读《毛诗》,每天上学都有家中人接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相比之下,季羡林的“蒙学”却等于零。说实在的,像季羡林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若无特殊的机遇和过人的聪明与勤奋,要想日后再中国学坛独树一帜,并且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季羡林常说:“我少无大志,从来没有想到做什么学者,”这完全是他发自肺腑的实话。高中三年级,虽然已经没有经学课程,国文课也以白话为主,但是季羡林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他阅读的范围仍然很广。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陆游、姜夔等诗人、词人的作品,他读了很多。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写作,无疑影响深远。1930年夏天,季羡林随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班毕业的八十多位“举子“,联合”进京赶考。他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他说:“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百上千,从小学一直到最高学位;但我的考试运气好,从来没有失败过。”这当然不是运气好,而是有实力与自信。但是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非北大、清华不上,这多少有点狂妄。由此也可看出,青年季羡林的心气有多高。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从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是季羡林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功成名就,誉满天下。如果用百米赛跑来比喻季羡林一生的学术历程的话,那么,可以说六十七岁,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干扰,只跑了二三十米。而在最后的七八十米跑中,从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则是他最后的冲刺阶段。所以他说:“我的学术研究冲刺起点是在八十岁以后。”在这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糖史》、《吐火文(弥勒会见记)译释》和《中国佛教史·龟兹与焉耆的佛教》。他预言:“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在世界上首领风骚。”他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他对人和万物充满爱心,这种爱心发自内心深处,却包容整个世界和宇宙。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伟大来自平凡。”季羡林平凡,平凡到不需要任何修饰,所以才会令人感到他的伟大。他这种平凡的伟大,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就是一个字“真”字。“怀真情,讲实话。”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人,都是这样的。在这两年中,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慢长的,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20世纪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百年中,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由贫弱走向小康,由混乱走向统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充满着失望、迷惘、混乱与幻
本文标题:宿州市十三校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69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