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动物遗传学名词解释2015
A暗修复:某些DNA的修复工作不需要光也能进行B编码序列:指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不良基因:指产生对动物生命活动不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总称不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等位基因虽然同时发生效应,但所控制的性状都表现不完全。(紫茉莉PP、粉红茉莉Pp、白茉莉pp)不完全连锁遗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的重组型配子产生的现象。(原因:杂种形成配子时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表观遗传学:探讨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由于某些因素的改变,基因功能发生可遗传的变化最终导致表型变异的遗传现象及其本质。表型:基因和基因型所能表现出来的生物体的各类性状,包括外形特征和生化特性,称之为表现型或表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表现度: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间的基因表达和变化程度。表现度和外显率区别:都是用来描述基因表达变异的,表现度适用于描述基因表达的程度。外显率指一个基因效应的表达或不表达,不管程度如何表现型性别:发育到性成熟时表现出来的性别。变异:生物个体间差异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半合基因:X/Y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只存在各自染色体上,两者无配对关系,无功能上的联系。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正反交结果不同)C常染色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的大部分到间期时松开分散在核内,可以转录。重复(duplication):染色体增加了与本身相同的某区段。分为顺接重复、反接重复、异臂重复、移位重复。重复环:若重复的区段较长,重复杂合体的重复染色体和正常染色体联会时,重复区段就会被排挤出来,称为二价体的一个环或瘤。重组: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的DNA片段的交换与重新组合,形成新的DNA分子的过程。重组修复(复制后修复):DNA复制过程中,通过DNA的重组来修复DNA损伤的过程重复基因:在基因组内基因有多份拷贝,如rRNA基因、tRNA基因、组蛋白基因,拷贝数一般在103以下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重复出现的DNA序列重叠作用:两对基因的显性作用相同,个体内只要有任何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显性基因,其性状即可表现,只有当两对基因都隐性纯合时,性状才不表现,而两对基因同时显性时与一个显性的性状表现一致。串联重复DNA序列:只存在于真核基因组,由2~200bp的重复单位组成CpG岛:GC含量达到55%,富含CpG核苷酸,DNA序列长度≥500bp,往往分布在基因的5’端区域,也可延伸到外显子区,人类基因组中70%的5mC发生在CpG岛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且自交后代不发生形状分离。测交:用隐性纯合作亲本与杂合体交配,使杂合体所带有的基因种类和数量得到表现,测交是检验某生物个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从性遗传:决定从性性状的基因常位于常染色体上,在两性中均可表达,但由于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基因的表达在不同性别中其显隐性不同。(其正反交的结果相同,如秃顶)错义突变:碱基替代后产生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编码不同的氨基酸。操纵子:指能被调控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段DNA序列,常与启动子邻近或与启动子序列重叠,当调控蛋白结合再操纵子序列上,会影响其下游基因转录的强弱。操纵元:几个作用相关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串连排列在一起,由同一个调控系统来控制的这样一个整体。D动物克隆: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动物新个体的方法。动物遗传学:研究动物的遗传物质的结构、传递、表达以及性状遗传变异的科学。单体:二倍体染色组丢失一条染色体(2n-1)的生物。(人类的Turner氏综合征,XO)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n),它具有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分为单元单倍体和多元单倍体。单位性状(unitcharacter):每一种能被具体区分的性状。单向易位:染色体的某区段结合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单顺反子: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时都是转录成单顺反子。单一序列(Uniquesequence)又称:非重复序列(nonrepetitivesequence)在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或几个拷贝的DNA序列,大多数结构基因都属于这一类。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染色体上的某个存在的单个碱基的变化,包括单碱基的转换、颠换、插入或缺失等。多因一效:指由多对非等位基因控制,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多体:二倍体染色体增加了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的生物个体的通称。可分为:①三体②双三体③四体多倍体:除单倍体以外,其余整倍体按它们所具有的基本染色体组的数目来划分。具有几个多顺反子:在原核生物中,当几种酶参与同一个代谢途径时,往往编码这几个酶的基因同时被转录为一个mRNA,称为多顺反子mRNA。DNA指纹图谱:由于不同个体的串联重复序列的数目和位置不同,形成的杂交谱带具有个体的特别性。DNA甲基化:真核生物DNA分子中,少数胞嘧啶碱基第5碳上的氢可以在甲基化酶的催化下被一个甲基取代,使胞嘧啶甲基化。多发生在5′-CG-3′二核苷酸对上,由此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有时CG二核苷酸对上的两个C都甲基化,称为完全甲基化,只有一个C甲基化称为半甲基化。甲基化酶可识别半甲基化DNA分子,使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也甲基化。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处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一对基因。点突变:基因结构的改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克隆动物:不经过生殖细胞而直接由体细胞获得新的动物个体。倒位(inversion):染色体某区段颠倒180°。分为臂内倒位、臂间倒位。倒位圈:若倒位的区段不太长又不太短,有可能形成可见的倒位圈。第一性比(遗传性比):受精早期胚胎的性比第二性比:出生时的性比第三性比:指某一年龄或发育阶段的性别比率颠换(transversionmutation):如果一个嘌呤被一个嘧啶所取代,或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所替代的现象称为颠换F非整倍体:含有不完整染色体组的生物。