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随堂练习1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A.弭.(ér)服贴.(tiē)拗.开(ǎo)鞠躬尽瘁.(cuì)B.瘐.毙(yǔ)搭讪.(shàn)惦.量(diàn)召.公(shào)C.两讫.(qì)惬.意(qiè)壅(yǒnɡ)轻手蹑.脚(niè)D.燥.热(zào)晦.气(méi)打烊.(yànɡ)悚.(sǒu)二:课堂点击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体史书,共21卷。传为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2、对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治理B、是以事行而不悖悖:违背C、故天子听政听:处理,判断D、国人谤谤:毁谤3、与“师箴”中“箴”字用法相同的是()A、晋军函陵B、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C、越国以鄙远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4、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以告,则杀之。(2)道路以目。(3)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4)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A、(1)句和(3)句相同,(2)句和(4)句相同B、(1)句和(4)句相同,(2)句和(3)句相同C、(1)句和(4)句相同,(2)句和(3)句不同D、(1)句和(3)句不同,(2)句和(4)句相同以下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A、人民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人的财富、用度,于是就产生出来了。B、人民的有口,就如同土地的有山川,人的财富、用度,于是就产生出来了。C、人民有口,就好像土地有山川那样,人的财富用在这里,也产生在这里。D、人民有口,就好像土地上有山川那样,人的财富、用度是从山川中产生出来的。6、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A、如果堵住人民的口,那么谁与你在一起呢?B、如果堵住人民的口,他们与你能在一起多长时间吗?C、如果堵住人民的口,那么能有几个人和你在一起呢?D、如果堵住人民的口,他与你能一起多么久呢?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召公是当时具有政治眼光的统治者之一,他已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B、文章的重点是召公的劝城之辞,说理运用“川壅而溃”的比喻,形象而贴切。C、本文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对人民持不同态度的结果,很有说服力。D、周厉王是个极其残暴的统治者,对于敢指责他的人,他就派巫者去杀了他们,因此人民都不敢说话了。三、选段在线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吾能弭谤矣弭谤:消除批评B、是障之也障:堵塞C、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决:决定D、是以事行而不悖悖:违逆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A、防民之中,甚于防川B、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C、长于臣D、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A、亲戚补察B、虢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C、为民者宣之使言D、犹土之有山川也四:延伸拓展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①。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②也;妾之美我③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练习:1、下列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A、邹(zǒu)忌朝(zhāo)服衣冠(guān)形貌昳(yì)丽B、谤(bàng)讥期(qī)年之后皆朝(cháo)于齐八尺有(yǒu)余C、进谏(jiàn)门庭(tíng)若市时时而间(jiàn)进复问其妾(qiè)D、窥(kuèi)镜王之蔽(bì)甚由此观(guān)之孰(shóu)视之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C、邹忌修八尺有余。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吾妻之美我者也,私.我也。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D、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字相同的一组是()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其一犬坐于前③殚其地之出④君将哀而生之乎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⑥木格贮之A、①②④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王之蔽甚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暮寝而思之。B、燕、赵、韩、魏闻之。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宋何罪之有?