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20182019学年渭南市临渭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万历皇帝因立储之事与大臣产生了矛盾,大臣们认为废长立幼是绝对不行的,就此万历皇帝长达十余年不上朝,以此来报复大臣们不让他废长立幼。在这个故事中涉及到了我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答案】B【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大臣们认为废长立幼是绝对不行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故事涉及到了嫡长子继承制,其属于宗法制的核心。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是一种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文化制度,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大臣们认为废长立幼是绝对不行的”,并正确掌握宗法制的核心。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秦朝()A.推行宗法制B.推行分封制C.推行郡县制D.推行行省制【答案】C【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周天子分封土地和人口给子弟、功臣、先代贵族,是他们成为一方诸侯的制度,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实行于元朝,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秦”不符。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并正确掌握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3.北宋的号令总是以皇帝的诏敕文书方式传递,肯定要经皇帝批准才行,可是……“凡制敕所处,必自宰相”。这说明()A.君主与宰相共治天下B.宰相制度制约君权C.君权与相权矛盾加剧D.君权为主相权为辅【答案】B【解析】A.君主与宰相共治天下,体现不出二者之间的制约关系。B.从材料中的凡制敕所处,必自宰相可以看出宰相对君主的政令有制约的作用。C.材料只能看出二者之间有矛盾,也有制约关系,看不出矛盾的加剧。D.材料只能看出相权对皇权的制约,看不出二者的主次。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宋朝中央官制的内容特征和产生的作用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宋朝中央官制的特征,其次要解析材料的内容,从材料中看出相权对皇权的制约特征。4.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后,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古代也有类似的巡视制度,下列官职中,行使这种职责的是()A.太尉B.太守C.刺史D.司空【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可以看出巡视制度具有监察的作用,选项中刺史具有监察职能,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具有监察职能,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需要掌握刺史制度以及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㒺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A.从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以看出内阁的职权并没有加强。B.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加强了君主专制。C.军机大臣从来没有宰相权力。D.从材料中的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可以看出,皇帝使用军机处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处的职权的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军机处的职权特征,还要搞清楚明清君主专制发展的特点。6.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答案】B【解析】公民大会可以不听取6位将军的申辩,就可以判处他们死刑,这说明公民大会的权利无法受到制约,其决定具有至上的权威,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雅典掌握司法权的是陪审法庭,故A项错误;被告人拥有法庭申辩的权利,公民大会可以不听,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的冲突,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以“雅典…公民大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本题关键要了解雅典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7.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表:传唤;第二表:审理;第三表:执行;第四表:家长权;第五表:继承和监护权;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权;第七表:土地和房屋;第八表:私犯;第九表:公法;第十表:宗教法;第十一表:前五表的补充;第十二表:后五表的补充。”下列关于该法内容不正确的是()A.条文比较清晰B.量刑有法可依C.保护了奴隶阶级的利益D.限制了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的权利【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条文比较清晰,量刑有法可依,这就限制了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的权利,故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实际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十二铜表法》的特点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19世纪晚期时,在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教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除非多教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放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这反映英国()A.责任内阁制开始得到确立B.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C.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D.内阔权力膨胀推毁了宪政制度【答案】C【解析】A.内阁制的形成是在18世纪中叶,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由材料“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也可以提请英王解散下院”可以得出议会对内阁的制约作用下降,正确。D.“摧毁了宪政制度”的说法不正确,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了英国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英国民主政治下权力机构的运行机制等。本题以内阁权力的膨胀为切入点,考查英国民主政治,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9.对下面漫画《美国大选》寓意解读正确的是()A.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政体的一大特色B.两党制其实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工具C.“驴象之争’’是三杈分立原则的具体表现D.“驴象之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作用显著【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驴子”是美国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美国共和党的党徽,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又称为“驴象之争”;此漫画形象比喻了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政治竞选情景,故A正确。C不合题干主旨,排除。D是无关项,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0.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①实行责任内阁制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③议会都是两院制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共同点是议会都是两院制,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故③④正确。实行责任内阁制只符合英国,故①错误。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只符合美国,法国的共和制仍然不稳定,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完善的代议制,故②错误。故C项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考查美、德、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比较、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美、德、法三国宪法和代议制的内容、特点、影响的识记和比较。11.184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1866年将原来的五口通商大臣改为“办理江浙闽粤内江各口通商事务大臣”;1868年改为南洋通商大臣,驻地移至南京,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C.清政府外交机构的近代化D.政府重视东南赋税收入【答案】A【解析】A.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管理对外贸易通商的大臣,由兼职变成了专职,这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材料看不出,被迫开放。C.材料反映的是管理对外贸易机构的变化,看不出外交机构的变化。D.材料体现不出,重视税收。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对华的侵略,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近代中国受列强侵略的过程和特点,其次要搞清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展过程特征。12.普拉特认为,“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两个最大的贸易市场。两个国家的内战,使英国面临同时失去这两大市场的风险。”“英国由于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英国“放弃中立”的表现为()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配合清军镇压武昌起义【答案】B【解析】A.材料是对中国内战的态度,而不是中外之间的战争。B.根据材料“使英国面临同时失去这两大市场的风险”可知“两个国家的内战”分别指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内战。因此英国“放弃中立”的表现是“中外合作”联合纹杀太平天运动,故答案选B项。C.材料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是一外国人对中国内战的态度。D.列强没有配合清政府镇压武昌起义,因为武昌起义成功了。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失败的原因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对我国侵略的过程特征。13.甲午战争前,日本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财界也大力支持日本为战争发行的军事公债。清朝恰好相反,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准备庆祝慈禧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这段材料说明()A.社会政治是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B.中国海军军事装备远远落后日本C.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蓄谋已久的D.慈禧万寿庆典直接导致中国战败【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举国上下,整体动员对中国作战;中国封建制度腐败落后;政府未做好充分准备,缺乏危机感;民族意识淡薄;故社会政治是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故A正确。当时中国的海军军事装备与日军旗鼓相当,故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说法缺乏依据,不合史实,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4.民国法学家王宠惠曾针对民国初年根本法制定过程中存
本文标题:陕西省20182019学年渭南市临渭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6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