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4讲: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参考文献1、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2、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3、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3、道格拉斯.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4、[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出版社,2000年版。5、[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6、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7、杨永华:《发展经济学的流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6、安德鲁•肖特:《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上海财经大学,2003年版。7、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8、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9.道格拉斯.诺斯:《理解制度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9、盛洪:《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段文斌:《制度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程虹:《制度变迁的周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2、彭德琳:《新制度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讨论的问题1、诚信的社会制度基础。(重复博弈、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可信的惩罚机制与诚信的关系)2、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及其绩效分析3、交易费用、交易效率与行业协会的成长3、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基础4、中国公共事业的改革问题5、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6、中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问题一、制度经济学的历史渊源1、制度经济学的的发端:德国的历史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上,曾经产生了三次大的综合,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第一次综合,正是在这个综合时期产生了德国的历史学派,历史学派认为古典经济学是所谓的“世界主义”,只对复杂的经济现象作简单的理论概括,主张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更多的历史归纳研究。认为经济学不应仅仅从当代的经济制度去研究,而且必须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制度变化的历史进行研究。德国历史学派的基本思想观点是:(1)经济学的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察,对过去各个文化阶段的研究与考察现代经济生活具有同等的重要性。(2)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不是简单的颂扬或者否定一种经济制度,应当研究一种经济制度如何从不合理变为合理。从幸福变为有害。(3)现代的经济问题是历史积累的结果。研究现代经济问题应当从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的途径。2、旧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先驱理论德国历史学派的思想被美国经济学的先驱克拉克带入到美国,搭建了德国历史学派和旧制度经济学之间的思想通道。引起了美国旧制度经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旧制度经济学是历史学派、达尔文进化论和职能主义心理学的整合。其突出的特征是:把社会历史的相对性具体化为经济制度的持续演进,提出经济学应当从经济制度进化的途向来考察社会经济的发展,探讨某一历史时期和某一经济体系的各种经济问题,把经济学理解为“制度途向”,“演化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大流派:(1)社会文化学派。以凡勃伦为代表,以进化论为基础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说明经济制度的演化过程。认为制度的演化是逐步的、渐进的。认为伦理道德在社会制度的演化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社会法律学派。以康芒斯为代表,重视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认为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3)社会心理学派。以米契尔为代表,以货币、物价和危机为主要研究对象,注重经验资料和统计分析,认为制度分析要以经济研资料和统计分析为基础。二、新制度经济学所体现的:“新”新制度经济学是在对正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假定制度不变,为外生变量。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重视经济增长与产出之间的的关系,而忽视产出与就业和之间的制度因素,在对他们进行反思的过程之中,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1、打开了企业“黑箱”,重点研究了企业内部的组织问题。新古典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决策和生产决策的有效实行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古典经济学奖企业看作是一个黑箱,企业的功能是依据边际替代原则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优组合。新古典的企业理论研究的问题是在价格机制引导下的企业黑箱运行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则打开了企业黑箱,解释了“企业为什么会出现”,企业和市场的边界是什么等问题。认为交易成本是企业存在的主要原因,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边界是由交易费用的大小决定。由于人们在使用市场机制时是要付出成本的,这一成本就是交易费用,当交易费用为0时,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只要交易费用为正,企业的存在就是自然而然的。企业存在的原因就是通过企业组织将大量交易费用转移到企业内部,减低交易费用。2、确立了与传统经济学相对立的假设论经济学研究总是离不开假设,假设总是与研究方法联系在一起。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有三个:理性行为假定、信息的完全性和受益最大化。西制度经济学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假定对许多经济问题难以形成解释,对新古典的假定进行修订之后,确立了与新古典经经济学完全想法的假定;(1)有限理性。这一提法是由阿罗提出,西蒙进行了扩展,新制度经济学家将其系统化为经研究的前提假定。诺斯认为有限理性的原因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二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无所不知,只能通过具体制度减少不确定性,提高人们认识环境的能力。(2)修改了财富最大化假定,认为非财富最大化假定也常常约束着人们行为。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要在财富最大化与非财富最大化之间进行权衡,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的制度创新过程就是着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制度在塑造人类行为动机中具有重要作用。