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热点现象分析【现象一】关于新课程理念问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不缺理念,只缺行动;于是,有人提出来:我们不缺理念,只缺信念。【参考答案】:1、【分析】目前,许多教师认为,许多学校领导和教育人士也认为,新课程理念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倒背如流了,什么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倾听、个性化解读等等,然而,我们回头再看我们的常态课堂,却发现,在常态下的的教学行为仍然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学习杜郎口、东庐、洋思、后六之后,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做法很好,但不切实际。于是,便没有了下文。那么,到底我们该怎么办,针对自己的情况有没有进行具体认真的分析,有没有寻找切实可行的自我操作方案和方式,是不是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做改革,都是一团雾水。(2)课堂教学过程中,两头翘的现象时不时地出现。要么是课堂灌输现象依然比比皆是,要么是教师主导作用几乎无所适从。有的课堂上传统的优秀的讲授、示范教学受到了冷落,出现了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无意义的对话和活动;有的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作用得不到重视,教学结构显得十分单一;有的课堂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忽视了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基本组织,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以为,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很不深入,也就停留在学习阶段,没有真正的消化与吸收。也就是说,这是别人给你的,不是从自己心里长出来的。2、【建议】:(1)只有真正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高度重视教学之道与教学之术的关系,将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的基本方法融为一体,才能收获行动化理念,从源头解决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真正的理念是习得的,不是学得的。(2)需要认真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对接的关系,剔除呆滞僵化封闭的东西,辅之于灵动进步开放的改革手段。(3)必须重视和加强教研组建设,创建学习型共同体组织。教研组建设中的教研制度建设需要纠转有计划无落实或者有形式无实质现象,注重教学问题的针对性主体性系列性研究。要营造一种学习交流和自觉研究的氛围,促进课堂教学,将学习力作为专业发展的推动力来认识和推进。【现象二】关于校本培训问题,有一种现象是:活着,但不存在。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内驱力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参考答案】:1、【分析】:在教师培养对象报名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学校充分认识到意义所在,全面发动、高度重视并强势要求;一是有的学校几乎无动于衷,缺少正确定位和长远目光,草草了事。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一大批中老年教师因为已经是小高或中高职称了,内心就缺少了一种自主发展的迫切愿望,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再有,在更大的规模或层面上,常常为了培养和推出更多的年轻教师,一批中老年教师也就束之高阁,难有施展身手的机会。有的学校的校本培训虽然名目繁多,但是没有系列跟进,缺少推进深化的策略。如何重视一大批富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的作用,如何让他们始终保持青春的活力和生命力,这是一个校本培训中十分棘手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以为,我们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体验到自己工作的神圣感和幸福感,存在着一种职业与事业、专业之间的错位认识。2、【建议】:(1)要千方百计地帮助教师寻找和体验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深刻享受工作的幸福。要发掘教师队伍中健康的优秀的治教品质和典型,给生命以一种向上的力量。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不能或不可能,而是缺乏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完善自我的意志。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的成功者需要的是一种恒心与毅力,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生活的精彩在于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找诗意。当跨过艰辛之后,收获的将是掌声和鲜花。更何况,一个教师的心灵丰富与深刻了,你的教学才能深刻与丰富起来,我们怎么可以消极地对待我们的莘莘学子呢。(2)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个层次与坡度的关系,要有总体规划和分层推进的策略。要在整体规划之后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分步实施。一是逐步完善教师素质的结构内容,二是合理分解年龄结构的培训方案,三是加强系列跟进和深化的操作方式。我们要特别讲究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一体化方案,逐步改革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在传统的专家培训通识培训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对话式、沙龙式、诊断式、探究式等的活动,及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教学探索过程成为教师的教育素养。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性关怀,一则可以激发教师的主动热情,二则可以发现教师的感动故事,三则可以营造学校的精神家园。【现象三】“虎妈”,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蔡美儿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被她骂成垃圾,也不准看电视或有玩伴的长女,17岁的蔡思慧已获哈佛和耶鲁录取,已决定上哈佛大学。【参考答案】:“狼爸”、“虎妈”随着媒体的报道,名扬大江南北。他们所宣扬的极端的教育方式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有人宣扬支持,有人抨击反对。支持者认为“狼爸虎妈”的教育成果还是很“显著”的,孩子纷纷进入名校,这是多少家长、多少孩子们的愿望;反对者则认为“狼爸和虎妈”的教育方式完全是一种“棍棒”教育,是早已经被淘汰、被否定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出现这样的争议我认为是很正常的,每个人对于成功教育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自然认定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而我们所需要思考的是“狼爸虎妈”产生的喧闹的背后所隐含的广大家长们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的迷茫,以及目前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不完善。首先,对于题目中提到的“狼爸虎妈”极端的教育方式,我认为需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一个特点是“家长主导型”,由家长来决定孩子的成长方式和成长路线,并利用一些惩罚手段去维护家长的权威,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虽看似“暴力、专制”,却也隐含了“狼爸虎妈”对于孩子们的关心和对于孩子们成才的重视。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还是非常明显的,虽然教育的结果表面上看起来是成功的,孩子们进入了名校,但是决不能因此去宣扬和推广。