分为⑴单体:2n-1⑵缺体:2n-2⑶多体:2n+m非整倍体变异:正常染色体(2n)的基础上发生个别染色体的增减现象。非孟德尔遗传:正交和反交子代性状表现不一致,或只表现父本性状(或母本性状),或表现了双亲性状而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比例的遗传。非基因序列:基因组中除基因意外的所有DNA序列,主要是两个基因之间的插入序列非编码序列:基因的内含子序列以及居间序列反突变(回复突变):突变型变异为野生型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表型变化范围称为反应规范。(基因型对环境反应的幅度)反式作用因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有时也称转录因子。大多数真核转录调节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后,可通过另一基因的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另一基因的转录。这种调节蛋白称反式作用因子。负调控(negativeregulation):在调节蛋白不与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结合时,基因是表达的;当调节蛋白与启动子结合时,基因的表达被关闭,这样的调控机制为负调控。复等位基因:在同一个群体中,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等位基因位点上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如ABO血型,但同一个体只有两个等位基因。G管家基因:许多真核生物基因编码关键代谢酶或细胞组成成分,这些基因常在所有细胞中都处于活性态。隔裂基因:又称不连续基因,是指在一个基因内,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相间排列。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后代的同一个个体表现出来,等位基因同时体现。(人的MN血型遗传)干扰:染色体上某两个基因座的单交换减少邻近基因座位单交换发生的可能性的现象。干扰的程度大小以符合率(并发率)表示:C=实际双交换率/理论双交换率=实际双交换率/单交换律的乘积光复活:在可见光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光复活酶的作用将紫外线引起的嘧啶二聚体分解为单体的过程H哈代-温伯格定律(基因平衡定律):⑴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世代不变。⑵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⑶在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会保持不变。回文序列:双链DNA中的一段倒置重复序列,当该序列的双链被打开后,可形成发夹结构识。别序列一般为4~7个碱基对,这些碱基顺序大都是沿中心轴回转180°可以重合。互换值: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的频率,等于互换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即重组率。与两基因座的距离成正比。互补作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新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杂合)或两对基因都隐性时,则表现为第一种性状,这种作用为互补作用。F2分离比9:7,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为互补基因。互补基因:具有互补作用的基因互变异构体:碱基存在交替的化学结构互变异构移位:当碱基以其常见形式出现时,可能和错误的碱基形成碱基对核外遗传:位于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质体及其他细胞质微粒上基因控制的遗传作用模式。J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一定位置并控制一定性状的遗传单位。基因座:由等位基因形成的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生物染色体中遗传信息的总和,基因处于染色体的固定位置。基因型:又称遗传型,是一个生物体全部遗传组成的总和。一般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基因组: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指一个物种的单倍体染色体所携带的一整套基因基因库: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基因簇(genecluster):基因家族的各个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段的串联重复单位,分布在某一条染色体的特殊区域。它们可同时发挥作用,合成某些蛋白质。也包括没有生物功能的假基因,如:组蛋白基因家族聚集在第7号染色体长臂3区内。基因序列:指基因组里决定蛋白质(或RNA产物)的DNA序列;基因互作:任何性状都受很多对基因的影响,不同对基因间也不完全是独立的,有时他们会共同影响某一性状。基因定位:把已发现的某一突变基因用不同方法确定在生物体某一染色体上的一定位置。基因突变: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同一位点全部基因的比率。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是由基因频率不同所引起的,品种间的差异实际就是基因频率的差异。基因扩增:基因组中的特定片段在某些情况下会复制产生许多拷贝,是细胞短期内大量产生某一基因的非常手段。基因丢失:一部分细胞总是保留完整的基因组,将来发育为生殖细胞;丢失了部分染色体的细胞分化为体细胞基因重排(generearrangement):是指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的重新排列,由基因组中特定的遗传信息决定的,重排后的基因序列转录成mRNA,翻译成新的蛋白质基因家族:真核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串联排列在一起的基因。基因印记:基因组印记(Genomicimprinting):或称亲本印记(parentimprinting):来源于双亲的等位基因发生不对称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导致仅某一亲本来源的等位基因表达的现象。基因工程:利用DNA体外重组或PCR扩增技术从某种生物基因组中分离感兴趣的基因,或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取基因,然后经过一系列切割、加工修饰、连接反应形成重组DNA分子,再将其转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以期获得基因表达的过程。基因突变:基因水平上遗传物质可检测、能遗传的改变,不包括遗传重组。基因沉默:DNA序列信息没有改变,但呈现不同的表型,为一种表遗传效应。可分为:位置效应沉默、转录水平沉默、转录后水平沉默基因型效应:通常情况下,一定基因型会导致一定的表现型,基因型通常决定表现型。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数占群体总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型个体数/群体总数。基因表达(geneexpression):从DNA到蛋白质,将基因携带的生物信息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的过程。或将生物的遗传信息作为形状或特
本文标题:动物遗传学名词解释2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4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