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黔东南州从江民中上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民中上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分)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道:“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读懂材料,材料的意思是说西晋武帝司马炎虽有心更换太子,但最终没有换成。二是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西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没更换痴愚的太子,主要是因为自西周以来的约定俗成的嫡长子继承原则,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B.努力拓展外交空间C.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答案】B【解析】由材料“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努力拓展外交空间。当时我国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所以A错误;C表述不当,D不符合当时实际。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万隆会议①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②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③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④意义: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团结、友谊、合作)。3.“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联系所学,材料反映的是唐代中书省的职责,主要负责起草制定诏令等,因此A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主要根据材料的理解,再联系三省六部制的职能特点进行判断。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属于高考热点之一。在唐朝,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对相权的限制,加强了皇权,不过通过相权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使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D.增辟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马关条约》是继《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愿望。该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5.1919年5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理容请君不必光顾,该理发店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B.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民愤C.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D.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词“1919年5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理容请君不必光顾”可知,这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C项符合题意;A项时间是1901年;B项时间是1916年;D项时间是1931年。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1919年5月的一天”。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不大。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解析】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材料中御史弹劾丞相,并非争夺相位,也并非挑战丞相的权威,而是行使监察权。故A项错误。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故B项错误。监察官员与丞相的相互制约,体现的是皇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监察权与相权不属于同一个体系,无法比较。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宰相从先秦到秦汉都是三公之首,但隋唐的制度改革将相权一分为三,被三省瓜分,宋朝将相权分的更细,尚书右丞、参知政事等等都算是宰相,所以上述现象并非是宰相权重传统开始改变而是进一步被弱化之后的结果。更深一层的是相权的削弱,反映的是皇权的加强,北宋受唐末和五代十国动乱的影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尤其是皇权,为防止重臣擅权,北宋的官员设置比较冗烂,使其不能大权独揽,最终都要靠皇帝裁决。皇权的加强就使相权被进一步挤压,而充当皇权马前卒的则正是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官,北宋建国之初,宰相多受皇帝信任,至中期之后,皇帝与宰相之间多有不和,通过御史弹劾,意见不同的宰相被排斥,专制权力得以加强。7.对“南京大屠杀”,日本有学者认为这是日本法西斯犯下的罪行,日本应当反省、道歉。但也有右翼人士加以否定,反对道歉。对此,中国应当采取的态度是()①不忘过去,面向未来②忽略历史,友好第一③注重友好,敦促反省④警示法西斯灾难,遏制右翼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面对日本近代在中国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有人认为这是犯下的罪行,应该道歉,但也有人反对道歉,中国人对此的态度应该是,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历史,两国关系应该在历史的基础上面对未来,忽略历史是错误的,注重友好关系,敦促日本进行反省是正确的,要紧是法西斯灾难,遏制右翼势力也是我们的态度。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日本侵略中国,要求学生结合日本近代侵华的罪行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们对待日本侵华罪行的基本态度,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8.“美国在26届联大上顽固地反对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注:指美国坚持主张分裂中国的‘双重代表权案’)。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这说明基辛格博士访华活动()A.客观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促进了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C.与美国政府的战略需求相背离D.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答案】A【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基辛格访华肯定会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基辛格访华,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当时中国不是伙伴关系。C.当时的基辛格访华与美国的战略要求是相符合的。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应该是尼克松访华。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9.21世纪初,我国加强了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A.发展与东南亚联盟友好关系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C.成立多方互赢的上海合作组织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答案】C【解析】由题目可知,我国加强的是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故A项错误;B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俄罗斯和中亚,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成立多方互赢的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了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故C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集中体现“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是指某一个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品交换而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团体。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10.“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B.1972年尼克松访华C.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D.2009年奥巴马访华【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词“越过重洋”“带来美国人民的深情”“1981年”可知这应该是尼克松总统访华。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改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美国人民“。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1、从美国方面看: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2、从中国方面看: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11.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设地,而割弃使为别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派兵收复新疆B.设置新疆行省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D.签订了《改订条约》【答案】B【解析】A.击败阿古柏就收复了新疆,材料反映的是收复新疆以后采取的措施。B.清朝在收复新疆以后,在新疆设置了行省,加强了对新疆的管理。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应该还是收复新疆的表现,材料是要加强对新疆地方的管理。D.签订了《改订条约》指外交活动,不是为新疆的具体措施。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要求学生结合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清政府对地方的管理措施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清朝时期收复新疆和对新疆管理的措施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2.下图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C【解析】A是在原始社会后期,排除。B在夏朝已经出现,排除。宗法制主要是为了维护各级王位的继承秩序的,排除D。依据图片“封神农氏后代义叔”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分封制,故C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偏低。13.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
本文标题:贵州省20182019学年黔东南州从江民中上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5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