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一、社区青少年主要组成人群1.由于自身原因或家庭困难,辍学在家的青少年;2.初中、高中毕业后,考不上高中或大学,无一技之长,又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少年;3.中职、中专毕业,对寻找工作失去信心而无心就业、混迹于社会的青少年;4.跟随父母进城务工,完成义务教育,不能继续升学且没有就业的务工人员子女;5.无固定工作、居无定所、流动性较大、处于弹性就业状态的进城务工青少年;6.处于城市边缘的流浪青少年;7.农村、偏僻地区以及城乡结合处的一些文化较低的青少年;8.改造效果不明显的刑满释放的失足青少年。二、社区青少年的分类及特点(一)有心理困扰的青少年(二)受朋辈影响的青少年:敏感而自尊,叛逆而渴望独立,喜欢独树一帜又强烈需要同辈的认同。模仿能力强,容易受他人行为感染,注重朋辈对自身的评价与看法。(三)行为偏差的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哥们义气与享乐主义;情绪冲动,自控能力差;(四)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五)无心向学的青少年:在校期间厌恶学习,不遵守纪律,排斥校园生活,过早放弃学业。长期赋闲在家,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自立能力差。(六)基本生活无保障的青少年:依赖他人;注重物质收获,与人交往目的性强,生活无规划,总想不劳而获,或用不良行为来获取报酬。(七)无不良品行的社区青少年:不是基于自身不良品行而被家庭、学校、社会所冷遇,客观环境是主要原因,如过高的就业条件等。潜力与迷茫并存。(八)有过罪错的青少年:人际敏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面对社会。三、社区青少年的特点(一)家庭教育缺失,难以教育管理(二)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劳动技能(三)缺乏人生规划,生活无规律(四)物质生活拮据,精神生活贫乏(五)易拉帮结派,在特定场所聚集(六)无所事事,容易引发犯罪行为(七)有潜力,有待开发四、社区青少年的成因(一)家庭原因1.家庭结构残缺、家庭关系不和2.家庭教育失当、教育不力3.父母不良习惯的消极影响4.父母无法满足子女的期望(二)学校原因1.部分学校对法制教育的不重视2.学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三)社会原因1.就业形势严峻2.媒体和网络的负面诱导3.相关部门管理机制不完善4.标签化现象的阻碍(四)自身原因1.心理适应性有待加强,自我调节能力不强2.物质消费的需求超过自身经济条件的承受能力3.群体亚文化的影响五、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一)农村闲散青少年爱心成长计划1.依托一个阵地:广泛创建“快乐成长工作站”,着眼培养农村闲散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推进六项活动(1)开展“接力助学”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其生活、学习提供必要帮助。包括募集助学基金、奖学金,倡导高素质人员开展免费家教及学习交流活动。(2)推动“手牵手阅读行动”:以读书增进青少年对农村的了解,促进城乡青少年阅读的互助。通过为农村欠发达地区提供必要的纸质书籍和电子资源,互助共读,达到提升农村闲散青少年的阅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本着防止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培养农村闲散青少年基本网络技能的目的,提出“我们一起来读书”的口号,号召城市青少年为农村闲散青少年募集课外读物,同时双方将各自的读后感发布到网络上进行异地交流。在促进城市青少年养成阅读传统读物的习惯的同时,让农村闲散青少年能够获得充足的课外读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3)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制定一份爱心计划、结交一位手拉手小伙伴、写一份联谊信、为伙伴寄送一份自制礼物,促进城乡青少年的交流互动。结合快乐成长工作站,建立“爱心超市”号召城乡青少年以互换方式,互通家庭富余生活、学习用品。(4)开办“乡村青少年宫”搭建学习、休闲、娱乐场所和平台,丰富课外精神文化生活。(5)举办“真情传输”活动帮助农村闲散青少年解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现实问题。推行“心灵日记“,开通”师长热线“,建立”悄悄话“信箱、”爱的小屋“咨询室、”青少年维权岗“。(6)举办“大学生下乡支教”活动通过自愿者招募,鼓励大学生免费支教。开设文化课程教学、教会孩子一些技能、开展体育小竞赛、文艺巡演、暑假作业辅导,帮助青少年发掘自己的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
本文标题: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2989 .html