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单元测试题1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单元测试题(B卷)一、选择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酾.酒临江()(2)亡佚.()(3)遽.去吾而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躬亲抚养侥幸七月既望佳肴B.狼狈不堪盘桓逝者如斯决择C.谪潇水上感慨挺而走险夭折D.山川相缪世故狡龙出海旌旗3.下列实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属予作文以记之其信然邪?其梦耶?A.属B.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低眉信手续续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纵一苇之所如,令万顷之茫然C.将D.如出郭相扶将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4.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其不然乎A.以B.然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土之居者犹龂龂然顾而乐之,行歌以答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C.之D.惟渺沧海之一粟在孙惟汝,在子惟吾5.下列句中加点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到父亲在信中说他几近日薄西山,我不免悲从中来。B.篮球比赛结束了,小宁一人还形单影只地留在球场上,体会赢球的胜利。C.会场上有看报的、聊天的、睡觉的,只有老刘正襟危坐,若有所思地认真听着。D.这里夜市很有名,来宵夜的人很多,高峰期一过,则到处杯盘狼藉,不堪入目。6.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文体名,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宋代文学中成就很高的文学家。C.韩愈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唐代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D.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范仲淹。二、阅读(一)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犯,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生四岁而孤.()(2)修泣而志.之()(3)故.其亡也()(4)吾于.汝父()8.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1)毋以是为我累()A.不要用这些事来使我受累。B.不要因为这些钱财为我增加负担。C.不要以为我害怕受牵连。D.不要因为这些财物使人受累。(2)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A.虽然得不到许多的财物,但要讲求仁义,宽厚待人。B.其恩惠和好处虽然不能遍及每个人,重要的是要心地仁厚。C.追求物质利益不能贪得无厌,必须为人宽厚,心地善良。D.即使不能让每个人都得到你的好处,也应该让大家都懂得仁义道德。9.文中说:“吾何恃而能自守耶?”依文意,能“自守’的主要原因是()A.丈夫留下微薄的产业和良好家风。B.有对儿子的期望作为精神支柱。C.有丈夫的坚强意志的支持和鼓舞。D.守妇道的信念支撑,同时也过惯了节俭生活,安于艰苦。10.文中两次说到“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她这样充满自信的主要理由是()A.丈夫生前正直仁厚,廉而好施,当然好人会有好报。B.丈夫经常耐心教诲儿子,儿子长大必定成才。C.丈夫这样尊敬孝顺父母,他儿子长大后也必然是个尊敬孝顺长辈的人。D.丈夫宅心仁厚,家风良好,儿子必将受到熏陶和教育,长大成人。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生动地叙写了作者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依靠母亲抚育的情况,以及其父为官清廉,宅心仁厚,表里如一的品德。B.《泷冈阡表》后来写到作者为官作宰不苟合于世,这完全有赖于父亲的盛德遗训和母亲的谆谆教诲。C.这段文字运用直接描写的笔法,通过对话的形式,正面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如从太夫人语中转述一二,其父盛德遗训可闻,其母之贤达自现。D.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着力描绘人物,使其父的清廉仁厚与其母的仁爱贤达交相辉映,互相映衬,将父子之情、母子之爱水乳交融融为一体,渗透于字里行间。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二)苏轼以吟诗有讥讪,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使台差官追取。是时,李定为中书丞,对人太息,以为人才难得,求一可使逮轼者,少有加意。于是太常博士皇甫遵被遣以往,遵携一子二台辛,倍道疾驰。驸马都尉王诜,与子瞻游厚,密遣人报苏辙。辙时为南京幕官,乃亟走价往湖州报轼。而遵行如飞,不可及。至润州,适以子病求医,留半日,故所遣人得先之。遵至之日,轼在告,祖无颇权州事。遵径入州廨,具靴袍秉笏立房下,二台卒夹侍,白巾表衣,顾盼狞恶,人心汹汹不可测。轼恐,不敢出,乃谋之无颇。无颇云:“事至于此,无可奈何,须出见之。”轼议所以为服。自以为得罪,不可以朝服。无颇云:“未知罪名,当以朝服见也。”轼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无颇与职官皆小帻列轼后。二卒怀台牒拄其衣,若匕首然。遵又久久不语,人心益疑惧。轼曰:“轼自来殛恼朝廷多,今日必是赐死。死固不辞,乞归与家人诀别。”遵始肯言曰:“不至如此。”无颇乃前曰:“太博必有被受文字。”遵问:“谁何?”无颇曰:“无颇是权州。”遵乃以台牒授之。及开视之,只是寻常追摄行遣耳。遵促轼行,二狱卒就絷之。即时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此事无颇目击之。12.下面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言事\官章\疏狎上B.朝廷\下御使台\差官\追取C.遵携\一子\二台卒D.轼\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13.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子瞻游.厚游:交往B.适.以子病求医适:恰逢C.无颇与职官皆小帻..列轼后小帻:戴小的头巾D.郡人送者雨.泣雨:下雨14.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轼议所以..为服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也1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轼在告,祖无颇权州事译:苏车轼在休假,由祖无颇暂代管理州事B.二卒怀台牒拄其衣,若匕首然译:两个差人怀里揣着拘捕文书和杀人匕首C.遵问:“谁何?译:皇甫遵问:(你)是什么人?D.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译:转眼间的功夫,押解一个太守就如同驱使鸡与狗一般16.下列叙述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轼很有才华,受百姓爱戴,仅因诗中有“讥讪”,便遭严治,那种“昨日坐上客,今为阶下囚”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B.同情苏轼的人不少,大家都认同他的政治态度,可谓“公道自在人心”。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C.大常博士皇甫遵忠于职守,铁面无私,办事更是雷厉风行,李定认为他“人才难得”。D.上叙即为“乌台诗案”的故事。从文中提及的各方面人物对苏轶的同情看,这场“文字狱”所牵连的人不在少数。三、1.默写(1)臣生当陨首,。(《陈情表》)(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3)清风徐来,。(苏轼《赤壁赋》)(4)其声呜呜然,,,,。(苏轼《赤壁赋》)2.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壁立前仞的高山,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无论是,还是;无论是,还是;都是大自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的深邃、高超的智慧。参考答案一、1.(1)shī(2)yì(3)jùmò2.A3.A4.D5.B6.D二、(一)7.(1)没有父亲(2)记住(3)所以(4)对8.(1)D(2)B9.B10.D11.C(二)12.C13.D14.C15.B16.A三、1.(1)死当结草。(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3)水波不兴(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2.答案(略)符合排比句,属于“大自然”范畴即可。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单元测试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5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