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语文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练习3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练习3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了解解决解放浑身解数慷慨解囊B.桎梏稚嫩对峙不容置喙停滞不前C.发掘崛起倔头一蹶不振大放厥词D.记载载重刊载载誉归来载歌载舞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肥沃隐讳繁琐发扬广大雕虫小技B.真谛抨击萌芽史无前列蓬勃发展C.震惊辉煌自卑奇迹淫巧目不暇接D.厮杀追溯寒暄计日程功开门揖盗3.下列关于加粗词含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而近代科学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世界人类的生产力。②你就会深深地敬仰这些西方的科学家对中国有多么大的影响。③中国卫星上天是1971年,这又是一个震惊世界的科技成就。④中国的半导体元件,集成电路,每一个做出来都使得世界的科技界震惊。A.①②含义相同,③④含义相同。B.①②含义不同,③④含义相同。C.①②含义相同,③④含义不同。D.①②含义不同,③④含义不同。4.下列语句空白处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受到这许多________,中国人产生了一些自卑感。②中国在1956年建了第一个反应堆,是________苏联的帮助设立的。③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年轻人不能向视野________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才能。A.凌辱经过宽阔B.凌辱通过广阔C.侮辱通过广阔D.侮辱经过宽阔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大学士倭仁认为西方那些东西只是雕虫小技而已,不是真正最重要的思想方面的发展。B.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文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至此,围绕“CHDTVReady”的商标标识之争尘埃落定。C.魏明伦真是妙手回春,他改编的《潘金莲》,将传统小说中的一个荡妇变成了一个追求妇女个性解放的新形象。D.为什么国有企业难以遏制管理局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关键在于缺乏制度化约束,权力失去监督。6.对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名人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A.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建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筑家和工程师。B.培根(1561-1626)英国政治家、哲学家、语言大师。C.笛卡尔(1596-1650)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近代数学之父”。D.徐光启(1562-1633)明代科学家,科学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和天文学为最突出,最早把欧洲数学引入中国。阅读下段文字,完成7-12题。大家都知道,中国古时候有所谓四大发明,就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在17世纪初,英国有位大哲学家培根,他对欧洲以后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曾说过,当时并不知道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可是他知道这些发明对于人类的历史有巨大的影响。所以他在一篇文章上讲,没有一个王朝、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伟人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有这三个发明这么大。为什么呢?他说印刷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学;火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战术;指南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航海术。刚才我讲1400年的时候,中国的技术超过了西方,历史学家都同意。在那以前亚洲与欧洲的科技交流是很困难的,有时是通过海路,有时是通过陆路,即所谓丝绸之路。可是这许多交流的方向都是从亚洲传到欧洲。在那以后的200年,就是1400年到1600年。明朝的时候,这200年之间中国是(甲)落后了。到了1600年前后,明朝的皇帝要请一些传教士从澳门把造火炮的技术引到北京来,这就代表在那200年之间,西方在技术的发展上已(乙)超过了中国。在这200年之间欧洲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出现了很多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如达·芬奇、哥白尼、卡瑞、那皮尔、弗兰西斯·培根、伽利略、开普勒、哈维、笛卡儿等等,这许多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可以说是在欧洲创造出来了肥沃的土地,使得以后的近代科学可以在欧洲萌芽。可以说在这200年间,中国停滞不前,而欧洲是向前飞跃。这个飞跃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种空气,产生了一个社会的体制,产生了一些学术的动向,使近代科学在17世纪首先从欧洲开始了。7.本段文字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段开头引用培根的论述来说明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可是这许多交流的方向都是从亚洲传到欧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大大地”“远远地”是从文中甲、乙两处抽出来的,它们分别应该放在何处?两者的位置是不能互换的,为什么?甲处________;乙处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00年的时候,中国的技术超过了西方,历史学家都同意”,加上“历史学家都同意”,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个飞跃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种空气,产生了一个社会的体制,产生了一些学术的动向”句中的“一种空气”“一个社会的体制”“一些学术的动向”分别指什么?请结合文中的信息和一些历史知识来回答。