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阶段过关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
阶段过关检测二(4~7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自伐者无功②郑武公欲伐胡B.{①治之于未乱②未暇治天下也C.{①因释其耒而守株②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候因释之D.{①履危石临百仞之渊②市罢遂不得履答案:B解析:A项,①自我夸耀/②进攻,攻打。B项,①②都是动词,治理。C项,①放下/②释放,放走。D项,①动词,踩,踏/②名词,鞋子。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②已得履B.{①其于大达亦远矣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①我决起而飞②衣缁衣而反D.{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答案:C解析:A项,①语气助词,用法同“矣”/②副词,已经。B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被。C项,①②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把。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导学号50730043)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而御六气之辩C.卜子妻写弊裤也D.泛然而若辞答案:D解析:A项,累,通“蔂”,盛土的工具。B项,辩,通“变”,变化。C项,弊,通“敝”,破旧、破损。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A.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B.吾与之友.矣C.将在于众.贤而已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答案:B解析:例句,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成干肉。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众多。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B.夫大块..载我以形C.欲使无穷..,其可得乎D.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答案:D解析:A项,古义:僵硬。今义:①形容词,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②动词,使坚强。B项,古义:大地。今义:形体相对较大或相对较大的部分。C项,古义:不困窘。今义:动词,没有穷尽,没有限度。D项,古今意义相同。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事之以犬马而不受A.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B.之二虫又何知C.以为莫己若者D.乐羊以有功见疑答案:A解析:例句,状语后置;A项,状语后置;B项,宾语前置;C项,宾语前置;D项,被动句。二、填空(10分)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1)《老子》中“,”两句告诫我们:天下的难事产生于易事,天下的大事产生于小事,因此,人必须由易到难,积少成多。(2)“认定内和外的分别,分清了光荣与耻辱的分界”对应的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3)日出而作,,,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4)夫爱人者,;利人者,。(《墨子·兼爱》)(5)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答案:(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3)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4)人亦从而爱之人亦从而利之(5)不法常可论世之事三、阅读理解(40分)(一)(2015·课标全国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20分)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D解析:解答文言文断句题,要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首发语词、句间停顿词和句末语气词,一是句中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如本题,通过通读可知整个句子大意,一是少时常见战争,立有功名之志;一是平陈之役有功。其次根据虚词“所”“及”,名词“护儿”“宇文忻”“淮南”“白土村”“疆埸”“军旅”“广陵”“役”等就基本可以判断断句所在。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答案:C解析:A项,“字”,古代男子成人(20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所以A项正确。B项,“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所以B项正确。C项,“嗣”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嫡长子与最年长的儿子有时候并不是一致的。所以C项说法错误。D项,“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指皇帝居处,借指朝廷,也可代指京城、宫殿。所以D项正确。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答案:C解析:“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说法错误,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已经怒气消解,之所以没有设法保护他,是因为炀帝自己也已经被抓。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5分)(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6分)参考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解析:(1)关键词:“军旅”,战事;“咨怨”,叹息怨恨;“游幸”,外出巡游。(2)关键词:“凶逆”,凶恶悖逆之人;“王室”,朝廷;“泉壤”,黄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20分)(导学号50730044)秦康公筑台三年。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君筑台三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赵肃侯将不许。赵刻曰:“君过.矣。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罢则魏轻,魏轻则赵重。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赵而有中山也。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君必许之。许之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必将辍行。君不如借之道,示以不得已也。”温人之.周①,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人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韩非子·说林上》)注①周:地名。这里是指东周时期周国的都城雒邑。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戍东边,荆人辍.行辍:停止B.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坚:使坚定(信心)C.君过.矣过:拜访D.温人之周,周不纳.客纳:接纳答案:C解析:过:犯错误。1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②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B.{①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②魏文侯借道于赵而攻中山C.{①温人之周②荆大说许救之D.{①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②是用兵者魏也而得地者赵也答案:C解析:A项,①②均为介词,用;B项,①②均为介词,向;C项,①动词,到,往/②人称代词,代指宋国;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康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只要混乱、软弱,只要有机可乘,有缝可钻,就会引来虎视眈眈的敌人。B.臧孙子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从楚王高兴的脸色中就看出楚王根本就不会出兵救援,只是要削弱两国罢了,所以他才感到忧虑。C.赵魏同为战国七雄之一,但赵刻这一招会导致“唇亡齿寒”的后果,并不可取。D.温人被拘,不把温人当周朝的人,恰恰反映出周天子自己都不自信了。温人讲《诗经》,对周天子是极大的讽刺。答案:C解析:这一计可以称为“顺水推舟”,既得了人情、面子,最后还可以分得一点好处。正是因为同为强国,魏国得中山就不容易了。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3分)(2)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于大齐,此人之所以忧也。(4分)(3)许之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必将辍行。(4分)参考答案:(1)荒年会召来敌兵,疾病瘟疫会召来敌兵,百姓劳苦会召来敌兵,政局混乱会召来敌兵。(2)宋国弱小而齐国强大。援救了弱小的宋国而得罪了强大的齐国,这是使人忧虑的事情。(3)答应他们的时候如果太高兴,那么他将会知道你从他的进攻中可以得利,他必将停止行动。解析:(1)劳,劳苦;乱,混乱。(2)恶,得罪。(3)而,如果;利,得到好处。四、文化经典阅读(20分)16.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完成(1)~(2)题。(10分)材料一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材料二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
本文标题: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阶段过关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5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