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卷5
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卷物理(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共三大题17小题。另有一道附加题。全卷重力加速度均取g=10m/s2。所有的题目都解答在答案卷上,考试结束后只要将答案卷上交)一、不定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各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选错、不选得0分。)1.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2.一个静止的质点,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恒力F1、F2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撤去其中一个力,则质点在撤去该力前后两个阶段的运动分别是A.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D.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3.如图所示是一个玩具陀螺。a、b和c是陀螺外表面上的三个点。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ω稳定旋转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和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a、b和c三点的角速度相等C.a、b的角速度比c的大D.c的线速度比a、b的大4.如图所示,一只钢球从一根直立于水平地面的轻质弹簧正上方自由下落,从钢球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钢球运动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动能一直在减小B.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减小C.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D.重力势能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总量一直保持不变5.某人将重物由静止开始举高h,并获得速度v,不计空气阻力,则在这个过程中:命题人:陈炜烜审核:张滨2009.7.8第4题图第3题图A.重物所受合外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重物机械能增量B.人对重物所做的功等于重物机械能的增量C.重物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增量D.重物所受合外力做的功等于重物动能的增量6.某同学设想驾驶一辆“陆地-太空”两用汽车,沿地球赤道行驶并且汽车相对于地球速度可以增加到足够大。当汽车速度增加到某一值时,它将成为脱离地面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航天汽车”。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地球的半径R=6400km,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在地面上速度增加时,它对地面的压力增大B.当汽车速度增加到7.9km/s时,将离开地面绕地球做圆周运动C.此“航天汽车”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周期为24小时D.在此“航天汽车”上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7.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分别从A、C两地由静止出发做加速运动,B为AC中点,两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且al<a2,若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t乙,则t甲与t乙的大小关系为A.t甲=t乙B.t甲>t乙C.t甲<t乙D.无法确定8.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学校电梯房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的测量挂钩向下,并在挂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N的钩码,在电梯运动过程中,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出如图所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可知下列说中法正确的是A.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超重状态,从时刻t3到t4,钩码处于失重状态B.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从时刻t3到t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C.电梯可能开始在15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楼。D.电梯可能开始在1楼,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5楼。9.如图所示,一轻绳通过无摩擦的小定滑轮O与小球B连接,另一端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小物块A连接,杆两端固定且足够长,物块A由静止从图示位置释放后,先沿杆向上运动.设某时刻物块A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A,小球B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B,轻绳与杆的夹角为θ.则A.vA=vBcosθB.vB=vAcosθtF/Nt1t2t3t4010第8题图第7题图第9题图θC.小球B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物块A增加的动能D.当物块A上升到与滑轮等高时,它的机械能最大10.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找出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小球在O点对准前方的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O与A在同一高度,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分别是123vvv、、,不计空气阻力,打在挡板上的位置分别是B、C、D,且::1:3:5ABBCCD。则123vvv、、之间的正确关系是:A.123::3:2:1vvvB.123::5:3:1vvvC.123::6:3:2vvvD.123::9:4:1vvv11.如图(甲)所示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a、b、c、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最终恰好静止在O点上,并使该处下凹,此时网绳dOe、bOg上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乙)所示.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小为A.2mgB.mg23C.mgD.mg212.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间动摩擦因数2.0,A物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水平向右拉细线,若最大静摩擦力约为滑动摩擦力,下述中正确的是(g=10m/s2)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B.当拉力F12N时,A相对B滑动C.在绳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拉力F达到一定值时,A有可能相对B滑动D.在绳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二、实验题(共10分。)13.(1)(4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第12题图第10题图(甲)(乙)第11题图B.用图示法作出各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标度C.若F1、F2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N,则合力的大小也一定增加1N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2)(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锤牵引一条纸带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清晰的点,如下图所示,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并在纸带上连续取3个相邻的点,按时间顺序依次标为A、B、C,量出A、B间的距离为1s,B、C间的距离为2s,O、B间的距离为l,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重力加速度为g。如果重锤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那么,本实验的这些测量数据要满足的关系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2分。解答时应画出必要的受力图,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原始方程。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9分)“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为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奔月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已知“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轨道近似圆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飞行周期为T,月球的半径为R,已知引力常量G,试求:月球的质量M是多少?15.(10分)如图所示,以v0=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T=2.5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s0=20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1=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2=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安全速度为vm=11.5m/s,该车司机准备采取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赶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1)你能否用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司机这种做法安全吗?(2)(如果不安全,那么为保证汽车能安全通过路口,请你对司机提出合理化建议.)16.(10分)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0kg,吊椅的质量为10kg,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22m/sa上升时,第16题图第15题图20m2s1s(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210m/sg。)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17.(13分)如图所示,AB为1/4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3m,A点为1/4圆弧轨道的顶端,A点与圆心O在同一水平面上。BC为粗糙水平轨道,滑块与BC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µ=0.5,BC长L=2m。CD是倾角为θ=030光滑斜轨道。一质量为m=3kg小滑块从A点以v0=2m/s的初速度沿AB圆弧滑下,(斜轨道与水平轨道交接处有一段很小的圆弧,滑块经过交接处时与轨道的碰撞所引起的能量损失可以不计,g取10m/s2)求:(1)滑块第1次经过光滑圆弧最低点B点时,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N的大小.(2)滑块沿光滑斜轨道CD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3)滑块最后停止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附加题(10分)(本题10分,基本做对才能得分。只有前面正卷部分能做到75分以上,所得的附加分才能加入总分,总分最多加到100分)18.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轨道组成,B、C、D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C间距与C、D间距相等,半径12.0mR、21.4mR。一个质量为1.0m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012.0m/sv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B间距16.0L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0.2,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试求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3R应满足的条件。(重力加速度取210m/sg,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ACDCBDO第17题图030R3D附加题图参考答案16.解析:解法一:(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ammgmmF椅人椅人-2①3分N420F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N420'F②1分(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amgmNF人人-③3分FF(m人+m椅)gaN003N④1分解法二: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N。(3)滑块最终只能停止在水平轨道上,从开始到停止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2210AmvsfmgR总.....................................(8)2分根据(2)小题中的相关数据,可求得m4.6总s................(9)1分m4.6总s,表示滑块在水平轨道上通过的路程为6.4m,由于BC长为2m,所以最终滑块停止的位置到距离B点的距离为1.6m....................(10)2分解得R3=27.9m⑩综合I、II,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m4.03R0或m27.9m1.03R⑾
本文标题:高一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卷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0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