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5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说明: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请将单项选择题答案按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近十年长篇小说的创作周南焱长篇小说创作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出版数量持续增长,1998年至今,更保持了年产量逾千部的旺盛态势。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著名学者於可训认为,近十年来长篇小说的“井喷”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政府鼓励创作长篇小说、儿童文学和影视作品,刺激了出版社对长篇小说的生产。以前各种文体还会有调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长篇小说就处于优先生产的地位。同时,群众自发性写作也成为长篇创作的重要力量,比如知青一代、离退休群体利用丰富经历写回忆性作品,这类创作可能占到长篇总数的六成以上。出版渠道增多,出版、发行机制的转变,也促进长篇小说迅猛发展。相对于业余创作,一批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成名的作家在近10年开始转型写长篇,像张承志、韩少功、王安忆等都是这样,把短篇集中起来。把已经表达过的经验、思想凝聚起来,创作出长篇小说。相较业余创作,这批作家代表了近10年长篇小说的艺术水。中国人偏爱历史题材,但以往作家创作长篇拘泥于历史教条,近10年来,长篇小说在这方面呈现出新特点,像莫言、刘震云创作的一些长篇《檀香刑》、《故乡面与花朵》,也采用历史题材,但强调历史的日常化和偶然性。另外,出现一批怀旧式的作品,像《激情燃烧的岁月》《血色浪漫》。跟纯粹的怀旧作品不同,他们不是原封不动地再现历史,而是重新理解、咀嚼我们追逐过的理想。还有一类作品尽管也写英雄人物,但更注重传奇性。过去爱把英雄行为放大,忌讳暴耄英雄的弱点;现在则把英雄被遮蔽的一面给展示出来,有意识地突出英雄身上符合人性的性疆缺点。像《亮剑》这类小说,主人公满口粗话,动不动就骂人,却使人物形象看上去显得更真实、丰满。此外,一批有关帝王将相的长篇纷纷涌现,电视剧一度充斥这类作品。尽管每年这么多的长篇小说问世,但要挑出真正优秀的作品还真难。於可训说,出手太快、心态浮躁是作家们的普遍创作特征。很多青年作家刚出道就写长篇小说,同时,作家创作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大部分作家主要靠稿费养活自己,写得太快,一年出一部长篇小说很普遍。於可训说,不少作家缺少思想底蕴,缺乏高雅修养,甚至以无知为荣。只有少数像张承志、韩少功等作家在坚持从事严肃创作。於可训对当下热门的80后作家并不看好,觉得他们不好好修炼就不会有前途。1.下列表述,不属于说明近10年来长篇小说的“井喷”的原因的一项是A.长篇小说创作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10年来,保持了年产量逾千部的旺盛态势。B.政府的鼓励刺激了出版社对长篇小说的生产,使长篇小说处于优先生产的地位。C.业余作者已经成为长篇创作的重要力量,其长篇小说产量可能占到长篇总数的六成以上。D.出版渠道增多,出版、发行机制的转变,也促进长篇小说迅猛发展。.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名的作家,近10年来基本是把他们已经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加以扩充,创作出长篇小说。B.十多年前,作家漠视历史题材,他们的长篇创作拘泥于历史教条。C.现在读者们非常欢迎表现日常化和偶然性历史的怀旧作品。D.近十年来的一些注重英雄人物传奇性的作品,不再忌讳表现人物的性格缺点。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在长篇小说数量多而优秀作品少,主要是因为作家们出手太快、心态浮躁。B.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作家既拿工资又拿稿费,不用忙于生计,所以容易写出好作品。C.80后作家只有增加思想底蕴,加强审美修养,提高知识水平,端正创作态度,才有可能在创作上有好的前途。D.现在像张承志、韩少功那样坚持从事严肃创作的作家并不多,他们代表了近10年长篇小说的艺术水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予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Ks5u.com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①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曰:“程氏责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倬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这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众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选自《后汉书·刘翊传》)[注]①种拂,东汉名臣种嚣之子。②申甫。种拂之子。4.对卞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策.马而去策:鞭打B.引.为功曹引:引领C.则被.佞倖之名也被:承受D.乃举翊为孝廉,不就.就:到任5.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翊重义守德行为的一组是(3分)①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②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③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④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⑤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A.