因为进入名校并不是断定一种教育方式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狼爸虎妈”的教育方式是否真正获得了成功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狼爸虎妈”之所以受到有很多家长的追捧,主要原因是大家对于成功教育的判定标准就是考高分、进名校,根本原因则是应试教育在中国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造成高校招录以分数为主,学校也是以育知为本,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考分,家长们更是“择校成风”,盲目追求名校,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时极其不利的。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10年国家颁发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地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成才。这种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各地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大方向,为各级教育部门提出了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于学校来说,应把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要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教育,把“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合理的教育方式,能够在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人权利,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要求他们、因材施教;家长们也应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尊重孩子自主权利之上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以自身的丰富阅历和专业的眼光帮助孩子进行选择、判断,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规划孩子成才;总之,社会各界都需要认识到身上肩负培养优秀下一代的责任感,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障其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现象四】最近一段时间西安某校出现一些带着绿领巾上学的学生,他们都是那些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学校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绿领巾事件不单纯是领巾颜色的差别问题,但从佩戴绿领巾的孩子的表情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条领巾影响了什么,影响的有多深。我们认为是及其的不合适,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对于这个事件请进行简单论述。【参考答案】:“绿领巾事件”经网络曝光后,引起了不少人的评论。媒体普遍的舆论导向都在谴责这所学校的教育管理有误,甚至糟糕至极,于是校方道歉了,经大家这么“热心”的关注之后,西安的这所实验小学也许再也不会做出类似的事了。正如有些人说的那样,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了,可结果是仍有一代一代人在这种强烈的呼声中踩着应试教育的步伐为了能进好学校挤破头颅,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竟给他们贴上了“绿色”的标签,班级里仍有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这显然不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绿领巾事件”只是我们分析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其实更早以前就有类似绿领巾的问题出现,只是当时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今天我们就西安的绿领巾事件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到底错在了哪里?有人说是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不够科学,没有承担起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发挥自我价值,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的责任,很多青少年正在饱受着有弊病的教育体制的摧残,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这绝不是素质教育体制应当表现出的姿态。有人说绿领巾是对孩子很傻很邪恶的教育暴力,素质教育还任重而道远。这些说法的确说到了重点上,但我想,问题不仅仅停留于此。西安实验小学的老师和校长声称他们只是想鼓励成绩差的孩子努力学习,将来带上红领巾,有些家长也赞同学校的做法,认为那是一种鼓励机制,无可厚非。我相信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好,可他们却没有考虑到主人公的感受,所有孩子们都同意吗?喜欢吗?产生受到鼓励的感受了吗?作为受法律保护的拥有受教育权的尚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感受的小学低龄期的孩子,他们就应该在强制下受到别的孩子的嘲笑吗,就应该在强制下接受不公平的绿领巾待遇吗?是谁赋予了强制者的权利?说来说去,还是孩子的直接教育者不知道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的问题,如果他们深谙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还会以所谓的“新颖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吗?众所周知,小学时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客观化的一个时期,此时孩子极易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是角色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在开始阶段就是建立在大人的评价上的,如果孩子的直接教育者将孩子划分在“差”的行列,孩子自己就会这么评价自己,并且其他同龄孩子也会这么评价他们,久而久之,孩子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尊心的问题,还影响了与同伴发展友谊,甚至埋下了厌学情绪的伏笔,更糟糕的是,孩子也许会因此而产生恨老师家长的情节,以致日后发展到不可预想的极端。不懂教育的教育者在教育中充当着重要教育角色应该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终将导致不好的结局,我们搞教育的人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教育的对象有多脆弱,多复杂,他们在我们手下要长成一个健健康康的社会人,我们要时刻警惕着,仔细着,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松懈而误了他们一生。在提高教育技术的同时,责任才是我们要永远追求的东西,作为一线的教育者们,你们的使命才真正任重而道远啊。绿领巾事件的出现,提醒我们,中小学生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绿领巾五宗罪”即剥夺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权利、侵犯学生价值取向和其尊严、阻碍学生向上求进取的通道、歧视差生和侮辱差生的证据、破坏了我国百年教育的美学。媒体评论人王石川认为,绿领巾是很傻很邪恶的教育暴力。绿领巾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更要让世人注意的应该是如何合理开展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机构首先应当确定学生的尊严得以保证,杜绝差异性教育,以防止学生在对人对事的评价标准上出现不合理的分歧,培养人生观价
本文标题:教育热点现象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4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