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广西20182019学年南宁三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三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答案】A【解析】A.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正处于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和夏商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故A正确;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形成,应该是在春秋战国之后,故B错误;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错误;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的时间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于考查的是早期政治制度的时间。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西周制度下,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A.亲戚成为分封制的重要依托B.对诸侯区别对待引起了动乱C.嫡长子继承是宗法制的核心D.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等级【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不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没有体现等级制度的相关知识,故排除D。故选:A。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3.先素时期今山东大体分属齐鲁两国,齐国是以淄博为国都,领有今山东以东的大片土地;鲁国是以曲阜为国都,领有山东以西的小块土地,故后世称山东为“齐鲁之邦”,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面积比齐国大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国是姬姓诸侯;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是异姓诸侯;山东简称鲁明显是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故B正确。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4.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丧服之大纲四:曰‘亲亲’,曰‘尊尊’,曰‘长长’,曰‘男女有别’。”这表明周朝()A.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并推行B.通过强化等级秩序维护中央集权C.通过规范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D.宗法制下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答案】C【解析】A.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西周时期儒家尚未形成,故错误。B.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且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故错误。C.西周优于商朝的地方在于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并建立了与此相对应的礼乐制度,从而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D.材料旨在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没有涉及家族凝聚力,可排除。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高考中对宗法制的考查主要涉及:①宗法制的实行的原因。②宗法制的核心和内容。③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度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问题上的矛盾,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权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民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A.和谐统一的生态观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C.人定胜天的世界观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答案】A【解析】材料“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的意思是庄稼,播种它的是人,令它成活的是土地,滋养它的是上天;材料“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意思是农业发展离不开天、地、人的共同作用,由此可知,材料体现了天人关系的和谐统一的生态观,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因地制宜的生产观、人定胜天的世界观以及精耕细作的发展观,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意思分析即可。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6.《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A.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D.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兵车、田车、乘车轮径虽稍有不同,但对轮径有总的要求,即以人的下体要求为标准,正好适合人们上下车,故“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采”说法正确,故B正确。BCD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对不同功能“车型”生产过程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设置有一定的难度,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总体难度一般。7.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关税)百取其一”。公元前678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统一斤两称数)”。材料反映()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B.区域之间长途贸易兴盛C.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D.齐国通过会盟成为霸主【答案】C【解析】A.齐国会盟采取改善交通、统一税收、度量等多种方式促进商业经济发展,故排除;B.明清时期,区域长途贩运兴盛,故排除;C.通过会盟采取多种推动商业经济发展措施,有利于春秋时期逐渐形成统一的市场,故正确;D.材料强调齐国会盟采取的经济举措,而未提及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故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侧重于考查春秋时期商业方面的内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在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统一了关税,在公元前678年齐国又会盟诸侯统一度量和斤两称数并且修道路,这些措施都为市场的统一做准备,因此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8.“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表示妇女生子。宋代《説文解字》:育,養子使作善也。这说明()A.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B.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C.汉字书法艺术独具特色D.汉字演变充满神秘色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汉字构造是形、义、音紧密结合,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汉字。关于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五千年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历史,而最早的汉字就是甲骨文。汉字的种类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9.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子学时代”指的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所以D符合题意;AC是在秦朝建立形成;B是在汉代;故选:D。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切入,结合百家争鸣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原因,表现,影响要掌握。10.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解析】“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孔子用正言诵《诗》、读《书》,比较庄重,表明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故D正确;诸侯各国、依靠雅言传播、天子权威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11.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A.反对财产私有制度B.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C.建立博爱互利社会D.建立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该思想主张不要独爱其家,应该拥有广泛的爱,这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C项正确。独爱其家不代表私有制,因此该思想没有反对财产私有制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相悖,应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不能以自己家庭为主,因此没有体现建立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墨家的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墨家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陈寅恪说:“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是秦朝的官方哲学B.秦朝政治的本质是“儒表法里”C.李斯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秦朝法治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据材料“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可以得出其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家思想的影响。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百家争鸣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的关键对材料的理解,对于思想应掌握一个基本的思想,即各派思想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有相互的影响和作用。13.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这反映了秦汉时()A.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B.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C.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答案】B【解析】“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与皇帝个人独裁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必以书,毋口请”、“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可知,国家公务注重文案书写,反映了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故B项正确。“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与官员拘泥规制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
本文标题:广西20182019学年南宁三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0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