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C、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D、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五:欣赏顿悟偷桃童时赴郡试,值春节。旧例,先一日各行商贾,彩楼鼓吹赴藩司,名曰“演春”。余从友人戏瞩。是日游人如堵。堂上四官皆赤衣,东西相向坐,时方稚,亦不解其何官,但闻人语哜嘈,鼓吹聒耳。忽有一人率披发童,荷担而上,似有所白;万声汹涌,亦不闻其为何语,但视堂上作笑声。即有青衣人大声命作剧。其人应命方兴,问:“作何剧?”堂上相顾数语,吏下宣问所长。答言:“能颠倒生物。”吏以白官。小顷复下,命取桃子。术人应诺,解衣覆笥上,故作怨状,曰:“官长殊不了了!坚冰未解,安所得桃?不取,又恐为南面者怒,奈何!”其子曰:“父已诺之,又焉辞?”术人惆怅良久,乃曰:“我筹之烂熟:春初雪积,人间何处可觅?惟王母园中四时常不凋谢,或有之。必窃之天上乃可。”子曰:“嘻!天可阶而升乎?”曰:“有术在。”乃启笥,出绳一团约数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掷去;绳即悬立空际,若有物以挂之。未几愈掷愈高,渺入云中,手中绳亦尽。乃呼子曰:“儿来!余老惫,体重拙,不能行,得汝一往。”遂以绳授子,曰:“持此可登。”子受绳有难色,怨曰:“阿翁亦大愦愦!如此一线之绳,欲我附之以登万仞之高天,倘中道断绝,骸骨何存矣!”父又强呜拍之,曰:“我已失口,追悔无及,烦儿一行。倘窃得来,必有百金赏,当为儿娶一美妇。”子乃持索,盘旋而上,手移足随,如蛛趁丝,渐入云霄,不可复见。久之,坠一桃如碗大。术人喜,持献公堂。堂上传示良久,亦不知其真伪。忽而绳落地上,术人惊曰:“殆矣!上有人断吾绳,儿将焉托!”移时一物坠,视之,其子首也。捧而泣曰:“是必偷桃为监者所觉。吾儿休矣!”又移时一足落;无何,肢体纷坠,无复存者。术人大悲,一一拾置笥中而阖之,曰:“老夫止此儿,日从我南北游。今承严命,不意罹此奇惨!当负去瘗之。”乃升堂而跪,曰:“为桃故,杀吾子矣!如怜小人而助之葬,当结草以图报耳。”坐官骇诧,各有赐金。术人受而缠诸腰,乃扣笥而呼曰:“八八儿,不出谢赏将何待?”忽一蓬头童首抵笥盖而出,望北稽首,则其子也。以其术奇,故至今犹记之。后闻白莲教能为此术,意此其苗裔耶?《聊斋志异(卷一)》思考本文的精彩之处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完成的?六、探究性学习:整理中国古代重视“民”的言论,探讨其中的“民本”思想,再谈及它的现实意义。参考资料:生活于战国中后期的孟子(约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04年),由于时代不同及学术发展的原因,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学说及德政主张,从而超越了孔子。孔子的仁爱更多的侧重于伦理意义,政治上企图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表现得有些保守。而孟子立足“以民为本”的原则,将其更多地应用于政治之中,以内圣之学开启了外王之道,如其言得民心(亦即王天下)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所以大过人者,无他,善推其所为而矣。”(《孟子·梁惠王上》)他对梁惠王、齐宣王、滕国公都说过仁者无敌的道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苟兴仁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孟子·滕文公下》)同时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和现实社会的要求。进而提出了丰富而具体的“仁政王道”思想——-这也是孟子政治学说的中心思想。网络学习: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与晏子的民本思想:召公谏厉王弭谤一、语言积累1、B二、课堂点击1、国别左丘明2、D3、A4、C5、D6、C7、D三、选段在线1、D2、B3、D四、延伸拓展1.C2、D3、C4、B5、C6、C参考译文邹忌身高六尺有余,仪表俊美,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比,谁美?”妻子说:“您太美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来了一位客人,坐下交谈时,他就问客人说:“我和徐公比,谁美?”客人回答说:“徐公可不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一番,自认为不如徐公,又对着镜子照了照,觉得相差很远。晚上,睡在床上,心里琢磨着,认识到:“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人有求于我。”于是,他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偏爱我,我的妾割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便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个城邑,嫔妃、近臣都偏爱大王;朝廷大臣都害怕大王;全国人民都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实在太深了。”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文武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错误的,给上赏;书面提出劝谏的,给中赏;在大庭广众之中议论批评我,传到我耳朵里的,给下赏。命令刚刚宣布,文武百官纷纷前来提出批评意见,好象市场和庙会那样拥挤。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有人来提意见。过了一年,虽然想提意见,但是也提不出什么了。燕、赵、韩、魏四国听到这种情况,都来朝拜齐国,这就是所谓:身在朝廷,修明国内政治,不用出兵,就能战胜敌国,使别国臣服。五。参考译文我年轻时到省城参加考试,正赶上过春节。旧时风俗,春节头一天城里各行各业的商家店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随堂练习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1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