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精品解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山东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里“铁”一般是指()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答案】A【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一般是指元素,故选A。2.下列实验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A、玻璃是无机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B、铁架台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故错误;C、橡胶塞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故正确;D、蒸发皿是由泥土烧制而成的,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故选C。3.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这主要说明()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质量很小【答案】B【解析】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而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错误,B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与氧气可以被压缩无关,故C错误;氧气能被压缩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D错误。故选B。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答案】D【解析】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符合溶液的定义,是溶液,故错误;B、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是溶液,故错误;C、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是溶液,错误;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属于溶液,故正确【点睛】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5.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H2B.2H2C.2HD.2H+【答案】C【解析】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A.H2表示一个氢分子;B.2H2表示2个氢分子;C.2H表示2个氢原子;D.2H+表示2个氢离子;故选C。6.2017年9月,我国成功提纯了“超级金属”铼。铼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75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C.元素符号为ReD.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铼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5,故正确;B、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正确;C、由图可知,铼元素的元素符号为Re,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不能带g,故错误。故选D。7.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霉变大米热煮后食用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C.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D.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答案】C【解析】A、霉变的大米是有毒的,对人体是有害的,故不能热煮后食用,故错误;B、甲醛可以破坏人体蛋白质结构,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故错误;C、食品添加剂不能添加过多,应该按规定添加,故正确;D、工业用的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非常相似,但是亚硝酸钠是有毒的,故不能食用,故错误。故选C。8.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H2O2H2↑+O2↑B.S+O2SO2C.NaOH+HCl=NaCl+H2OD.2Al+6HCl=2AlCl3+3H2↑【答案】DB、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故错误;C、该反应是酸与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D、该反应是由金属单质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盐,是置换反应,正确。故选D。【点睛】置换反应是指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9.某矿石样本只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CaCO3B.SiO2C.Al2O3D.CuFeS2【答案】B【解析】该样品中含有氧、硅、硫、钙四种元素;A、四种元素中没有碳酸钙中的碳元素,故A错误;B、二氧化硅是由氧元素和硅元素组成,包含在四种元素中,故B正确;C、氧化铝是由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四种元素中不含有铝元素,故C错误;D、CuFeS2是由铜元素、铁元素、和硫元素组成,四种元素中不含有铜元素和铁元素,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B.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答案】A【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和食醋混合制取氢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正确;B、某些植物的花瓣用酒精浸泡可以制酸碱指示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错误。故选A。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减少空气污染B.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C.“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D.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可灌溉庄稼,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答案】D【解析】A.用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燃油可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故说法正确;B.电动机车逐步替代燃油机车可以大大的减少环境污染,故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正确;C.“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该燃料燃烧后污染小,将成为未来新能源,正确;D.含磷污水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故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水体中,故错误。故选D。12.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答案】D【解析】A、汉黄芩素的化学式为C16H12O5,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5)=12:5,故正确;C、汉黄芩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应该说1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错误。故选D。13.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氧元素质量减小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答案】C【解析】A、该反应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故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故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均不变,故正确;C、在化学反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故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2H4和N2O4,生成物是N2和H2O,故反应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故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正确。故选C。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成紅色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C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碳与NO2发生化学反应D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体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A.AB.BC.CD.D【答案】D【解析】A、浓硫酸能使小木条变黑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故错误;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成紅色,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可能是二氧化碳直接能使石蕊变红,故错误;C、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错误;D、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体,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故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故选D。1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2,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A、酸雨是由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溶于雨水中而形成的,故A错误;B、图2中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故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正确;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D、碳循环和氧循环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氧气,故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正确。故选A。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用洗涤剂洗去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水能降低纸箱的着火点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Fe+CuSO4═FeSO4+CuD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使用方便,宇迹清晰A.AB.BC.CD.D【答案】C【解析】A、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清洗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不是溶解功能,故错误;B、水只能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指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正确;D、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是由于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故选C。17.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中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aO属于金属氧化物,Ba(NO3)2属于硝酸盐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C.该技术实现了由NOx到N2的转化,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D.还原时发生反:5CO+Ba(NO3)2N2+BaO+5CO2,其中N、C、Ba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A、氧化钡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是金属氧化物,硝酸钡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是硝酸盐,故正确;B、CO2、甲烷(CH4)、臭氧(O3)等气体都能产生温室效应,故正确;C、由图2可知,该技术实现了将NOx转化为N2,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D、反应前氮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反应后以单质形式存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故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了,硝酸钡和氧化钡中的钡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故钡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D。18.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M是硝酸钾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A、由图2可知,t2时,烧杯中100g的水将60g的M物质完全溶解,而t2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60g,故可以确定M物质是硝酸铵,故A正确;B、溶液是100g的水中溶解了60g的硝酸钾,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故B正确;C、溶液①②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③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错误;D、溶液①经升温蒸发后变为溶液②,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溶液②中刚好是100g的水和60g的硝酸钾,故溶液②刚好是饱和溶液,溶液③中有固体析出,故溶液③也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C。19.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璧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
本文标题:精品解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山东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8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