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集体备课解读全册汇编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集体备课解读全册汇编“数的认识”集体备课解读一、教材知识点梳理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比一比、先认识十以内的数,再认识二十以内的数;这是学生认识整数、认识自然数的开始。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在学习二十以内的数的读、写和“分与合”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一年级下册:认识百以内的数;通过学习,知道了整十数和几十几的数。知道了百以内的数的组成。二年级下册:认识了千以内的数,知道了千以内数的组成,掌握了千以内数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会进行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三年级上册:1、认识整万数和万以内的数。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教材中初次呈现了整数数位顺序表。会求万以内大数字的近似数,例如:2980接近()千等。2、认识分数:第一次接触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教学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学习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三年级下册:1、认识分数: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开始接触最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认识小数:初步认识小数,引导学生明白十分之几的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这是小学阶段学习小数的开始。在此基础上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习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和加减计算。四年级上册:1.认识亿以内的数和比一亿更大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和读法、写法,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在认数的基础上完善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的含义,初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3、会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四年级下册:1.学习“倍数和因数”,知道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2.掌握2、3、5倍数的特征。3.素数、合数和1。五年级上册:1.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跨越式的发展2.认识小数:在已经学习的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开始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等。拓展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整理形成了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熟练读、写小数。3.学习小数的性质。4.继续学习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继续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五年级下册:1、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够很快找到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两个数成倍数关系、两个数成互质数)2.认识分数:在本册教材中要引导学生把对分数的理解扩展到“单位1的几分之几”。初步形成分数的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单位。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会进行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4.理解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六年级上册:1、认识“比”2、认识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法、写法,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二、“数的认识”复习总目标描述“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不仅仅是本节复习内容的重点,也是全册数学教材的一个重点,是学生得以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旨在达成以下目标:1、使学生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初步认识负数;3、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4、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数的读写,数的改写,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含义;5、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数形结合,发展数感;6、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三、“数的认识”复习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83“整理与反思”以及p83-84“练习与实践”1-4题。【知识要点】1、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3、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5、数位顺序表:【知识链接】1、数位顺序表(教科书四上p91,五上p30-31例3、例4)2、认识小数(教科书五上p28-46)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科书五下p44-45例6)4、分数的基本性质(教科书五下p60-61例1、例2)5、数字与信息(教科书五下p32-35)6、认识百分数(教科书六上p98-113)第二课时: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级个级.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p84-85“练习与实践”第5-9题。【知识要点】1、多位数的读、写;2、数的改写省略: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较大的数;3、数的大小比较。【知识链接】1、数的读写(教科书四上P86-90)2、数的改写(教科书四上P91-99,五上P39-43)3、比较数的大小(教科书三上P24-26)4、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五上P69例2,P74例5)第三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p85—86页“练习与实践”10—14题.【知识要点】1、倍数和因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3、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体会有限与无限的辨证统一;4、估计数的大小;5、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知识链接】1、倍数和因数(教科书四下p70—81)2、公倍数和公因数(教科书五下p22—30)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科书五下p60)4、百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六上p98—104)四、课时复习目标描述第一课时: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3.学生通过复习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体会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感。第二课时: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2.让学生在练习中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提高正确读、写多位数的能力;3.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4.使学生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课时:1.使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进一步明确奇数和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整数及其性质的理解。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的认识。3.培养学生探索数的排列规律的能力,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4.使学生在估计和验证的过程中锻炼估计数的大小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方法价值。五、典型课时设计解读(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数的运算”集体备课解读一、知识体系梳理1.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一年级上册:加法和减法(加号、减号、10以内加减法);加法(20以内)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年级下册:加法(竖式计算并验算);减法(竖式计算并验算)三年级上册:加和减(引入多少及倍数应用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五年级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异分母)乘法二年级上册:1~7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年级下册:乘法(竖式计算并验算)三年级上册:乘法(引入连乘应用题,乘数是一位数)三年级下册:乘法(乘数是两位数)四年级下册:乘法(两位数乘多位数)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除法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引入平均分)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三年级上册:除法(竖式计算并验算)三年级下册:除法(除数是一位数,引入连除应用题)四年级上册:除法(除数是两位数)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2.四则混合运算: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两步,先算乘除及小括号);加法运算律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三步,中括号);乘法运算律五年级上册:小数混合运算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二、复习目标梳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有关运算律的内容,能合理、灵活地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1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P872“练习与实践”第5-8题P88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5题P89-904“练习与实践”第6-10题P90-915“练习与实践”第11-12题P91四、课时目标细读第一课时(重在“理”)1.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2.进一步梳理加法和减法之间,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3.回顾整理估算的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和小数估算。第二课时(重在“练”)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分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2.通过计算比较,进一步加深百分数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并通过拓展训练,提升思考水平。第三课时(重在“理”)1.整理回顾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计算,对学差生查漏补缺,使98%以上学生能较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进一步理解运算律含义,90%以上学生能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通过对比自觉优化计算过程。3.进一步熟练相关的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课时(重在“练”)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第五课时(重在“练”)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2.进一步提高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五、典型课时设计说明第3课时整理和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律(王罗忠主备)特别说明: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本课一课时不一定能完成,可分成两课时教学。全课分为三大板块,下面具体说明:第一板块:整理和反思第一层次: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出示“练习与实践”第1题,小组内交流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整理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两级运算的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有乘方的先算乘方3.在“练习与实践”第1题中选做1-3道。重点关注学差生,个别指导。第二层次:复习运算律1.独立整理学过的运算律,填入第89页表中。2.交流展示(每一种运算律多板书些例子,以备后用)。并补充学过的a-b-c=a-(b+c)a÷b÷c=a÷(b×c)说说这里的a,b,c可以代表什么数。3.对前面举的例子交流、辨析,哪些是能够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此处为重点,目的在于丰富和深化学生对各运算律的表征。教师要通过大量学生举的例子,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明确虽然都能运用运算律进行转化,但有的转化后能简便,有的不能简便。不能简便计算的不一定要转化。第二板块:练习与实践(主要针对运算律)第一层次:基本练习1.同桌合作完成第89页第2题。2.相互交流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3.重点指导:(8+94)÷4本质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第二层次:提升练习(说明
本文标题: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集体备课解读全册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91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