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5章第1节同步练习P43高中生物练习试题
1[学生用书P57~P58]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选D。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一定时间、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种群;一定区域内所有种群(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和构成群落;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2.(2011年临川一中高二检测)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解析:选A。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所以A是正确的。B选项,消费者的确都是异养型,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它以活的生物体豆科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属于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中有很多都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C选项,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D选项中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不一定是直接联系,有时候生产者和分解者需要靠消费者间接联系。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级和营养级分别是()A.次级、三级消费者,第二、三营养级B.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四营养级C.三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D.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答案:D4.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解析:选B。本题考查食物网中的种间联系。花鲢减少,水蚤数量上升,水蚤捕食绿藻使其下降。乌鱼缺少食物,数量下降,又大量捕食白鲢,使白鲢数量下降。5.(创新探究)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简图,据图回答问题。(1)按营养功能来区分,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2(2)写出捕食关系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4)从图中看出,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的生物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答案:(1)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④分解者(2)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3)1(4)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5)D1.以下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解析:选B。只要具备生态系统的4种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就可以当作一个生态系统。2.(2011年南京金陵中学高二检测)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解析:选C。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不同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与群落的包容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该题中既包含苔藓、藻类等植物,又包括白蚁、蠕虫、蜘蛛、老鼠等动物,还包括它们共同生存的环境:朽木、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等,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个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仅限于绿色植物B.仅限于自养生物C.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D.全部自养生物及部分异养生物解析:选B。生产者是指直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成分,同化类型应为自养型,而自养型生物除光合自养型的植物及光合细菌外,还应包括各种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题中A项仅指绿色植物,C项中细菌、真菌可能为异养生物,不应归为生产者,D项包含部分异养生物,因而不符合生产者的概念。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陈代谢属于异养需氧型B.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C.营腐生生活D.是食物链中最高的一个营养级解析:选C。分解者有需氧型也有厌氧型,但都是异养型的;教材中学习的食物链是捕食链,不包括分解者;病毒都是寄生的,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生物,但是有一部分细菌如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35.(2011年黄冈一中高二检测)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C.消费者D.分解者答案:B6.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解析:选D。从生态系统的三类生物成分的作用考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进入生物群落;而构成生物体的各种矿质元素除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归还到无机环境外,最重要的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它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解答此题重在理解生产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与无机环境的重要联系。7.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0.5214100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B.微生物C.湿度D.温度解析:选A。枯枝落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分解率的大小与微生物的种类、温度和湿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答案为A。8.对“小麦→粘虫→蛙”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麦是生产者B.粘虫是第一营养级C.蛙是次级消费者D.保护蛙能提高小麦产量解析:选B。第一营养级是绿色植物(生产者),不能是消费者。9.(2011年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列有关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链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解析:选A。狐与鸟之间仅有捕食关系,细菌不属于食物链成分,不占营养级,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应是狐。10.在下图所示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4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解析:选B。老鹰捕食老鼠但不捕食蚂蚁,所以不是蚂蚁的天敌。因为老鼠的食物来源除了蚱蜢之外还有蚂蚁、矮灌木,而蜥蜴只有蚱蜢一种食物,所以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老鹰可以吃蛇,两者是捕食关系。蚂蚁以矮灌木等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11.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大鱼数目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4)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随之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A.水藻大量增多B.小鱼的数目增多C.水鸟的数目减少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6)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图中未体现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食物链的条数计算是先从生产者算起,此题有两个生产者,应有两个起点,到达最高营养级有几条路径就有几条食物链,共3条;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以此类推,可得出水鸟、小鱼、淡水虾处在第三营养级;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因失去天敌而在短时间内增多,水藻因甲壳类生物的增多而减少,淡水虾因大鱼的捕食而减少;若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则水鸟主要以甲壳类生物为食,水藻的数量因甲壳类生物的数量减少而增多。答案:(1)3(2)水鸟、小鱼、淡水虾竞争捕食(3)增多减少减少(4)A(5)群落(6)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1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2)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3)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4)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以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以最高营养级鹰为终点的食物链共有8条。(2)在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植食性昆虫→蛙→蛇→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鸟→蛇→鹰三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五营养级。(3)蛇和鹰同时捕食老鼠,两者为竞争关系。同时鹰又捕食蛇,两者又为捕食关系。5(4)食物网中只包括了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所以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应有的成分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答案:(1)8(2)3(3)竞争和捕食(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13.某小组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的组成成分。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回答下列问题。(1)地点:池塘(2)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3)调查项目:①非生物因素。调查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②生物成分。(4)调查报告:该小组根据调查结果试图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则图中的①________,调查的成分有________;②________,调查的成分有________;③________,调查的成分有________。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水温、水表面光照强度、pH和水中溶氧量等,根据题目提供的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来确定。构建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时,要充分考虑各成分的作用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答案:(3)①水温、水中含氧量、水面光照强度、pH(4)①生产者水草、浮萍、栅藻、团藻②消费者虾、草鱼、黑鱼③分解者细菌、真菌
本文标题:第5章第1节同步练习P43高中生物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4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