(3)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由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在现实中往往存在信息悖论,搜寻信息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形成信息不完备。同时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分布是不对称的,人们可以通过欺骗、说谎等隐瞒信息而获利,或者通过向对方披露信息而获利。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方法1、对方法论前提假定的重新界定。这种分析方法首先将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假定做了重新界定,其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三个假定基础之上的:一是人类行为与制度具有内在的联系;二是人的有限理性。即环境是复杂的,人对环境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三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追求。在这三个假定的基础之上来分析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关系,说明了制度作为一种变量能够改变人们为其偏好所付出的代价。这种分析方法的产生是经济学方法论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以强有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分析应该居于经济学的核心地位。说明有了制度的作用,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这些生产要素才得以充分发挥作用。表明制度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2、动态化特征。即用进化或演进的眼光来看待经济世界,这是制度分析方法的一个突出特征。其实质是用动态的在生物学意义上不断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考察人类经济行为。这种情况开始于制度经济学家的鼻祖——凡勃仑,从他开始就明确地将对制度的分析纳入到经济学研究的框架中,以一种进化的世界观来分析制度,更关心导致经济系统发生变化的制度因素和制度变化的方向。这一研究方法说明,具体政策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技术及其变化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这一研究方法还说明,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是在制度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制度演化的动态过程中去寻找问题形成的原因。3、“非纯粹经济分析”的特征。西方正统经济学家虽然也承认非经济变量(政治和法律制度等)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但他们在方法上,为了进行纯粹经济分析的精确性和完整性,总是假定这些变量对经济过程不发生作用,假定制度是既定的,经济分析的基本问题是生产、有效的组织和财富得分配。但是制度分析方法认为社会经济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经济系统中一切事物之间都相互关系、相互依存,而且任何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原因。”[9]这样以来,所有内生条件中的某一条件变化后,其他条件也会随着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会使整个经济系统朝着某种方向运动。制度分析方法关注经济系统的整体,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既考虑那些“经济因素”,又考虑那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并把那些诸如法律、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非经济因素纳入经济研究的内生变量中。4、方法论的集体主义特征。从经济学的方法论史来看,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分析有两种途径:一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他们人为最有效的社会科学认识来源于对个体现象或过程的研究,因而主张从个体入手把握人类经济行为;二是方法论的集体主义,他们认为最有效的社会科学认识只能来源于对群体现象或过程的研究,因而准确把握人类的经济行为必须坚持方法论的集体主义。正统经济学是以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而制度经济学则带有强烈的方法论集体主义色彩,他们关心的不是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而关心的是制度这一集体行动的结果或集体行动对个人选择的控制和约束。5、具体化特征。制度经济学家使用正统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及运行,并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带有具体化的特点,着重研究微观经济制度,并更多地从现象上和形式上进行分析,较少进行内在矛盾的分析和考察。所以其理论核心总是围绕着制度的内涵和构成、制度变迁和创新、产权制度和国家理论这些具体的制度范畴。在制度的内涵与构成分析上,使用“制度安排”将制度内涵具体化,认为制度安排是约束特定经济行为和关系的一整套行为规则,这些规则包括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制度的实施机制。在制度变迁的研究中,具体涉及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再产权制度的研究中,以具体的产权制度为典型,分析了产权制度的起源和功能,以及产权制度的演进。在产权制度的激励问题研究中,从具体的经济目标出发,去研究和探讨如何制定一种具体的制度和规则以保证行为主体进行创新活动。四、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语言与基本框架(一)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语言1、制度的不同界定(1)旧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凡勃伦、康芒斯等都曾对制度作过界定。凡勃伦(Veblen,1964)认为“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群体对有关某种关系或某种作用方面的一般思想习惯,即大多数人既定的、共同的思想习惯”约翰·R·康芒斯(Comons,1962)认为“制度是限制、解放和扩张个人行动的集体行动”,即制度是有关个人行动控制、自由和扩展方面的集体行动。在康芒斯看来制度无非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是界定消费集和生产集的根本原因(2)诺思(D.C.North,1999)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制度通过提供一系列规则来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护产权,增进生产性活动。(3)舒尔茨(schultz,1991)认为广义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限制到经济学领域内,制度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服务的供给者,是经济领域里的一个内生变量(4)柯武刚、史漫飞(2000)认为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同时他们强调制度要有效能,必须隐含着某种对违规的惩罚(5)青木昌彦(2001)从博弈论的视角对制度进行界定,认为“在博弈论视野下有三种制度观,不同的经济学家分别将制度看作是博弈的参与人、博弈规则和博弈过程中参与人的均衡策略。即制度有三种定义,一是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参与者,尤其是组织;二是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规则;三是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他自己则把制度定义为“制度是关于博弈重复进行的主要方式、共有信念及自我维系
本文标题: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9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