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布鲁纳与课程改革运动
布鲁纳与课程改革运动五十年代末,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朝野为之震惊,一场关于教育的大讨论随之拉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受到质疑,1958年,国会迅速通过了拖延十年之久的《国民教育法》,1959年,美国各方面的专家聚集在伍兹霍尔讨论中小学教育改革,会议的主持人即是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他在会后发表的《教育过程》的小册子,被誉为“划时代的著作”,“有史以来教育方面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本书”,并成为随后掀起的课程改革运动的理论指导,他本人一时之间名噪世界,成为战后新教学论研究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经验,认为世界只是人的经验或主观之物,所以,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活动过程,生活过程,知识是在实际生活或者活动中附带的,所以课程内容不应该是系统的知识体系,而应该是社会基本活动。而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则立足于结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独立存在的,可以被构建成一个个连贯的模式,形成不同的学科结构或者学科体系。基于这种认识,他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而所谓的学科的基本结构,主要是指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掌握这些基本结构,应该成为教学的中心。如果学生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就容易理解学科的内容并不断地实行知识迁移,理解更多更深的内容。他指责以往的学校教学以过分困难为理由,盲目地降低难度,把许多重要学科的教学推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甚至像微积分这样的知识,也有可能让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目的,布鲁纳提出了教学的四个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所谓动机,就是指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来自外部,也可以来自内部。布鲁纳更强调内部动机的作用,他把内部动机分为三类:好奇的内驱力、胜任的内驱力和互惠的内驱力。即求知欲,求成欲和互相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通过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等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结构原则是布鲁纳教学思想的重要特色,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比如文科的观点、理科的公式等等。而要达到目标,教师必须注意教材的呈现方式,如对学前儿童要多考虑动作式的学习,年龄大一些,多用图像式的教学,年龄较大的学生可用抽象的逻辑符号来教学。所谓的程序原则,是说教师必须研究教材展示的程序,而要确定知识呈现的程序,必须研究学生的接受情况。所谓的强化原则,是指无论讲课还是批阅作业,要选择适当的时候,即恰好是在学生评定自己作业或回答问题之后的那个时刻给他反馈,并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纠正的能力与习惯。布鲁纳不但强调掌握知识,更强调形成智力。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发现学习法,他认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他看来,“学会如何学习”远比“学会什么”重要得多,这样能够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找正确结构和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特别是胜任动机,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发现学习获得成就感。还要促使学生充分地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迁移,并培养学生动用假设、对照、操作的发现技巧。作为西方当代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教学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将系统科学的方法引进教学,提高了认知心理学的地位,是教学心理学的开拓者之一。由他所领导的规模宏大的学科结构运动,不但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教育,对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运动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他的发现教学法八九十年代在我国风行一时,至今影响很大,而他关于课程改革的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运动也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本文标题:布鲁纳与课程改革运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1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