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南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南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南阳市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五月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南阳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南阳实际,制定《南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寄托着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宛和人才强市战略,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强市必先强教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基础教育蓬勃发展,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得到加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展顺利。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已成为教育新的增长极。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有了良好开端。1982年以来,人均受教育年限由5年提高到9年,每万人口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由19人提高到527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全市劳动者整体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市,人口多,底子薄,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教育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特别是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投入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与实际需求还有明显差距;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结构不优,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今后十年,是我市大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蓬勃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扩大,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启动,南阳核电、南阳粮食主产区建设开工上马,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隆重举办,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全力打造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构建中原经济区重要区域增长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教育必须积极应对,超前谋划,增强争先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准确把握形势,遵循发展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务实重干,努力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道难题,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推进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我市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迈进,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宛”和“教育强市”战略,坚持教育是崇高公益性事业的原则,实施教育振兴计划,以基础教育普及提高为重点,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突破口,重铸教育辉煌,打造全省教育高地,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主要负责人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负总责。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按照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办法改革;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维护。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学校工作的重点和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结构更加合理,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明显增强,造就一批在全省有较强影响力,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小学(幼儿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形成全民学有所教、具有南阳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15年达到65%,2020年达到75%。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2015年巩固率达到95%,2020年达到97%。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2%。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015年达到20万人,2020年达到30万人。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迈进,2015年,在校生达到10万人,2020年,在校生达到15万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2015年达到244万人次,2020年达到320万人次。主要劳动人口年龄组平均受教育年限2015年达到10年,2020年达到10.8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2015年达到12年,2020年达到13.5年。扫除青壮年文盲。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公民素质整体提升。到2015年,教育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第二部分发展任务(四)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强化政府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把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教育经费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体制。2012年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0%;2015年城镇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65%;2020年前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村村都有一所达到基本办园标准的幼儿园,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促进所有儿童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幸福成长。建立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的学前教育格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城市发展规划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与城市新建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化解城镇学前教育特别是新建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矛盾。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中公共建筑配套建设幼儿园的规定,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富余资源改扩建幼儿园(班),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指导。按照国家基本办园标准实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分类治理无证办园问题。加强收费管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建立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监管体系,促进各类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强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五)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依法落实义务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位置,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城乡义务教育拨款、学校建设标准,建立城市、县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2015年义务教育达到初步均衡;2020年达到基本均衡,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逐步形成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和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形成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布局。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均衡合理的学校布局结构。按照城市发展需要,加强中小学规划建设。原则上每1万人口区域内建设一所24班规模小学,每2万人口区域内建设一所36班规模的初中;新建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500米,新建初中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1000米。实施农村小学中心化、初中乡镇化、办学条件均等化。按照农村中小学设置原则,平原地区5000人左右设一所完全小学,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2公里,中心小学逐步建成寄宿制学校,山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要的教学点;3万人左右设一所初中,初中逐步实行寄宿制。形成初中服务中心小学、中心小学服务教学点的相互关联的农村义务教育网络结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标准化。按照省定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均衡配置校舍、设备、教师等教育资源。农村地区重点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县规划、落实到乡、分类推进、分期验收。实施城镇中小学建设工程,重点解决资源紧缺状况:根据推进城市化要求,南阳市中心城区每年新建、改扩建10所左右中小学校;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城区每年至少新建、改扩建3所左右中小学校,逐步消除城镇中小学大班额。2015年,城市和经济及教育条件较好的县(市、区)达到基本标准;2020年全部达到基本标准。推进区域均衡联片发展。坚持整体推进、由小到大、先易后难、联片发展。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明确重点,确定目标,安排时序,分步推进,由农村乡镇校际之间、乡镇之间相对均衡,扩大到县域内农村地区基本均衡;由城市片区学校相对均衡拓展到城区所有学校基本均衡,逐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把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创造思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育和发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积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开足开齐体育、艺术和健康课。坚持做好“两操”、“两活动”,大力开展阳
本文标题:南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99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