①③⑥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⑤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稃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儒家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2)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溪桥晚兴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8.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5分)9.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1)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父亲的拥抱雪小禅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北京开会。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事业有成,爱好写作,我们都很羡慕他。但是他说,他有一个不听话的儿子,儿子十八岁了,学习不好,打架斗殴,而且从来不和他进行交流。一路上他说的都是他儿子的不好。但我知道,他的儿子就在北京,在一家体校里学习武术,他说,没有办法了,只好选择一个他喜欢的东西让他学习,他一直说自己的儿子大脑简单四肢发达,还说自己常常对他拳打脚踢,善至,他觉得儿子不是他的儿子,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骄傲。他就这样不停地说自己儿子的缺点,到最后,我都认为他儿子就是一个“孺子不可教”的男孩了。开完了会,我们要往回走,他问我:“你不想在北京转转?”那时已经下午了,我们赶回去天也差不多应该黑了,何况,我不想一个人逛商场。商场好多名牌都打折呢,你们女孩子不是最爱逛商场吗?”他一直劝我。我不明白他什么意思,司机开着车在北京兜着圈子,我看着反光镜中他平静的脸,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坚持让我去逛商场?突然,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儿子在北京!他要去看他儿子,可是,他又不好意思开口!我说:“我们去看看你儿子吧,既然到了北京,看看他有什么需要的?”看他做什么?,’他还嘴硬着,“反正他又不想见我。他最烦我了。”他的司机说话了:“老总,你说得可不对,前几天孩子还给嫂子发了一条短信,在短信中嘱咐你少喝酒呢,嫂子念给你听的时候我看你梃高兴的。”他嘴软了,还是坚持,“他小子从来不给我打电话发短信。”“去吧去吧。”我说,“我也想看看他。”其实,我是要给他一个台阶下。他掏出手机,给他儿子打电话,用很严厉的口气说:“你出来下,在大门口等我,我有点东西给你。”“东西?饿没看到他有什么东西啊?接着,他把自己西服上的领带解了下来,然后回头说:“我儿子十八了,也是个大人,给他条领带如何?”我笑了,此时,他在我面前像个没主意的孩子。终于到。了,早早地就看到校门口有一个在风中站着的少年,又瘦又高的。车到了门口,他下来,走向儿子,儿子低着头,像犯了什么错,突然,他做了一个让我们都想象不到的动作,他过去,拥抱了他的儿子一下,然后把领带给了他!然后他转身上车,说:“走!”回过头,我看到站在风中的儿子泪流满面,他没有回头,但从反光镜中,我看到他的眼角流出眼泪。他不好意思了,呆了好久对我说,其实,他小时候和他儿子一样不听话。我没有笑他,假装没看到他流眼泪。我知道。那个父亲的拥抱,胜过了所有的万语千言。父与子血脉相通,父子之间性格相似,所以容易有冲突,彼此心中的爱不知如何表达,所以父子之间有矛盾。然而父亲的拥抱,让一切隔闵随风逝去。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位事业有成,爱好写作的中年男子,但在教育子女上却不成功。B.小说中的儿子学习不好,打架斗殴,从来不和父亲交流,说明父子之间缺乏沟通。C.父亲认为儿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是父亲以世俗标准看待儿子成长的结果。D.父亲想去看儿子.这是血脉相连的父子亲情;但又说不出口,这是因为虚荣心作怪。E.父亲给儿子打电话口气很严厉,说明儿子平时与他感情不好,以致父子关系不亲密。12.本文篇幅短小,却成功塑造了一位爱子情深的父亲形象。试从运用描写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13.小说题目叫做“父亲的拥抱”而开始用了较长的篇幅写父亲对儿子的负面介绍,这是不是离题?为什么?(6分)14.小说最后说“父与子血脉相通。父子之间性格相似,所以容易有冲突,彼此心中的爱不知如何表达,所以父子之间有矛盾”,那么,作为儿子,应该怎样来化解这种冲突,缓解这种矛盾呢?(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西北民歌大师王洛宾当今在中国大陆被尊称为”西北民歌之父”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一生编曲作词接近千首。他的作品之中,例如《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马车夫之歌》、《哪里来的骆驼队》、《达坂城的姑娘》……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多少能够唱出来的歌曲。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更是人人知晓,至今流传。一般人只知道这是边疆民歌,却不知词曲背后另有故事。王洛宾于公元1913年出生在北京,193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那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初创年代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1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