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河北省20182019学年秦皇岛市青龙县木头凳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木头凳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1.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地方推荐B.世代相袭C.中央任命D.考试选拔【答案】C【解析】A.地方推荐属于察举制,排除;B.世代相袭是分封制下官员产生的方式,排除;C.秦代官员由中央在皇帝的同意下直接任命到地方,直接听从皇帝和中央的调遣,正确;D.考试选拔是科举制下的官员产生方式,排除。故选:C。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皇帝任命。本题以秦代郡县官员产生形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郡县制度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2.《彭德怀自述》在谈到一次战役胜利意义时这样写到:“对于揭露日、蒋各项欺骗宣传是有利和有力的,对于积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当时还不给敌伪以必须和可能的打击,根据地就会成为游击区;我们就不会有近百万正规军,二百万基于民兵,和广阔的解放区作为解放战争的战场,给进犯的蒋军以适时的打击。”这一战役是指()A.太原会战B.枣宜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彭德怀”、“揭露日、蒋各项欺骗宣传是有利和有力的,对于积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当时还不给敌伪以必须和可能的打击,根据地就会成为游击区;我们就不会有近百万正规军,二百万基于民兵,和广阔的解放区作为解放战争的战场,给进犯的蒋军以适时的打击”可知,该战役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的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重要战役,结合所学可知,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故D项符合题意。太原会战、枣宜会战、台儿庄战役都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的战役,故ABC三项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中共发动的百团大战。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百团大战相关知识的掌握。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由此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最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进行军事上的报复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维护同中国的贸易往来【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提到鸦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最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B.军事上的报复是表面的措施。C.从材料中的维护贸易可以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D.中英之间在这之前已经有贸易往来,这不是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以及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了解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分析,学生要有一定的对比分析的能力。4.丘逢甲在近代中国一次战争后写下这样的诗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故C正确;A、B、D与台湾无关,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除此之外,学生还需掌握《马关条约》的影响。5.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制,到明成祖时期设立的内阁。再看选项只有D符合条件。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内阁制度,侧重于考查的是内阁的运作方式。明太祖时期鉴于历史上的宰相专权,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所以正式下令罢除丞相的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到明成祖时期,由于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朱棣设置了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6.“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完成和平统一B.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C.发表告同胞书D.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答案】D【解析】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B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排除。C涉及的是台湾问题,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联合声明》确定1997年7月1日后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据此依据材料“一个是主权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知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相关问题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7.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减轻地方财政开支C.减轻地方军费开支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北宋太祖在地方管理上,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主要防止地方势力的发展,影响中央集权,故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BC不符合史实,收取地方军权和财权,是防止地方权力太大不是减轻地方开支,故BC排除;D项错误,由于北宋在地方实行“分化事权”,一官多职,造成人浮于事,降低了行政效率,故D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太祖在国家管理上,吸取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的军财大权,以加强中央集权,但同时也导致了地方权力太小,无所作为,失去主动性的弊端。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宋代吸取五代十国教训,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把地方的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同时在在地方官职上采取“分化事权”方法,一方面各级官职都具有临时性特点,另一方面,各级官职有多官员担任,结果出现“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官多职少,人浮于事,必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8.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C.宗法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行省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他/她创立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西周的制度是指分封制度,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学生对秦朝灭亡后影响的理解,题目中关键信息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解答本题,一要对秦朝的政治制度的内容识记清楚,二要对秦朝政治制度的影响理解清楚,秦朝虽然短暂而亡,但其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这是理解的重点,也是解题的关键。9.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C.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答案】B【解析】A.导致八国联军侵华,不是义和团运动的意义。B.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C.义和团运动没有阻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不是最主要的意义。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义和团运动的特征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0.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宗旨的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求同存异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和平共处,并且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正确。A项是指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指寻求共同之处,保存有差别的地方,不再强调大同小异,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指不与任何国家和集团结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需要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和意义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和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答案】C【解析】题干中“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说明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侧重于考查通过史料考史实。本题是道基础题,从题干中就能得出结论。12.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三大洲》一书中写道:中国红军的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导致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广大将士的强烈要求B.开辟北方革命根据地要求C.共产国际的正确指导D.“左”倾影响下军事失利【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导致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王明“左”倾路线下,导致第五次反“围缫”失利,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故D正确。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是基础知识的记忆要求,难度不大。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确立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②实行总统制③宪法由国会制定④国民一律平等,国家保护国民的合法权利。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不是总统制,故排除②;①③④三项都是《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的了解,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做。14.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中外朝制度B.刺史制度C.郡国并行制度D.郡县制【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斑马的颜色是黑白相间,西汉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郡国并行制度,既有郡县制,又有分封制,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项为西汉的中央政治制度,与题目中的信息“帝国跨地过广”、“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不符,应排除。刺史制度是西汉的监察制度,不符合“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不符,故B项错误。D项推行于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掌握郡国并行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对“斑马式”的理解,结合郡国并行制度的内容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郡国并行制度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电视剧《步步惊心》正热播一时,剧中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
本文标题:河北省20182019学年秦皇岛市青龙县木头凳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2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