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地理必修下册期中考试考前训练1
高一地理(必修)下册期中考试考前训练1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分)1.冬小麦分布纬度比春小麦低,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A.周期性B.灵活性C.季节性D.地域性2.关于农业分类及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B.商品农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C.粗放农业即指劳动投入较多的农业D.自给农业专指投入劳动较多的水稻种植业3.下列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中,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是()A.美国B.加拿大C.澳大利亚D.阿根廷4.下列有关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的农业一定属粗放农业B.水稻种植业是技术密集型农业C.我国没有混合农业D.自然条件是农业必要的投入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东南亚发展水稻种植业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B.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C.新西兰是世界羊毛出口最多的国家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牧羊业属于同一种农业地域类型6.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7.某大型电视机生产厂近年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新建了VCD、录象机、计算机分厂,有些产品已远销到欧洲,企业的这种增长战略属于()A.横向一体化B.纵向一体化C.多样化D.单一化8.关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部门以微电子工业为主B.大多分布在原有工业基础交好的大中型城市C.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D.资本集中程度较高,规模效益大9.下列属于鲁尔区发展条件的是()A.丰富的铁矿资源B.便利的海洋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资源D.广阔的消费市场10.下列工厂中存在着投入——产出联系的是()A.皮革厂、纺织厂B.炼铁厂、炼钢厂C.化工厂、电镀厂D.糕点厂、家具厂11.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是因为()A.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自然要素的投入B.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C.工业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完全不同于农业D.工业生产需要工人和技术人员等12.下列工业区位必须考虑远离居民区、农田,设置在居民区下风向的是()A.精密仪表厂、化工厂B.皮革厂、造纸厂C.有色金属冶炼厂、炼油厂D.发电厂、钢铁厂13.某地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达,该地区应优先发展()A.资源密集型工业B.劳动密集型工业C.资金密集型工业D.技术密集型工业14.为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现在工业生产的方式是()A、进行标准化产品的生产B、小批量进行定制产品的生产C、大批量生产卖给所有的顾客D、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15.下列工业部门出现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时期的是()A.电子计算机工业B.纺织工业C.钢铁工业D.飞机制造工业16.影响下列工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①印刷厂②电器装配厂③炼铝厂④水果罐头厂A.①原料②动力③劳动力④市场B.①动力②劳动力③原料④市场C.①市场②劳动力③动力④原料D.①原料②动力③市场④劳动力17.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镇工业布局示意图,从保护环境方面考虑,图中四个工厂布局合理的有()A.印染厂B.火电厂C.钢铁厂D.炼油厂18.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指的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淮北市、华西村均为聚落C.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聚落都在不断的成长壮大D.聚落的结构形态主要由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决定,与自然条件无关19.世界主要的城市群和城市分布在()A.日本沿日本海一带B.美国东北部太平洋沿岸C.60°N以南的欧洲地区D.黄河沿岸20.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A.气候干旱的地区B.气候湿润的地区C.高纬度气候凉爽的地区D.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21.以下各组城市中,符合“交通——宗教——资源”排列顺序的是()A.石家庄——大庆——拉萨B.株洲——麦地那——匹兹堡C.伯明翰——麦加——郑州D.宝鸡——曼彻斯特——大同22.现在有些城市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想让公共汽车多挣点钱C.抑制私人出租车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2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具体措施有()A.限制并逐步取消大城市B.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要排放工业“三废”C.把大城市转移到郊区D.扩大城市绿化带,发展多层高架道路24下列航线中属于世界比较繁忙的是()A.北大西洋航线B.南太平洋航线C.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麦哲伦海峡至北美西岸各港口的航线D.南印度洋航线25.下列属于铁路运输特点的是()A.速度较快,运量较大B.速度最快,连续性最好C.机动灵活,周转最快D.速度最慢,运价最低26.京九铁路沿线著名的风景区有()A.井冈山B.庐山C.黄山D.大别山27.陇海线和京沪线、京广线、宝成线交汇的城市依次为()A.徐州、郑州、宝鸡B.郑州、徐州、西安C.徐州、洛阳、宝鸡D.郑州、洛阳、宝鸡28.有关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海港,可兼作河港B.三角洲地区坡度平缓,导致水流分叉多,对港口极为有利C.三角洲地区坡度平缓,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城市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D.三角洲地区坡度平缓,与上海港口建设关系不大29.电子邮件的最大特点是一种()A.同传真性质一样B.交通运输形式C.人到人的通信方式D.同电话性质一样30.合肥市的城市道路网格局是()A.环行放射式B.方格-环行-放射式C.线形D.方格式二.双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3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A.机械化水平高,但多小型机械B.水利工程量大C.单产低,商品率也低D.小农经营,科技水平低32.塑料大棚种蔬菜,花卉的种植农业属于()A.密集农业B.粗放农业C.自给农业D.商品农业33.我国加入WTO后,下列产业部门将具有一定优势的是()A.纺织业B.汽车制造业C.服装业D.金融保险业34.有关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许多地区的经济开发区往往是先建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建厂B.由于汽车生产的联系已经全球化,汽车工业不会形成工业地域C.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缺乏投入—产出的联系,因此不会形成工业地域D.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往往由于工业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35.有关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新兴工业多为重工业B.传统工业区多大规模企业,新兴工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C.新兴工业多分散型分布,传统工业多以集中分布为主D.新兴工业资金集中程度高,传统工业资金集中程度低36.下列属于新兴矿业城市的是()A.大连B.攀枝花C.西昌D.大庆37.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因有()A.市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B.大城市环境恶化C.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下降D.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38.关于城市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交通的重点是货运B.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占用大量的面积和空间C.城市交通点、线、面紧密结合D.城市不同,但都应有相同的城市道路网39.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交通运输B.走亲访友C.商业D.旅游40.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区位因素是()A.自然条件B.社会因素C.经济因素D.科技因素三.综合题(共50分)41.读图4-10的某城镇现状图,拟在A、B、C、D、E五地建立火电站、钢铁厂、化工厂、服装厂和自来水厂5个工厂,选择正确的厂址并说明理由。(10分)42.读“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简略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1分)工厂名称代号主要理由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服装厂自来水厂(1)图中字母表示的城市密集地区是: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2)从自然条件看,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半球中低纬度的______和平原地带,而高纬度地区、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__地区城市很少。(3)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城市的分布与______、的分布是一致的。(4)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外延伸,形成______和______,这是当今世界城市分布的新特点。43.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某城市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斜线部分为居民区,空白部分为新建化工厂、钢铁厂的选址范围,回答下列问题:(5分)(1)从保护居民区水源角度考虑,工厂选址较为合理的是______图和______图。(2)从保护居民区空气质量的角度考虑,工厂选址较合理的是______图和______图。(3)综合考虑,工厂选址较合理的是______图。44.读图,回答问题:(10分)(1)该图所绘的是我国哪条大河的入海口地区。A市的名称。(2)该地形是在外力作用中的作用和作用下形成的。(3)A城市的港口通过干流和、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集散客货流。(4)A城市的钢铁公司设在港区的原因就是利用该港方便的条件进口铁矿。该钢铁公司的铁矿石主要从、、印度等国进口45.读图回答(9分)(1)图中数码代表的国家②________③________(2)经济特区C________D________(3)图中铁路名称A________B________(4)A铁路对香港的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A铁路与长江交汇的城市是________B铁路与长江交汇的城市是________46.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5分)t1t2t3t4城市郊区(1)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必修下册期中考试考前训练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78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