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1人体内环境与稳态高中生物练习试题
第1页共8页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1: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2011·四川理综·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2.下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D.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210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②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将导致组织水肿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D.组织液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1和结构2中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同第2页共8页B.当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C液会减少C.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累积在C液中时,B液会增加D.当人进食1小时后,A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迅速升高4.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⑦D.③⑤⑥⑧⑨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B.酶C.pHD.渗透压7.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稳态需要由机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当血液的成分相对稳定时,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均保持不变9.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第3页共8页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10.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11.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二、填空题12.H1N1流感病毒会引起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1)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________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体现。(2)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________(细胞器)产生的能量除了使体温上升,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请写出下图中4处内环境第4页共8页成分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1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同时机体做出一定的反应来调节体温。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据图回答:(1)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体温调节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其它组织细胞不能分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研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Ⅰ.A瓶说明了培养基及培养过程不会产生TSH。将A瓶分别与其余的装置比较,可以得出哪些结论?①B与A瓶相比较说明:下丘脑不能分泌TSH;C与A瓶相比较说明:垂体能分泌TSH。②D与C瓶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E与B、C瓶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页共8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不能作用于其它组织细胞,其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本题所有给的材料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体现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页共8页0.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1: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解析】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有重要作用,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变为弱酸性,B错。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元分解,C错。剧烈运动时,血液中CO2增加,刺激了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强,D错。【答案】A2.D3.解析:根据表格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水肿。答案:B4.解析: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C液为组织液,1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两者不同;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组织液增加;当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在组织液中时,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从周围吸收水分导致B液减少;当人进食1小时后,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为了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胰岛素分泌增加。答案:A5.B解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细胞内或消化道内。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6.解析:血红蛋白和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中的成分。答案:D7.B8.C第7页共8页解析:在人体内,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只隔着毛细血管壁,水分和可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在二者之间双向交换;组织液还可以渗入具有盲端的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流到组织液,只能单向流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流入左右锁骨下的静脉汇入血浆中,也是单向流动。9.D解析:当血液成分相对稳定时,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仍然会发生改变。例如,体温会随环境温度改变而出现波动。10.C解析:考查内环境的概念以及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与周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成分之一是组织液,肌肉细胞之间是组织液,肌肉细胞间可通过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11.B12.解析: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液不能进入淋巴。答案:B二、填空题13.解析: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发烧现象产生时,线粒体产生能量增加,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所需,同时使体温升高。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组织液可以渗透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分别形成血浆和淋巴,然后汇集进入静脉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然后进入组织液,从而到达全身组织细胞。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2)线粒体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供能量、为合成相应抗体提供能量(3)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B、C对应内环境成分可颠倒)14.(1)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Ⅰ.②甲状腺激素能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③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Ⅱ.只有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负)反馈调节第8页共8页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1人体内环境与稳态高中生物练习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3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