一种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一个社会的体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些学术的动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一窗山海吴韦材①人的生活目标,往往决定他对风景的看法。②然而人人看法有异。就如有朋友说,山海只是属于假期的,是一种遥远的风景。③还有些朋友,当看到某些挂历上的遥远之处,就会向往住在那里的人们,说他们幸福,能世世代代拥有好空气、天然的水、无污的宽阔土地,还有真实又自然的食物。但假如那时真有一位能神给予法力让他眨一下眼就梦境成真,我打赌他眼睫毛都不敢动一下。并非风景遥远,而是,向往只不过是都市人一种用来松弛身心的精神瑜珈,尤其在冷气房里,在场面撑得十分疲倦的会议之后,在周末刮着狂风下着暴雨的窗外,心里有点毫无着落的感觉涌来,那种都市人常有的习惯性风景幻想,就会变成虚拟场面。④我想,对于风景我是绝对执著的。风景的虚实其实都在于那个人自己的感受。有些人不满15岁就向自己许下承诺,非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干出一番事业闪烁峥嵘不可。这么美好的理想也真叫人动容,只可惜35岁之后再去找回这些人,就知道周而复始的不过是黄粱影子。⑤也有人,或许很早就向往另端无边的宽阔,这有时也许会让我们看到一些早熟的诗人或灵气浪漫的画家。可惜预告片虽多,真正上演的机会甚少;有也是快上快下,大浪冲几回,社会出入口处只有整齐的队形。⑥现实就是如此。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该重新衡量环境的选择时,身边的种种现实,早已架构成层层阻碍。况且,人一出世就有许多等着接收的附赠品,宗室籍贯、文化背景,以及许多不能脱身的责任与承诺,通常都是在人还没有能力为自己编剧之前就纷纷而至的。戏演下来,就给自己无法离场的借口,除非大限突至。就算年轻人向往翅膀,年幼少小也无可奈何,只得渐渐投入现实,不久也就同而化之。什么当年看法,什么第三种角度,统统置于脑海底层,要它重浮见光,恐怕真要等到老去,偶尔站在窗旁还要有颗流星经过的晚上才有机会了。⑦其实也没有谁是不能离场的。世界不会因谁的离开把头扭转一下。我们从小就向往的风景,也一直都处在它们该在的地方,关键只是“可有勇气接近它”。我想人人都该清楚这个事实:“我活着的价值就只有我自己最清楚,甚至不是我的神。”就凭这点,谁都可以重新编剧并设换场景,这片不行,只要还有勇气,当然,还要有条件,就该速换速决了。就如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说的:“取道于迟疑徘徊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存在之室。”⑧真要一窗适合自己的山海,除了你自己,真的,没人能给你。(原文有改动)1.文中的“风景”具有双重含义,请给予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开头说,对风景的看法“人人看法有异”。文章是如何展开阐述的?请梳理层次,列点陈述每一层次的内容。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3.作者在第⑥段中说:“戏演下来,就给自己无法离场的借口……”在第⑦段中又说:“其实也没有谁是不能离场的。”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以“一窗山海”的风景作比喻,贴切、形象。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最后一段作者用自己的认识印证了这一观点。B.“在场面撑得十分疲倦的会议之后,在周末刮着狂风下着暴雨的窗外,心里有点毫无着落的感觉涌来”,表现的是现代都市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烦躁不安的心理。C.没能觅得“一窗适合自己的山海”是不幸的,“等到老去,偶尔站在窗旁还要有颗流星经过的晚上”回想起来,就难免有“少小无成老大悲”的况味。D.“取道于迟疑徘徊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存在之室。”作者给塞万提斯这句话赋予了深刻的哲理含义,表明了缺乏勇气就永远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的道理。E.文章采取随笔的形式,语言生动,文思敏捷,具有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表现了对人生之“风景”的思索与追求,读之妙趣横生而又含义隽永。微型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许多人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我们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请以“向往远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参考答案:1.B(A解数:xiè,其他都读jiě;C倔头:juè其他都读jué;D“记载、刊载”读zǎi其他读zài)2.D(A“广大”应该为“光大”,B“史无前列”应该为“史无前例”,C“奇迹淫巧”应该为“奇技淫巧”)3.B(影响①是动词,影响②是名词)4.C(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凌辱:欺凌,侮辱。通过:借助某种手段或方式等达到某种目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经历等。“宽阔”不能与“视野”搭配)5.C(妙手回春;一般形容医术高明)6.C(应该是“哲学之父”)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1400年到1600年,中国科技落后于欧洲。8.文中开头引用一个外国人对四大发明的评价就更能有力地说明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技确实是超过西方的,同时也为下文铺垫,与下文欧洲科技的巨大进步,中国科技却停滞不前形成鲜明对照。9.表现了作者对中国只是“送去”而不吸收先进文化技术的遗憾惋惜,点明了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10.甲处:大大地;乙处:远远地理由:“大大地”强调数量很大,程度很深;而“远远地”只是说明两者相差的距离长。11.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都同意了,这样就更具说服力。12.一种空气:文艺复兴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一个社会的体制: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一些学术的动向:近代科学在欧洲萌芽。拓展阅读1.(1)优美的自然风光、景物。(2)美好人生的目标、理想。2.(1)有的人向往的风景,仅是一种虚拟的幻想。(2)(和虚拟的幻想相似,)有的人很早就抱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但终究没能实现。(3)目标和理想夭折的原因,在于被现实环境和自身文化背景同化。(4)目标和理想的实现主要靠自己,要有勇气,能及时调节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练习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1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